2016年对半导体行业来说是风起云涌。为了度过难关,各大企业不是一头扎进了疯狂的并购潮,就是加大力度进行技术研发。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2016年半导体材料都发生了哪些突破。
一、硅基导模量子集成光学芯片研制成功
7 月份,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任希锋研究组与浙江大学戴道锌教授合作,首次研制成功硅基导膜量子集成芯片,他们在硅光子集成芯片上利用硅纳米光波导中不同的能量传输模式,作为量子信息编码的新维度,实现了单光子态和量子纠缠态在偏振、路径、波导模式等不同自由度之间的相干转换,其干涉可见度均超过90%,为集成量子光学芯片上光子多个自由度的操纵和转换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二、首个打破物理极限的1nm晶体管诞生
10月7日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对于计算机技术界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据外媒报道,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团队打破了物理极限,将现有最精尖的晶体管制程从14nm缩减到了1nm。
三、碳纳米晶体管性能首次超越硅晶体管
美国研究人员于9月6日宣布,他们成功制备出一种碳纳米晶体管,其性能首次超越现有硅晶体管,有望为碳纳米晶体管将来取代硅晶体管铺平道路。硅是目前主流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元件。但受限于硅的自身性质,传统半导体技术被认为已经趋近极限。碳纳米管具有硅的半导体性质,科学界希望利用它来制造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下一代电子元件,使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电池寿命更长、无线通信速率和计算速度更快。但长期以来,碳纳米管用作晶体管面临一系列挑战,其性能一直落后于硅晶体管和砷化镓晶体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介绍了他们克服的多重困难。
四、“石墨烯之父”发现比石墨烯更好的半导体——硒化铟(inse)
石墨烯只有一层原子那么厚,具有无可比拟的导电性。全世界的专家们都在畅想石墨烯在未来电路中的应用。尽管有那么多的超凡属性,石墨烯却没有能隙(energy gap)。不同于普通的半导体,它的化学表现更像是金属。这使得它在类似于晶体管的应用上前景黯淡。这项新发现证明,硒化铟晶体可以做得只有几层原子那么薄。它已表现出大幅优于硅的电子属性。而硅是今天的电子元器件(尤其是芯片)所普遍使用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跟石墨烯不同,硒化铟的能隙相当大。这使得它做成的晶体管可以很容易地开启/关闭。这一点和硅很像,使硒化铟成为硅的理想替代材料。人们可以用它来制作下一代超高速的电子设备。
五、人类首次飞秒拍摄到了半导体材料内部的电子运动
电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属于轻子的一种。长期以来,由于它的质量小(9.1x10-31千克),速度快(绕原子核一周只需要1.8x10-16秒),虽然用处广泛,却难以观测。2008年2月,来自瑞典的几位科学家首次拍摄到了单个电子的录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然而,想要拍摄固体内部的电子,因为电子数量众多、环境复杂,更是难上加难。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没有找到任何直接观测的方法。如今,来自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kinaw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university,oist)的科学家们用他们的“飞秒照相机”成功地首次拍到了材料内部电子的运动轨迹,再度实现了突破。
六、美国犹他大学工程师最新发现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一氧化锡(sno)
一氧化锡这个“小鲜肉”由犹他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副教授艾舒托什·蒂瓦里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它由锡和氧元素组成。目前,电子设备内的晶体管和其他元件由硅等三维材料制成,一个玻璃基层上包含有多层三维材料。但三维材料的缺陷在于,电子会在层内的各个方向四处弹跳。蒂瓦里解释道,而二维材料的优势在于,其由厚度仅为一两个原子的一个夹层组成,电子只能在夹层中移动,所以移动速度更快。
七、德国开发出新型有机无机杂化“人工树叶”
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michaellublow教授课题组日前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的硅基光阳极(人工树叶)用于光解水产氧。得益于该保护层高稳定性、高导电性,光催化解水效率大幅提高,该项研究创新性地引入有机保护层,首次构造出了有机无机杂化的稳定光阳极结构,克服传统光阳极光解水的不稳定性问题,为光催化光阳极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沿用到其他半导体材料。
八、新型无机半导体材料snip具有dna的双螺旋结构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tum)的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高度弹性的无机半导体材料——snip,最特别的是它具有像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新型的半导体主要由锡(sn)、碘(i)和(p)三种元素构成,能够展现出非凡的光学与电子特性,并具备极端的机械柔韧度,其纤维约有几公分长,但可任意弯曲而不至于断裂。截至目前为止,最细的snip纤维仅包含5种双螺旋链,而且厚度只有几奈米。
九、首块纳米晶体“墨水”制成的晶体管问世
晶体管是电子设备的基本元件,但其构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高温且高度真空的条件。美韩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报告了一种新型制造方法,将液体纳米晶体“墨水”按顺序放置。他们称,这种效应晶体管或可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来,有望用于物联网、柔性电子和可穿戴设备的研制。
十、美国科学家设计超材料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传递信息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撰文指出,他们设计出了一种拥有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奇属性的“量子超材料”, 它由光组成的人造晶体及被捕获的超冷原子构成,在很多方面与晶体类似,但结构更“完美”,没有天然材料内常见的瑕疵。
上拉电阻如何工作?如何选择上拉电阻值?
IBM携手方正通用加速推进IBM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新一轮数字化转型
知名芯片公司遭病毒侵袭 工控系统安全警钟再鸣
网爆3000元的扫地机不好用?1699的小米扫地机器人不服!
晶格失配对InAs基室温中波红外探测器性能的影响
1nm晶体管 半导体材料2016创新总结
华为为什么加大屏幕芯片的研发力度?
堆锡孔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改善堆锡孔的EMI
中国联通正在努力打造五新联通为制造业创新转型赋能
董明珠个人资产下注的珠海银隆,电池技术从哪儿来?
国产低成本低功耗蓝牙SoC芯片MS1793S
关于Vivado版本升级导致的IP锁定的俩种解决办法浅析
英特尔量子计算可扩展性方面获新进展 SpaceX将为菲律宾提供星链服务
ATK-S1216 GPS北斗模块测试
5-24V蓝牙音箱芯片 300W以内大功率方案 电源管理升压芯片FP5207
京东方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实现营收1016.88亿元
SBL型智能靶式流量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天机芯”有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发展
小米5x和小米5s哪个好?从性能上看谁更强
华为独立开发智能手机OS 以防美国禁用Android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