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tiq推出全新adsl芯片组,为业界提供最高密度和最低功耗的线卡应用方案
德国慕尼黑/诺伊比贝格 - 2010年10月21日—领先的宽带接入和家庭网络技术供应商领特公司(lantiq)今日宣布推出最新一代的adsl线卡芯片组,这款geminax™ xxs v3芯片组进一步降低了宽带接入网络的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
通过采用65nm工艺技术,该款新型geminax xxs v3芯片组提供了业界最高的集成度的方案,在一个17 x 17mm的bga封装里就能容纳多达36通道的数据泵。它提供了业界占位面积最小的adsl芯片,比现有的解决方案缩小了大约30%。更加独特之处是其无与伦比的低功耗,可使系统制造商们能以比欧盟的coc (european code of conduct)中,对宽带通信基础设施设备所提出的功耗限制低20%来构建adsl系统。
“小尺寸和易集成意味着更高密度的线卡,而低功耗则为我们的客户降低了运营成本。”lantiq资深副总裁兼接入网络事业部总经理hubert christl说:“我们的芯片组还集成了金属线检测(mlt)功能,这使运营商们能够无缝而经济地执行全数字回路连续测试,而无需干扰dsl服务或影响传输性能。”
geminax xxs v3的数据泵与lantiq新近发布的vdsl2芯片组vinax™ v3都基于相同的硬件平台。由于采用了几乎完全相同的adsl/2/2+固件和应用程序接口(api),系统供应商们因此具备了重复利用adsl和vdsl线卡开发成果的能力。
采用现有adsl芯片组的线卡通常只支持72通道,而新型geminax xxs v3则可实现在一个线卡上支持96或更多通道系统的设计。与现有设备相比,采用geminax xxs v3的各种系统通常可将dslam的功耗降低至少12%。
据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公司2010年10月的预测:一直到2014年, adsl局端设备每年的平均出货量大约为8000万端口。adsl可以完全满足iptv、voip和数据服务传输的要求。
关于geminax™ xxs v3
geminax xxs v3支持所有adsl / adsl2 / adsl2+国际标准。该高密度芯片组包括:一个采用17 x 17 mm bga封装的36通道或32通道数据泵、一个采用10 x 10 mm bga封装的8通道模拟前端(afe)和一个采用4 x 4 mm vqfn封装的低功率线路驱动器。凭借其增强的脉冲噪声防护(inp)功能和能在物理层上实现流量区分的、符合itu-t的重传功能标准,该芯片组能够完美地支持三网融合(triple play)和iptv服务。与lantiq的vinetic™ codec/slic™产品系列共同应用,该geminax xxs v3芯片组能使系统制造商们设计具有高性价比的无分离器的集成式语音/数据(integrated voice/data,ivd)解决方案。
供货
现在已可提供geminax xxs v3的样品,批量生产计划于2011年初开始。
lantiq简介
lantiq 为各种下一代网络和数字家庭产品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创新的产品组合,该公司拥有一个由大约1000名分布于欧洲、北美、中东和亚太地区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公司专注于宽带通信技术,包括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芯片以及全方位的配套软件。lantiq 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其半导体解决方案已被主要运营商广为部署,同时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家庭网络中采用。
泰克推出新一代中端示波器,主打“更快”、“更准”、“使用无忧”
【虹科】速度与激情:用于高速和高分辨图像处理的紧凑型计算机FantoVision 20
为DS1845/DS1855数字电位器构建按钮接口
天猫商城重磅上线天猫精灵方糖2金砖版智能音箱
使用单片机实现无线传输的资料概述
Lantiq推出全新ADSL芯片组,为业界提供最高密度和最低
何小鹏表示:汽车与安全密切相关,企业不能追求过低的价格
探究变频器相关的组件以及关键概念已说明变频器的运作原理
Riskified与安克创新达成合作,“拒付包赔”助其品牌官网销售体系效率显著提升
呼和浩特联通联合华为完成5G微波IBT天线外场全球首次测试
爆华硕四款笔记本电脑新品:搭载锐龙 5000U 系列处理器
一种嵌入式系统实现的JTAG调试器
华为在巴基斯坦推出5G技术
如何用比较器设计复杂的逻辑电路?
上海橙群微电子InPlay 亮相IOTE 2020深圳国际物联网展
什么是云服务器安全组 它的作用是什么
智慧城市推动LED灯杆屏行业发展趋向成熟
VSCode实现远程办公的方法
ROHM旗下LAPIS Semiconductor开发出非常适用于车载、工业设备的 高可靠性NOR Flash存储器“MR29V12852B”
华为推出了与Gentle Monster一起准备的新型智能眼镜Eyewear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