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不管是学习、工作或者面试中,肯定会碰到或被问到 http 相关的知识。今天我们来聊聊有哪些 http 请求方式,以及区别吧!
小伙伴们写过接口或者使用过网页开发者模式的,肯定对以下的内容不陌生:
没错,这些就是 http 请求的方式。
有一次面试的时候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会以面试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那么就让我把大家拉到面试的现场吧!
持续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随之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我起身定睛一看面试官,他那发际线即将触碰到后脑勺,大框黑边眼镜也掩盖不住那黝黑的眼圈,显得格外的程序员。穿着也非常不拘一格,上半身是衬衣西服,下半身是牛仔裤配拖鞋。
我心中的默念:真大佬,无疑了!
随后面试官就让我坐下,面试就正式拉开帷幕!
自我介绍以及其他问题此处省略 1w 字……
面试官:平时开发过程中,你们常用的 http 请求方法都有哪些啊?
我:是这样的,http 1.1 协议中共定义了八种方法,有时也叫动作,来表明 request-url 指定的资源不同的操作方式:
在 http 1.0 中,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get、post 和 head 方法。
在 http 1.1 中,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put、delete、trace 和 connect 方法。但我们常用的一般就是 get 和 post 请求。
面试官:嗯,那你说说 get 和 post 请求都有哪些区别呢?(果然进套了,看你小子有几斤几两)
我:(我假装被难住,然后思考了一会儿说)这个……没有特别去关注过,但是按照我的理解,大概有这么几种区别吧。
get 请求在 url 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 post 没有;
get 比 post 更不安全,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 url 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而 post 数据不会显示在 url 中。是放在 request body 中;
对参数的数据类型,get 只接受 ascii 字符,而 post 没有限制;
get 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相反,post 请求参数也不会被浏览器保留;
get 请求只能进行 url 编码(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而 post 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get 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缓存,而 post 不会,除非手动设置;
get 在浏览器回退时是无害的,而 post 会再次提交请求。
面试官:没关注过,那你还背的一条不差。跟我搁这儿装杯呢?看我怎么教育你。
面试官:那 ge吗?
我:吼吼,看来有机会把我昨天精心准备的东西给他扯半小时了[手动挠头] 。让开,我要开始放大招了
其实吧,get 和 post 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 http 协议中的两种发送请求的方法。而 http 呢,是基于 tcp/ip 关于数据如何在万维网中如何通信的协议。
万维网:简称 www,是 world wide web 的简称,也称为 web、3w 等。
http 的底层是 tcp/ip,所以 get 和 post 的底层也是 tcp/ip。也就是说, get/post 都是 tcp 链接。
get 和 post 能做的事情是一样一样的。你要给 get 加上 request body,给 post 带上 url 参数,技术上是完全行的通的。
举个栗子吧:(嗯?栗子?好饿,待会儿面试完去买点)
tcp 就像汽车,我们用 tcp 来运输数据很可靠,从来不会发生丢件少件的现象。
但是如果路上跑的全是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汽车,那这个世界看起来是一团混乱。送急件的汽车可能被前面满载货物的汽车拦堵在路上,整个交通系统一定会瘫痪。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交通规则http诞生了。http 给汽车运输设定了好几个服务类别,包括 get、post、put 等等。
http 规定,当执行 get 请求的时候,要给汽车贴上 get 的标签(设置 method为 get),而且要求把传送的数据放在车顶上(url 中)以方便记录。
如果是 post 请求,就要在车上贴上 post 的标签,并把货物放在车厢里(request body 中)。
当然,你也可以在用 get 时往车厢内偷偷藏点货物,但这并不不光彩。也可以在post的时候在车顶上也放一些数据,也会让人觉得傻乎乎的。
http 只是个行为准则,而 get 和 post 本质上就是 tcp 连接,并无差别。但是由于 http 的规定和浏览器/服务器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一些不同。
面试官:哎呀,这小子还真的了解这块儿啊。看来是我误会他了,难道遇到了大佬?
面试官:你说的不错,那你刚才说的 url 中传送参数的长度限制在 get 和 post 中都是怎么样的呢?
我:其实在 web 中啊,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角色——运输公司。
不同的浏览器 client 端(发起 http 请求)和服务器 server 端(接受 http 请求)就是不同的运输公司。
虽然理论上,你可以在车顶上无限的堆货物(url 中无限加参数)。但是运输公司可不傻,装货和卸货也是有很大成本的。他们会限制单次运输量来控制风险,数据量太大对浏览器和服务器都是很大负担。
业界不成文的规定是,(大多数)浏览器通常都会限制 url 长度在 2k 个字节,而(大多数)服务器最多处理 64k 大小的 url。超过的部分恕不处理。
如果你用 get 服务,在 request body 偷偷藏了数据,不同服务器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服务器会帮你卸货读出数据,有些服务器直接忽略。
所以,虽然 get 可以带 request body,却不能保证一定能被接收到。
面试官:(看来理论确实是掌握的不错,让我考考他实际应用)那 get 方法参数写法是固定的吗?
我:在约定中,我们的参数是写在 ? 后面,用 & 分割。就像下面这样:
http://ip:port/test/gethelloworld?username=langwang&age=26&sex=2
我们知道,解析报文的过程是通过获取 tcp 数据,用正则等工具从数据中获取 header 和 body,从而提取参数。比如 header 请求头中添加 token,来验证用户是否登录等权限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己约定参数的写法,只要服务端能够解释出来就行,万变不离其宗。
面试官:那么说来,是不是 post 方法比 get 方法更安全呢?
我:有人说 post 比 get 安全,因为数据在地址栏上不可见。
然而,从传输的角度来说,他们都是不安全的。因为 http 在网络上是明文传输的,只要在网络节点上捉包,就能完整地获取数据报文。
其实,要想安全传输,就只有加密,也就是 https。
面试官:嗯,不错不错,看来你对 http 协议这块儿还是有一定了解的,那么你知道get、post 请求发送的数据包有什么不同吗?
我:(看来这面试官是非要是把我问倒才满意啊?可惜可惜。看我套路他一波)实不相瞒,我上家公司加班比较多,最近刚签完离职,贵公司是我面的第一家公司,所以准备的不充分。这样吧,我大致谈谈我的理解吧,不对的地方您见谅。
面试官:没关系,按你的理解聊聊就行。(这小子没准备就说成这样,我的好好考虑一下,别错失了先机,失去一个能为公司加班的人才)
我:嗯嗯。是这样的,get 请求时产生一个 tcp 数据包,post 请求时产生两个 tcp 数据包。
get:浏览器会把 http header 和 data 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 200(返回数据);
post:浏览器先发送 header,服务器响应 100 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 data,服务器响应 200 ok(返回数据)。
就像是 get 只需要汽车跑一趟就把货送到了,而 post 得跑两趟。
第一趟,先去和服务器打个招呼:老铁,我等下要送一批货来,你们准备接收一下哈。然后再回头把货送过去。
因为 post 需要两步,理论上时间上消耗的要多一点。看起来 get 比 post 更有效。但并不是,后来发现原来是个坑。
在我看来:
get 与 post 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
据研究,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 tcp 在验证数据包完整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
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 post 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 就只发送一次。我去年用 chrome 浏览器测试发现也是只发送一次,所以我认为 get、post 性能差可以人为忽略。
面试官:嗯,你说的很不错,那你稍微等一下啊。
我:(难道还有变故?这波操作难道被发现了我在套路面试官?不应该啊)五分钟后,面试官拿着一杯饮料走了进来……
面试官:你尝尝这咖啡味道如何?(自古套路得人心,学好了)
我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说道:“面试官,这是正宗的卡布奇诺啊,我平时就喜欢喝,可惜太贵了”。
咦?我进来之前没有看到你们这有咖啡店呀,这是?
面试官嘴角上翘,微微一笑,露出了洁白的两颗大门牙说道:
我看你简历说你爱喝咖啡。巧了,我们公司有专门的水吧,福利之一就是是每天免费一杯咖啡或饮料。以后你可以经常喝了。
我:那您的意思是,我面试过了了吗?太好了!对了,水吧每天几点下班呐?跟开发一个点儿么?(不会是因为经常加班才免费喝咖啡吧,我得试探试探)
面试官:哈哈是啊,水吧一直都是按点下班,咱们公司如果有人加班的话,可以自己去水吧做着喝就行,加班时间都是免费的。你这儿没问题的话,我看下周一就入职吧。
我:好的,面试官,我回去考虑下,到时候和您联系,再见!
至此,本次关于 http 请求方式,以及 get 和 post 的区别相关的面试就结束啦,感谢大家的观看!
开关电源中特殊元件的类型和用途
基于FPGA硬件加速的BittWare StreamSleuth对抗100Gbps
联合电子2022年度销售额突破300亿元
机器视觉在线检测国家标准启动会召开
iphone13pro max和pro区别
HTTP请求方式有哪些
贸泽电子与Maxim Integrated联手发布新电子书 共同探索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
影响库伦效率的新因素—锂离子交换速率
如何选择万用表,需要注意哪些技术参数
中国联通试行总监制深入推进“总部机关化”问题整改
不同设备如何统一语言编程平台高效开发?本文为你揭秘
新能源汽车都去了哪里(消费群体)_新能源汽车进入普通家庭还需努力
新晋企业六氟磷酸锂扩建项目投产率不足15%
小米Max2什么时候上市最新消息:6.44寸+松果S+6G内存+6000电池的小米Max2马上就来!
53%的回应组织正在将区块链列为未来两年的最高战略重点
车载以太网测试方案
ARM逆袭称王 英特尔移动芯片失败根源分析
FPGA中循环冗余校验的不同类型
数控机床的种类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汽车场景 提升了驾驶员的用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