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阿尔法狗”大败围棋大师李世石,让人工智能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大部分人第一次领略到人工智能的“威力”,并开始憧憬人工智能带来的无限可能。
仅仅过了四年,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高大上”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并在整个社会掀起一场智能化改革的浪潮。
浪潮来得如此汹涌,小到每个个体、大到整个国家,都祭出十八般武艺,去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个体来说,弥补技术、认知上的差距成为亟需;于国家而言,改革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变更固有教学模式成为重要课题。
但一切变革需要首先厘清几个概念。未来的人工智能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人工智能教育要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人工智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
就以上问题,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上,亿欧公司联合创始人、亿欧资本合伙人张佳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伯禹教育创始人俞勇,论答副总裁王旭君,以及商汤科技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戴娟等行业专家展开了一番探讨。
创新+学习能力,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素养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初期。新工业革命时代,由于技术快速变革,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关联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根据麦肯锡矩阵分析,全球有4亿个工作岗位面临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
克劳斯施瓦布将“第四次工业革命”评价为“最具危机的时代”,但他也指出,“当下是最具希望的时代”,人类需要不断提升技能,以免于被技术取代。
未来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才能更好地适配企业需求、不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呢?王旭君将人工智能人才素养归纳为六点:
第一,使命感。教育企业员工,除了心怀热忱之外,更要心存敬畏。
第二,学习力。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具备很强的学习力,才能在遇到任何挑战的时候,快速地拥抱新变化。
第三,数据分析能力。理解并应用数据,才能做出全面的决策。
第四,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创新型人才,才能改变企业研发模式,产出高效内容。
第五,跨学科应用能力。搭建人工智能学习系统,要将算法和内容结合,才能让产品在教学场景当中落地,这需要员工同时拥有和算法、教育相关的知识图谱。
最后,共情能力。拥有观察和共情能力,才能找到高科技发展之外人和物的温度。
和王旭君一样,戴娟也认同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她进一步指出,创新不仅仅指技术、产品领域上的创新,也可以是工作流程、人力上的创新。
除了创新外,戴娟认为未来人才之间的协作更重要。现在的企业协作一般指人和人之间的协作,但是未来会有更多人机之间的协作,即hci(人机交互)。
事实上,人机交互的应用潜力已经开始展现,例如我们熟悉的语音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压力触控技术。而随着技术精进,人机之间的协作前景会更广阔。
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培养未来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对未来人才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能力全面、技术先进的创新型人才,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焦点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重中之重,强调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并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建设高端人才队伍,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无疑是“冲锋军”。在俞勇看来,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意识,“人工智能+”是重要战略,“+”要实现落地,应该结合各个高校特色专业,以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混合体系培养学生。
但当前我国高校在专业融合的探索很少,俞勇认为我国高校仍需在技术、管理、考核上进行全方面的改革。同时高校要给予学生足够多试错机会,“ai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不是知识层面的教育,而是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教育。”
另一方面,俞勇也强调人才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帮助青少年树立ai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广大青少年科学素养,并激发其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与热爱。
这和上述规划不谋而合,规划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2017年后,浙江、山东、江苏等地方政府逐步跟进,将人工智能纳入k12教学体系。此外,和人工智能及编程相关的中小学竞赛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
目前中小学开展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偏向于基础性编程教育,通过模块化操作,实现一些智能功能,例如让机器人踢足球、行走等。这样更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机器学习的思维,让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建立初级认知。
公立系统学校通过改革教育模式助力人才培养,企业则从技术出发赋能教育。据王旭君介绍,论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了智能测评、智能练习、学习数据分析,以及智能搜索引擎等模块,把老师从教学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和论答通过ai赋能教育相比,商汤科技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戴娟表示,商汤科技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以ai教材为核心,涵盖ai教辅、ai教学服务、ai交流展示活动等其他内容,并推出了多款人工智能产品以及搭建了ai实验平台。
结尾:ai+教育是大势所趋,人才培养成关键
无论是公立系统学校,还是教育或科技企业,都是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器。值得注意的是,三位行业专家都谈到,虽然ai+教育是大势所趋,但是人工智能教育缺少借鉴,未来还会面临很多挑战,而人才培养将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
怎样自制二分频分频器 制作二分频器需要什么元器件?
硅基氮化镓技术原理 硅基氮化镓的优缺点
CH341与USB接口的基本连接
贸泽电子参加第四届深圳国际嵌入式系统展
掌握开关稳压器的5大基本知识(下)
AI+教育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怎么培养人才?
成型机料位测量常见问题及应对办法
总投资20亿元,泽石固态硬盘模组及芯片封测生产基地签约落户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类未来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二叉树的统一迭代法
TDK RoboKit1方案撼动机器人市场 海克斯康为中国市场带来GNSS校正
丁基醇浓度对Si平面表面形貌和蚀刻速率的影响
直线模组3D打印助力公路施工
5G推进组安全工作组大会已在北京正式召开
利用多内核处理器的并行编程功能实现视频代码转换
意大利沃达丰CEO力挺华为:称华为为5G最佳合作伙伴 将继续保持合作
反向偏置霍尔效应开关的接近感应编程技术
泛在电力物联网怎样来加快应用落地
摩尔定律放缓后,AMD都迎来了哪些创新呢?
选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与双T电桥的频率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