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推出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galalxy fold的三星曾因屏幕问题“翻车”。业界对折叠屏手机也因此褒贬不一。
而两年后,折叠屏手机市场蓄势待发。继三星、摩托罗拉、华为、柔宇等几家之后,更多的新玩家正在入局。小米、vivo、oppo等众多手机厂商都被曝出旗下的相关折叠产品专利。
不过目前,三星仍牢牢把持手机、面板“双市场第一”的位置,后来者,尤其是国内手机品牌和面板厂还有哪些机会?
三星独大,更多新玩家入局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的最新数据,三星无疑是2020年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主导品牌。按品牌出货量计算,三星折叠屏手机今年的份额预计达到88%。从机型上看,三星2月份发布的galaxy z flip和9月份推出的galaxyz fold2预计将成为2020年销量最好的两款产品。
另外数据显示,摩托罗拉的razr折叠屏手机销量在进入今年后反超华为,并一直维持在第二位;而华为在第四季度销量几乎降至为零,和柔宇相比甚至也稍显劣势。
在市场容量逐渐升高、四个玩家相竞技的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上,更多的玩家正跃跃欲试。
dscc显示分析师ross young发布推文指出,在2021年下半年,oppo、vivo和小米预计至少推出4款可折叠智能手机。
据外媒letsgodigital报道,vivo在今年2月向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申请了一项折叠屏智能手机的新专利,外观方面类似galaxy z fold2,采用横向翻折设计,不同的是,该设计内置一支手写笔。
oppo近期也与日本设计工作室nendo 合作,展示了一款含有三铰链的可折叠设计概念。
小米方面同样没有落人一步。小米的相关专利已在10月份获得批准,并公布在世界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库中。根据曝光的专利,小米的这款折叠屏智能手机更接近于卷轴屏设计,屏幕可进行伸缩。
量产关键:上游面板产业链
随着市场接受度提高,折叠屏手机被很多人认为是智能手机的未来。尽管国内主要的手机品牌厂相继公布了各自的产品专利,但能否量产最终仍面临着技术上的问题。
况且,折叠屏手机的市场竞争显然并不只发生在终端厂商之间,上游产业链间的暗战更为激烈。
必须要承认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的优势还得益于其屏幕供应商samsung display(sdc)。根据dscc发布的报告,在第三季度的可折叠面板出货中,sdc占据了96%的份额,预计2020年全年的市占将达到87%。而国内的京东方、柔宇目前尽管都可以生产可折叠面板,但出货量上相较三星仍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全球柔性oled面板市场的老大,三星长期累积的技术优势较为明显。据了解,三星galaxy z fold2 5g主屏幕采用sdc自研的第2代动态amoled显示屏,玻璃部分由三星超薄柔性玻璃(utg)材质覆盖,可承受多达20万次弯折。
然而,samsung display的可折叠面板目前只对三星供货,其他厂商的可折叠面板产能同样有限。在关键配件缺乏的情况之下,其他手机品牌只能在折叠屏手机市场边缘张望。
由此一来,如何提高产能、良率,与增强技术优势将是国内面板厂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更加先进的显示技术方面,国内面板厂尚需发力,因为可折叠面板市场的成长空间正在被不断看好。据dscc预计,在智能手机领域,可折叠面板预计将以8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5900万块,同时卷曲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1%,至2400万块。
不过,dscc也预计samsung display将在2021年对外销售包括utg解决方案在内的相关产品。在其帮助之下,全球至少会有另外的四家手机品牌进入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ross young早前透露称,华为下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2(非mate xs)将放弃以往的外翻式折叠屏设计,转而采用类似三星galaxy fold的内折式方案。同时mate x2将不再使用京东方的可折叠面板,而换用三星8.3英寸柔性屏幕。这也意味着,华为将成为除三星以外首家采用sdc折叠屏幕的手机品牌。
而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在缺少本土成熟供应链的前提下,如何缩小与三星的悬殊差距、如何进行差异化创新也将是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总结
在新玩家计划进入市场之际,三星电子于近期宣布,该公司计划明年扩大旗下折叠屏智能手机产品线。dscc预测,三星在2021年将至少推出3款可折叠智能手机,同时可能会通过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而据传将在2022年发布折叠屏iphone的苹果公司,是否会影响三星的市场地位仍有待考量。
当前,折叠屏手机主要因为售价高昂使得受众群相对较小。一方面,屏幕因频繁折叠而出现的折痕问题,仍是面板厂商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从金字塔顶端用户到普及至一般消费群体,手机品牌之间的竞争只会愈加激烈。
无线测温传感器ATE400 CT感应取电 15s发射周期 传输距离150米
新能源电驱系统EMC设计解析
PowerPath控制器、理想二极管和优先排序器入门
区块链技术能否成为艺术世界的主流?
Dialog和TDK联合打造全球尺寸最小的负载点DC-DC转换器解决方案
诸多新玩家入局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
TE Connectivity推出TV-8负载标准的OJT 10A系列功率继电器
日本农民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智慧农业生产初创企业在日本越来越多
Openreach宣布Gfast网络拓展计划将为用户带来330Mbps的互联网接入
如何在Proteus中创建虚拟串行接口
工业传感器选型:PNP和NPN两种类型应该如何选?
魅族Pro7什么时候上市最新消息:魅族Pro7即将发布,将继续深耕联发科,煤油们恐将要放弃魅族!
vivo的5G样机成功实现了高清移动视频通话
创维推出壁纸电视W81系列,搭载了Swaiot Panel智慧屏
一文详谈物联网网关的工作模式和作用
关于RTC的玄学bug分析与解决
物联网中的物是什么
软件性能测试方案怎么编写?
自卫电筒电棒制作
英伟达与鸿海在电动汽车领域有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