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举电路可以增加输入阻抗,你知道吗?
1 输入阻抗的计算方法
我们从最简单的电路开始一点一点分析,先定义一下输入阻抗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粗略的把负载作为一个黑盒子来对待,所谓的输入阻抗,就是计算输入到这个黑盒子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比如下图,输入阻抗r=vin/iin。
2 从最简单的射极跟随器说起
下图是一个射极跟随器,就是输出vo=vin(暂时不考虑三极管b极和e极之间的压降)。
那么它的输入阻抗是多少呢?
假设基极b有一个变换量△vb,则在发射极e也有一个相应的变换量△ve,而且二者接近相等……
自举电路中的自举电容如何计算取值
在电子电路中,具有动态特性的器件往往是我们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典型的动态特性器件如电感和电容,往往在电路中电感和电容赋予一定大小等属性,我们总要问为什么取这个值?而随着疑问的解决,我们对这类器件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次我们还是通过自举电路来认识自举电容的取值依据,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电容也不是随便取值,它包含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原理,而这个原理我们早在初级物理中已经接触到了。
这里我们强调一下动态器件的意义,这就是说只有变化量才能感知这个器件的存在意义,如电感是电流变化(di/dt)而存在的器件,电容则是电压变化(dv/dt)而存在的器件。
再看看自举电路,我们从上篇已经了解了其工作原理,那就是这种电路是专门为驱动半桥中的浮动管或上管而设置的,小功率几瓦到几百瓦的dc-dc应用中极为广泛,这里为什么会强调功率范围呢?其缘由是随着功率的增大,选用的开关管需要的驱动功率急剧增大,自举驱动会显得无能为力了,进而只能采用各自专门的隔离电源去驱动了,这个上篇中已提到过,如下图是buck电路,c1是自举电容
集成自举电路内部原理,其和外部自举的原理是相同的
我们再看看自举电容如何取值?计算依据是什么?很简单的公式,电荷量、电压以及电容的关系……
一文理解自举电路原理
自举电路字面意思是自己把自己抬起来的电路,是利用自举升压电容的升压电路,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电路之一。
我们经常在ic外围器件中看到自举电容,比如下图同步降压转换器(buck)电路中,cboot就是自举电容。
为什么要用自举电路呢?这是因为在一些电路中使用mos搭建桥式电路,对于下管nmos导通条件很好实现,栅极g与源极s之间的电压vgs超过vgs(th)后即可导通,vgs(th)通常比较低,因此很容易实现。
而对于上管q1而言,源极s本来就有一定的输出,要知道,当上管导通时,漏极d和源极s之间的电压vds是很小的,如果要想直接驱动栅极g,满足vgs>vgs(th)的条件,则需要在栅极g和地之间加一个很高的电压,这个难以实现控制。
自举电路应运而生。
有了自举电路,就可以轻松在上管栅极g产生一个高压,从而驱动上管mos。
具体原理框图如下:
输入总电压vin经过internal regulator后输出一个直流低压v,用于vboot充电,这个internal regulator一般是ldo架构的电源。
当下管q2导通时,sw电压为0,ldo输出电压v—>二极管—>自举电容c1—>下管q2,通过这条回路对电容进行充电,电容两端两端电压约等于v,此时a点电压也是v……
一种自举mos驱动电路分析
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需要通过mos控制电源通断时,通常通过一个pmos来控制,如下控制风扇电源电路
上图r105,c168起到缓启动开启mos的作用,fan-en控制q9通断,拉低时vgs<0v ( vgs(th)(max):1.3v@ 250µa),pmos可导通 ,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通过mos的不是一个稳定电压而是一个震荡的波形呢?包括带负电压需要通过呢?上图2号脚为负电压,则vgs不会小于mos开启电压,那如何解决呢?
如下电路可自举电压驱动mos
在可控12v为悬空时,s极当电压为正时,电压主要通过稳压管zd1到g极 ,同时通过r3和r4电阻到g极 vgs电压为基本0v,mos无法开启;当s极电压为负时 电压主要通过r3和r4给到g极,则vgs≈0v,因此在12v开启时,无论s极电压正负vgs≈0v,mos无法开启。
当可控12v上电以后 s极为正电压v0,由于d1和电容c1电荷无法快速泄放,因此g极电压为v0+12v vgs=12v mos导通;s极电压为负电压-v0时,12v电压给c1电容充电,g极电压为 -v0+12v vgs=12v mos导通。
小结:只要控制12v开关,即可控制nmos q1的通断
如下图为测试波形,实现了开启电压的自举,保证mos时刻保持开启状态
下图黄色为g极,绿色为s极……
自举电容充电回路分析
这篇文章想分享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自举电容的充电回路。
自举电容很早就遇到过,但是没有深入的去分析,仅仅是停留在怎么用的程度。前几天找了一些资料看了看,趁着放假的时间,总结一下。
整体的框架如下。
1.初识自举电容
说到自举电容,其实我接触这个名字非常早。在大三上学期的寒假就使用到了自举电容。
那时候是要做一个太阳能路灯控制器的项目。由于需要高效率降压拓扑,我们就使用了同步降压dc-dc来做,用的是分离式,大功率的mos管,自己外加驱动电路。
相比现在内部集成控制器的dc-dc来说,我那个时候做的功率算大的了。电流达到10~15a,虽然用的早,但是思考的并不多。
这个项目做完以后,我对自举电容的理解有两点:
(1)驱动上管时要使用自举电容,且要加二极管,防止电压举上来以后,反向充电到vcc;
(2)自举电容在下管开通的时候,对其充电;在上管开通的时候,需要放电;
就是这两点的理解,在后面的无论是面试还是工作过程中,只要是问到自举电容的作用,我都是这么答。因此,我也未做更多的思考,一直延续到工作中都是这样理解自举电容。
2. 同步和非同步拓扑
现在无论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穿戴设备,很多产品都是越做越小,而且电池供电的场合也比较常见,对电源的效率就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
对于buck电路来说,以往使用二极管作为续流的器件应用比较多,但是因为二极管压降太大的原因,越来越少见,而用mos管作为续流器件的集成芯片或者应用方案是越来越常见。
因此,就催生了两种不同形式的buck拓扑——同步和非同步……
为什么有些buck电路没有自举电容?
读完这两篇,相信你对自举电容的工作原理已经有了大概的认识。但是细心的小伙伴又提到有些dc-dc没有cboot,没有bst,并且给出了原因,可谓是简洁明了,一语中的!这位小伙伴前面对bst电容的解释也颇为干练,绝对是一位资深硬件开发工程师。
1、一个问题
既然上面已经提到这个问题,我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照例,先抛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buck电路没有自举电容?”。这个问题问得比较细。为啥不说是面试题,因为技术面基本不会问这么细。
2、实际案例
为了方便大家能更清晰的理解,我们以实际芯片作为分析对象。还是那句话:咱不整那虚头巴脑的,咱用事实说话!
sy8893,2.5~5.5vin,3a,fsw=1.2mhz,iq=50ua,sync buck。参数交代完后,咱看下推荐电路,如下图所示。
确实有些buck芯片 没有自举电容cboot,没有bst 引脚……
从太阳能到汽车:碳化硅推动实现可再生的未来
用于电焊焊接电弧产生紫外线检测中的传感器
移动机器人公司蓝芯科技完成A轮融资
盘点深圳首条智慧道路中的七大黑科技
智能开关控制之可控硅、继电器
一文理解自举电路原理
MAX44251/MAX44252超精密,低噪声,低漂移放大器
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的区别和联系
盘点一下这些常见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Micro LED产业化面临哪些技术挑战
Facebook首席VR研究员:到2030至2040年AR眼镜能够取代智能手机
使用8位tinyAVR MCU增加传感器节点的功能
指纹识别技术易被破解,指纹触控技术还是否安全
什么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Spansion发布SLC NAND闪存系列产品以及未来五年产品规划图
PM2.5扬尘监测仪是什么设备
DSG3065B/DSG3136B及IQ型号射频信号源概述
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方案详解
64位ARM处理器架构受挫 服务器市场添阴影
ar技术应用落地领域有哪些(十大领域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