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智驾和座舱芯片与外资差距主要在cpu,当然这与市场定位也有关系。实际上,cpu消耗的成本远高于ai部分,mobileye的cpu也很弱。不过,要打破外资垄断高端,这个短板必须补齐。
智驾和座舱芯片厂商芯片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外资芯片差距一目了然,主要就在cpu领域。***阵营cpu最高的是主要做手机芯片的展讯,其a7870平台配置了车规级6nm制程处理器,8核设计,包括1个2.7ghz的a76大核、3个2.3ghz的a76中核以及4个2.0ghz的a55小核。gpu采用natt 4核@850mhz,拥有217 gflops浮点算力;npu算力达到8 tops。
图片来源: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的a7870和瑞芯微的rk3588以及芯擎科技的龙鹰一号,与高通的sa8155p相比,cpu架构基本差不多,但高通的cpu核心频率稍高,因此cpu算力达105k dmips。
armcpu架构
来源: arm
a55是arm大小核架构中的小核,主要配合a76大核使用,一般运行频率在1.8ghz,是国内最常用的架构。地平线、黑芝麻和芯驰都是用a55,或许这三家都在下一代产品计划用a72,之所以用a55应该还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而紫光展锐主要是针对手机芯片,其手机芯片早就用了a76;瑞芯微产品线比较广,成立也超过20年;芯擎背后有吉利和arm撑腰,a76架构获得的成本可能会低一点。
德州仪器的tda4之所以能横扫行泊一体市场,主要竞争力来自三方面:
1 方便两片级联,cpu算力达50k。双tda4vm大行其道,百度和大疆均有采用并都已实现量产,其中百度主要客户是长城,大疆的主要客户则为上汽通用五菱。
2 内含高性能mcu,省下一片mcu的成本。在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的2021年,mcu特别紧缺,价格波动很大,整车厂很难适应mcu价格的大起大落,因此渴望智驾芯片与mcu融为一体,降低供应链的管理难度。虽然tda4内部的mcu还远不能与单独的mcu如tc397比,但针对要求不高的场合,tda4内部的mcu足够。
3 近似硬线加速的openvx,可以跨多个软件平台,大大减少了研发过程,虽灵活性不足,但除了算法变化频繁的新兴造车外,大部分传统车企的需求还是可以满足。
行泊一体的兴起让一众原本致力于l4的初创公司找到了救命稻草,百度、大疆、纽劢科技、maxieye、禾多科技、易航智能、福瑞泰克、知行科技、小马智行、轻舟智航、autobrain、元戎启行,基本都是以tda4为主的方案,当然它们同时也有其他方案;而传统tier-1跟进稍慢,但竞争力更强,经纬恒润和德赛西威也有tda4方案,进展很快。
智能驾驶方面对cpu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性能cpu的成本和门槛都远高于高性能npu。想要1000tops以上ai算力易如反掌,但要超过300k的cpu算力,全球只有英伟达、英特尔、amd、苹果、三星、联发科、亚马逊这七家能做到。
新思科技的arc npx6npu ip让3500tops唾手可得(见下图)。
图片来源:新思科技
英伟达最新的thor毫无疑问会采用其最新的grace cpu,只不过不会是惊人的72核,估计是12核或16核。
英伟达的gpu-cpu superchip可以看做是thor的放大版。
grace hopper超级芯片的内部框架图
图片来源:英伟达
hopper实际就是英伟达的h100 gpu。
grace cpu内核是arm的neoverse v2,代号demeter,arm在2022年9月正式对外发布,不过英伟达至少在2021年中期就应该拿到了该内核架构的授权,2022年中期就基本完成grace cpu的开发,这也是英伟达第一个cpu。gpu和npu(ai)都是协处理器,也就是devices,cpu才是host。某种意义上,gpu和npu是与鼠标、键盘一样的外设,一切全由cpu安排任务和处理数据。
transformer时代,cpu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是大量数据进入transformer前要做token嵌入,需要用到大量三角函数运算,且是串行的,只有cpu最合适。二是transformer每一层内部并行计算,外部串行计算。需要大量的分支跳转以及归一化用到的矢量运算。只有矩阵乘法的npu很难处理,必须增加标量和矢量运算单元。
图片来源:arm
阿里达摩院引以自豪的芯片倚天710也是基于arm neoverse的,不过是性能更低的n系列中的n2架构,性能远不及v2架构的英伟达grace,单线程也不如更早期的亚马逊 graviton3。
图片来源:arm
arm neoverse v2主要为高性能矢量和机器学习而设计。
英伟达grace cpu特性
图片来源:英伟达
英伟达的144核心的grace cpu采用arm v9指令集,附带sve2(scalable vectorextension)指令集,就是支持灵活矢量长度(128-2048,以128为步长)的指令,为了hpc和ml而设计。这个cpu的浮点算力极高,达到7.1tflops,而英伟达h100(smx5)也不过是34tflops。
grace内部结构
图片来源:英伟达
英伟达的grace cpu是两个cpu用nvlink c2c并联的,thor肯定无需这么做,只需要单片。
高通也在自研cpu,不过不是基于arm架构的,而是高通收购的nuvia架构。
高通基于nuvia架构的cpu
图片来源:高通
高通在2021年投资者大会上宣布下一代cpu将由收购的nuvia团队设计,预计2023年有样品可以供大客户,目标市场针对笔记本电脑市场,并且将扩展到移动、汽车和数据中心领域。
nuvia由三位苹果前高管创立,他们分别是杰拉德·威廉姆斯(gerardwilliams iii), 古拉蒂(manu gulati)和布鲁诺(john bruno)。这三位创始人都曾在苹果工作过,且在iphone芯片部门担任过高管职务,拥有超过20年的半导体工程经验,迄今已获得100多项专利。其中,威廉姆斯曾担任苹果cpu和a系列soc首席设计师,九年期间几乎负责了苹果所有芯片的研发,包括cyclone、typhoon、twister、hurricane、monsoon和vortex等架构。他于2019年初离开苹果公司。除了苹果,另外两位创始人还在谷歌工作过,其中古拉蒂曾在amd和谷歌从事芯片研究,且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八年,从事移动端soc的开发;而布鲁诺曾在谷歌从事芯片研究工作,2012年加入苹果公司,并在芯片平台架构小组工作了五年多。2019年2月,三人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郡联合创立nuvia。2019年11月15日,nuvia宣布完成5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著名的硅谷投资者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和戴尔技术资本领投,mayfield、wrvi capital以及nepenthellc参投。加上2020年9月官宣完成的2.4亿美元的b轮融资,nuvia两轮总募集资金达到了2.93亿美元。2021年1月高通以14亿美元收购了nuvia。
目前第一款基于nuvia设计的芯片已经在测试中,2023年底就会正式推出,目前有三个型号,分别是sc8380、sc8370、sc8350,分别是12、10、8核心,12核心即8个大核心,4个小核心。nuvia设计的首款芯片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上,即8cxgen4,这一点从型号就可以看出,8cx gen3的顶配型号是sc8280。车载领域会略微靠后,约在2024年底会推出基于nuvia设计的cpu的车载芯片。
受限于成本因素,***用armneoverse或cortex-x3不大可能,但是a55确实低了点,cortex-a72应该是入门机型也能用的起的,能用a76更好。
行业 | 艾默生收购Zedi,争夺云端SCADA市场
三星新专利曝光 屏幕可以延伸并折叠到背后
关于综合能源场景应用而需要考虑的一些事项
无人机如何清洁_无人机如何修理保养
智能音箱市场爆发式增长 开启千万量级时代
国产智驾和座舱芯片与外资差距在哪?
特斯拉决定将超级充电桩电费提价70%
Qualcomm和爱立信开展5G合作 支持适时商用部署
如何减小接触器吸合瞬间线圈产生的冲击电流?
电解电容基本原理及运用
选择工业平板电脑的实用指南
Small Antennas for 300MHz to 4
与美日欧生死暗战20年,中国电信业逆势崛起的背后
gammaCore Sapphire采用RFID技术来设置设备操作 可进行无创头痛治疗
红外线探测器是干什么的_红外线探测器有摄像功能吗
世博园TD-LTE网建成与LTEFDD共平台
喂饭机器人惊艳亮相 三类人群成主要受众
节点电压法该如何理解_节点电压法例题
平民法拉利,智能驾驶,全轮驱动,这车国产奥迪Q5就紧张了
中国电信天翼1号5G云手机重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