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术现目前的发展建议与未来发展机遇分析

ar自2012年进入大众视野,曾有人称它将引领新技术革命。6年过后,ar市场距离“起来”还有多远呢?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市场的普及度和接受度并不高,那制约ar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未来的机会又在哪里呢?
ar的“走红”之路
ar(增强现实)是一直是科技领域的热词,也经常有人将其与vr(虚拟现实)相提并论。尽管两者的使用场景有相似之处,但技术构成却是不同的。简单来说,vr为用户创造出虚拟的沉浸体验,使用者看到场景是假的,而ar是在真实的世界中加入虚拟的场景,用户看到的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是假的。
虽然ar技术在50年前就已经发明,但直到2012年谷歌ar眼镜发布,2015年ar手游《pokemon go》开始风靡,ar才逐渐真正被大众熟知。
国内在 2016年也随之兴起了ar潮,腾讯qq率先使用ar在奥运会期间发布全民传递火炬活动,接着支付宝则推出了实景红包,开创了ar的新玩法。
ar在中国市场如何?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当前ar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呢?我们从硬件产品、技术应用以及国内巨头布局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ar硬件:手机比眼镜更普及
就硬件产品而言,ar手机和眼镜是当前使用ar的主要设备。从中国的市场情况看, ar手机普及度较高,支持 ar功能的手机以iphone为主,用户量多达2.43亿,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虽然谷歌也在安卓系统手机开发了arcore平台,但目前国内无法使用谷歌服务,大部分安卓手机并不能使用ar功能。
ar眼镜则是国内市场普及度最低的产品。据idc统计,2017年中国市场ar头显出货量为1.5万台,仅占全球总数的2.5%,可见国内用户对ar眼镜的市场接受度并不高。
目前国内主要的ar硬件产品公司,我们发现这些公司大多起步于2014年底至2015年, 这些硬件产品公司大部分定位于b端市场。
c端发展乏力,b端逐步落地应用
为了解ar在国内的应用现状,青桐资本从c端和b端两个用户群体进行了研究:
目前,国内市场上面向c端市场的ar应用数量占比极低,内容以游戏和娱乐为主。由于国内大部分安卓系统不支持ar应用,我们以苹果应用数据作为分析范围。数据显示,app store中有300多万个应用程序,但只有不到1000款ar应用。其中,游戏类占比最高为30%。ar应用数量少,缺乏优质内容,成为当前在c端普及面临的难题。
相比于c端在国内发展乏力的现状,ar创业公司也将业务重点纷纷瞄准b端市场,且已逐步落地应用。据《2018中国ar产业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企业服务类ar公司占比达23%,硬件类公司占比28%,大部分产品主要定位于b端。
可以看出,ar在产品营销展示、医疗、教育、电商、工业维修等行业已经初步得到应用。尤其在工业领域,ar被证明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ar与电商结合正发展出全新的营销方式,以场景营销工具平台“它说”为例,在2017年青岛啤酒节打造的“ar任意门主题全景馆”,为店铺带来超过17.3%的销售额;在2018年与京东联合打造的“ar七夕节”,用户通过扫描“比心”手势即可在商城购买鲜花和礼品,玩转全新的浪漫营销
国内巨头的ar布局之道
国内巨头对ar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青桐资本从技术应用和硬件产品两个角度分析了巨头的布局策略。
我们发现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网易等公司在软件技术方面以自己开发为主,并且紧密结合主营业务。例如,百度推出ar/vr搜索和ar地图导航;腾讯则通过ar开放平台免费为开发者提供识别、追踪、展现等基础技术;阿里巴巴和京东将ar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相继推出ar购物平台,并进行品牌营销活动,网易在ar领域的布局则主要集中在游戏。
在ar硬件方面的布局,国内巨头们则以投资为主,但投资方向却各有不同。腾讯和京东投资的公司类型主要是硬件ar眼镜,阿里巴巴在显示技术和ar眼镜两方面同时投资,而百度投资收购的公司侧重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及显示技术,与业务关系更为密切。
产业基金是ar领域投资的主力军
创业方向集中在硬件和企业服务
全球ar公司在2010年后开始大量出现,国内ar公司则起步较晚,从2012年开始出现,在2015年-2016年进入快速上升期。
目前,国内ar领域创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硬件类和企业服务类。据《中国2018ar产业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有397家ar及相关概念公司,超过全球公司数量的50%。其中硬件类公司占比28%,企业服务类占比23%,成为最主要的创业方向。
融资轮次集中在天使轮早期阶段
2015年以来国内ar企业获得融资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获得融资的ar公司仅有16家,从2016年开始数量明显增多,但有63.6%的项目融资轮次为种子轮和天使轮偏早期阶段。我们发现获得a轮前后的ar公司有44家,占比30%,以硬件类公司为主。
此外,不同背景的投资机构对ar行业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根据《vr/ar全球投资回顾与2018年展望报告》统计,有产业背景的投资者在2017年成为投资的主要力量,而主流的传统风投基金如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因为早期布局未获重大成功,则持观望态度、出手相对谨慎。
套在国内ar头上的“紧箍咒”
目前国内ar市场普及度并不高,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制约着其发展:硬件产品和ar基本技术。
缺乏刚性需求是阻碍市场普及的第一道门槛
ar眼镜价格贵、缺乏刚性需求是阻碍市场普及的重要因素。青桐资本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ar眼镜价格从4000—20000不等,价格昂贵致使c端市场接受度普遍不高, b端还没有培养出需求刚性。在缺乏必要应用场景的情况下,用户很难愿意为此买单。
其次,ar眼镜使用容易眩晕的缺点尚待解决。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ar眼镜平均重量约为200-500克,并不适合长时间佩戴,而且会导致眩晕感,用户体验效果不佳。
专利技术积累不足
除了硬件产品的限制,另外一个制约国内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r相关的基本技术。
青桐资本研究发现国内ar相关的专利技术主要从2010年开始集中爆发,与全球趋势基本相同。但全球技术类专利增速明显领先于硬件类专利,而国内技术类和硬件类专利增长速度却差别不大,这反映出国内基本技术领域积累滞后的现状。
中国ar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三,但运算硬件核心环节布局很弱。据专利之星统计,排名第一的美国在技术类专利的优势明显,且其运算硬件专利有42件,而全球只有66件,占比高达63.6%。第二名韩国硬件显示专利优势大,数量达209件甚至超过了美国。反观中国,在运算硬件领域缺乏技术专利,数字处理芯片技术落后,反映出硬件核心环节问题明显。
拥有ar相关专利数量前10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国、韩国和日本。中国没有公司上榜,这说明国内ar技术专利分布比较分散,很难发挥技术集中的优势。
国内ar市场有哪些机会?
虽然国内ar市场面临硬件产品普及度不高、核心专利技术匮乏等问题,但随着用户接受度提升和技术进步积累,ar仍存在增长的机会。
ar需要实时呈现图像,对网络的计算能力要求高,目前网络计算能力不足是用户体验差的重要因素。5g网络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中国将在1-2年内开始部署5g基础设施,届时ar计算速度将大大提升,此外ai(人工智能)芯片发展将逐步解决ar的计算难题,随着底层技术成熟,ar用户体验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就硬件设备而言,中国有超过6.8亿部智能手机用户,这将是ar市场的庞大潜在消费人群。一方面,随着苹果arkit和谷歌arcore开发平台推出,智能手机将成为短期内用户体验ar的主要设备。同时,digi-capital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iphone市场,考虑到苹果公司有望在2020年推出智能眼镜,中国众多的潜在用户将转化为市场优势。
对ar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技术应用方面现阶段建议以与巨头合作为主,满足巨头的落地需求,同时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渠道,为未来拓展市场打下基础。硬件端方面,国内在光模组、深度摄像头等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对这类公司来说需要快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打进垂直领域应用,快速拓展市场,形成行业进入壁垒。

预测图像如何影响视觉反应速度
基于反向传播PnP优化的端到端可学习几何视觉介绍
喜欢iPad Pro却嫌贵?这款平板值得你关注
为转换器时钟应用选择最佳器件
33套换热器及反应设备工作原理动画看个够
AR技术现目前的发展建议与未来发展机遇分析
LogiCORE IP AXI UART 16550内核简介
新太赫兹成像技术在物体形状识别和成分解析中的应用
电动汽车电池安全吗 电池损耗如何解决
图解时钟切换电路使用方法
XCF128XFTG64C
国产贴片电感兼容TDK贴片电感怎么确认gujing
超级CAR-T细胞疗法有望防止肿瘤复发
HF宽带前置放大器
特斯拉CEO听取“粉丝”的意见,称赞点子很棒!
基于TDA7294的组装电路设计
C-NCAP升级碰撞试验规则
无需苦等2530TAP,TT6249免费提供技术调试服务(二)
iPhone12的新生态系统MagSafe是什么?
数控编程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