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指尖就能跟机器人达成完美互动 灵敏度更趋近于人类

未来光靠人类的一个指尖,就能跟机器人达到完美互动!而这背后的关键便是来自于让机器人具备如同人类皮肤般灵敏的「触觉」感测技术,而这背后的研发团队更来自于百分之百的「mit」,受到国际知名机器人大厂采用的肯定,***在机器人技术层级上再跃升。
协作型机器人的诞生本就是为因应人机共工的趋势而生,而既是人机共工,机器人就势必得贴近人类的工作范围。但若按照过去机器人须经由围篱阻隔的使用方式,其便会失去人机协作的意义。也就是说,传统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方式本质上与人机协作是互相冲突的。
一旦要求机器人走出围篱,人类的安全将视为首要课题。机器人制造商或制造业者必须确保人类在协同工作中的安全性,以防止人类在与机器人碰撞时所伤。
「要让机器人彻底走进人类生活的关键技术就是触觉!」不管是现今应用范围最广的工业用途,还是贴近一般民众的服务型机器人皆是如此,原见精机总经理卢元立说。原见精机去年从工研院独立出来,其专长便是研发触觉感测技术,并将其运用在机器人领域中。
卢元立表示,触觉感测是现今机器人应用中还未发展成熟的市场,但它之于机器人而言确有其重要性,除了能让机器人更聪明、更好操作外,最重要的是能够确保机器人在使用上的安全性。
触觉感测的原理其实类似于人类经由皮肤末梢神经产生触觉,并得以感知、辨识指尖所碰触到的物品,原见精机则是把这项感测技术与皮肤的概念融合在一起,甚至也将它称之为「触觉皮肤」。
经由这层皮肤,机器人便能够以更直觉的方式感知外在环境的一切,一旦「皮肤」感测到碰撞便会立即停摆,其灵敏程度甚至于在极细微的触碰下,机器人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辨识并作出反应。实现人机共工目标的前提是确保人类工作者的安全,因此死机器人具备高敏感度的碰撞侦测时,人类的安全便能得到更多的保障。
卢元立表示,在这层触觉皮肤上,每个感应器间距的设计小于8厘米,也就是一个指尖的宽度,这也是人体表面最小的范围,加上反应时间小于5毫秒,这样一来便可以确保在任何一个碰撞角度下,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侦测到。
传统工业型机器人虽具备高速运行及高乘载重量的优点,但因早期不具备人机共工的概念,使得其欠缺安全设计。但无奈市场仍有人机协作的需求,业者若无考量重新购置具备碰撞感测的机器人,基本上难以达到人机共工的目标。
原见精机开发这项技术的初衷,便细将这层顾虑考虑进去,于是他们将触觉皮肤的设计以「外挂」的方式安装于手臂表层,就像手机箱般易于业者拆卸与安装,这对于传统旧型工业机器人来说,只要简单的步骤,既能保有原有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又可安全地进行人机协作生产。
触觉皮肤的优势并非只单单局限于安全设计,未来还可体现于机器人教导。原见精机也观察到,未来市场进入少样多量的弹性生产,制程变化快速,但这对现行机器人产线进行调机、教导十分不易。
触觉皮肤在另一方面可以设计让使用者经由「一个指尖」的推动达到机器人教导,让机器人经由触觉感知,以自主的方式进行细微的移动,避免过去被动式手拉教导,产生推力过大失准的情况。卢元立表示,这对于机器人教导中,最困难的走直线与高精度移动具有很好的效果。
原见精机也看好指尖教导将成未来机器人趋势,尤其未来***制造业者的目标走向精致化、客制化,为跟上这股市场趋势,思考如何让机器人在教导方式上能够缩短时间、提升效率,也是现今许多台厂自动化业者或制造业者刻不容缓的事情。

Upgrade panel-meter range and
从按键到语音:家电设备交互的演进之旅
人工智能技术大显身手,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如何实现NB-IoT的低功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汇芯通信曾学忠的全新5G项目正式浮出了水面
一个指尖就能跟机器人达成完美互动 灵敏度更趋近于人类
预测到2022年,90%的工业企业都将使用边缘计算
Molex公司推出模块化的可堆叠HS Stac接头
怎样理解阻抗匹配?
Wagle将人工智能与分析结合使用并不罕见
Verizon打算今年秋季在洛杉矶推出5G网络
CANFD总线异构通讯简单实例
iphone13和13pro哪个好 哪款更值得入手
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研发系统介绍
智能工业需求急升 “工业云”平台国家试点获批
先进的电池包为下一代系统赋能
台积电稳居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地位
为了现在的市场需求AMOLED贴付等现在已可用于量产
新iPhone128G起步 这是不是苹果在变相涨价?
快讯:Dialog推出SmartBond TINY模块助力IOT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