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及前端制造设备市场份额持续流失

市场份额下降是产品竞争力减弱的体现。
日本前端设备份额持续下降
2022年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销售额排名中,日本有4家企业进入前10名。这四家公司分别是第4位的tokyo electron (tel)、第6位的advantest、第7位的screen、第9位的kokusaielectric(以下简称“国际”)。
但日本设备(尤其是在晶圆上形成芯片的前端设备)正处于危机境地,日本前端设备销售额按地区划分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图1)
图1 按地区划分的前端设备销售市场份额(截至2022年),来源: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野村证券的数据以及作者的研究
直到2010年左右,日本一直在与美国争夺头把交椅。但从2011年左右开始,这一份额急剧下降,2022年日本的份额降为24%,不到美国49%的一半。目前,日本的份额略高于欧洲,为21.3%,但欧洲随时可能超过日本跌至第三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想通过分析主要前端工艺设备制造商的销售额和增长率来阐明日本前端工艺设备份额下降的原因。
主要前端设备厂商销售情况
图2显示了主要前端工艺设备制造商的销售趋势。从这个数字来看,前端设备厂商按照销量似乎可以分为三类。
图2 主要前端工艺设备制造商的销售趋势(单位:亿美元) 来源: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野村证券数据和作者研究
首先是排名前四的设备制造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mat)、欧洲asml、美国lam、东京电子(tel)。
第二类是排在第五位的美国kla,距离前四名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第三类是前六名以下的设备制造商群体,与排名第五的kla相差甚远。这里包括许多日本制造商,包括 screen、kokusai、hitachi high-tech、canon、nikon 和 ebaracorporation。
下面,我们将设备制造商的增速分为前5名(一二类合计)和第三类六名及之后进行分析。
 前五名设备制造商增速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设备制造商的销售额都在2000年it泡沫期间达到顶峰。因此,我们将各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标准化为“1”,调查此后的变化情况(以下将标准化后的销售额称为“增长率”)。
从图 3 中的标准化图表可以看出,lam 的增长率高达 9.8。其次是asml(5.4)、kla(4.3)、tel(2.7)和 amat(2.0)。
图32000 年标准化前5 名的增长率,来源: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野村证券数据和作者的研究
接下来,图4显示了2011年的标准化图表,当时日本前端设备的份额开始下降。随后,lam的增长率再次表现突出,达到5.1。其次是 amat(2.8)、kla(2.6)、tel(2.2)和 asml(2.0)。
图4 2011年标准化前5名增长率,来源: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和野村证券的数据以及作者的研究创建
tel 是唯一进入前五名的日本制造商。然而,2000年和2011年以来的增长率与西方公司相比相形见绌。尤其是干法刻蚀设备和cvd设备竞争的lam,增速差距较大。
那么,包括众多日本厂商在内的前六名以下的设备厂商的增速是多少呢?
 六名以后设备制造商增速
图5显示了2000年排名前6位及以下的标准化设备制造商的增长率。韩国semes实现了22.91倍的大幅增长。因此,该图必须绘制在对数轴上。
图5 2000年六大及以下标准化设备制造商的增长率,来源: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野村证券的数据以及作者的研究创建
semes及以下增速将大幅下降,但按降序排列,欧洲asmi 2.56、国际2.28、screen 2.01、日立高新技术1.84、佳能1.29、荏原株式会社0.77、尼康0.15(2021年销量计算)。
自2000年以来,前五名的设备制造商的增长率均超过一倍,但前六名及以下的许多设备制造商的增长率并未翻倍。设备制造商为日立高新技术、佳能、荏原株式会社、尼康等日本公司。
图6显示了2011年标准化设备制造商的增长率。增长率最高的是欧洲 asmi,为 4.39。自 2000 年以来大幅增长的 semes 已从 2021 年的4.33 大幅下降至 2022 年的 3.14。
图6 2011年标准化的六名及之后装置制造商的增长率,来源: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野村证券的数据以及作者的研究创建
其次是佳能(2.83)、国际(1.94)、荏原(1.72)、日立高新技术(1.36)、screen(1.06)和尼康(0.16)(根据2021年销售额计算)。
前五名设备制造商中,自2011年以来增速均翻倍,但六名及之后的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asmi、semes、佳能)增幅超过一倍。日本厂商中,佳能是唯一一家增长一倍的公司,其他日本厂商的增长率均不足一倍。
纵观前六大设备制造商2000年和2011年的增长率,发现日本制造商的增长率普遍不高。
 前端设备厂商增速汇总
至此,我们将前端工艺设备厂商的增速分为前五名和前六名进行了分析。其结果的一览如图7所示。这里,2000年和2011年间的增长率,高增长率用蓝色,略高增长率用绿色,普通增长率用黄色,低增长率用粉红色进行分色。由此可读取的结果如下。
首先,前五名设备制造商的增长率普遍高于前六名或更低的设备制造商。换句话说,它之所以能跻身前5,是因为它的增长率很高。换句话说,可以说高增长率是跻身前五的条件。
tel是唯一进入前5名的日本制造商,其2000年和2011年的增长率略高。然而,如前所述,问题在于增长率低于在干法刻蚀设备和cvd设备方面竞争的lam。
另一方面,在六强以下的设备制造商中,semes和asmi的高增长率脱颖而出。仅从2011年的增长率来看,佳能一家公司的增长率略高,而国际和荏原制作所的增长率为“正常”,而screen、日立高科和尼康的增长率较低。
如图一开头所示,日本前端设备的份额持续下滑。简单总结一下从这个分析中了解到的情况,tel是唯一一家排名前5的公司,表现不错,但增速低于lam,而在前6及以下,日本厂商的增速一般低。
总之,日本前端制程设备厂商增速逊于欧、美、韩,是导致前端制程份额下降的原因。那么日本前端设备厂商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没有灵丹妙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各设备制造商提高销量和市场份额。
 什么是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经营管理第7期:竞争力的概念与要素》的定义,竞争力是“是公司提供的单个产品或产品组满足现有客户并吸引潜在客户购买的力量。”
根据这个定义,如果一家公司不断提高竞争力,其销售额份额就不会下降。就增长率而言,它也不应该逊色于竞争对手。但不少日本前端设备厂商的增速低于欧洲、美国、韩国。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日本前端设备厂商的竞争力正在下降。前端工艺设备制造商除非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销售份额并提高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增长率,否则他们是没有未来的。
遗憾的是,“日本前端工艺设备强”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只能希望日本前端工艺设备产业不要陷入与日本半导体器件产业同样的轨迹,陷入没落。


机智玩家放下手机,竟然还能玩手机?
vivo S5菱形四摄成像效果亮眼,堪称手机界的时尚代表作
努比亚双屏幕手机成功入网并通过3C认证
浅谈使用 0.1 W MMIC的高增益驱动放大器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之间的竞争情况怎样
日本半导体及前端制造设备市场份额持续流失
如何解决超声波液位计探头易凝露问题
光电产业封装智能制造的探索
第四届精“芯”榜大赛成功举办,获奖榜单于2023ICS芯火论坛重磅出炉!
2012 安防行业“十二大热点”发展
无刷驱动控制方案定制开发
名家汇与华体照明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将共同开发智慧路灯的相关产业
4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的指导意见》
小米的手环完虐苹果华为
电力+AI的探索 未来传统电力行业将与人工智能更加深度的融合
罗德与施瓦茨和六幺四科技联合参展CFCF2023光连接大会
基于TMS320C6202的主被动复合制导信号处理系统的研制
Oppo Find X3预计将配备全高清+屏幕
基于NXP 32位MCU的医疗用多参数监护仪解决方案
白度仪是什么,它的操作方法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