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仿真之探讨源端串联端接

作者:一博科技高速先生成员 孙宜文
上期高速线生简单介绍了反射原理也提到了源端串联端接,笔者借此篇文章再深入探讨下,本文使用sigrity topology explorer 17.4仿真软件。
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模型,给一个上升沿和下降沿均为0.5ns的脉冲波形,电压跳变为0v-2v-0v,高电平持续时间为10ns,假定芯片内部驱动17ohm,路径中传输线的时延为1ns,一起看下这个链路的接收端和发送端波形:
仿真结果:
传输线阻抗50ohm,通道末端开路。实际电路在工作的时候,末端通常是高阻状态,也就是和开路差不多。信号到达末端全反射,每个时间阶段观测点的电压值这里就不做解释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结合反射系数计算。
负载端接收到信号过冲很大,当在靠近源端的地方加上33ohm的电阻后仿真结果如下:
源端阻抗得到匹配
接下来我们用实际情况做例子,模拟一个33mbps的local bus信号,发现无端接时候的信号波形,只有一点小小的过冲,是一个还不错的信号波形。
但我们把速率调到200mbps,大概是ddr1的速率,发现不端接会有很大的过冲。
看来随着速率的提高,阻抗不匹配的链路中,源端串联还是有必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何时需要端接?
这里和信号的上升时间tr及传输线延时td有关,下面有个经验公式可提供参考:
td=20%tr
我们来验证下公式,拿刚才的示例继续仿真,调整参数,上升时间是0.5ns,传输线延时是1ns,递减传输线延时,从1ns逐渐减小至0.1ns(20%tr),观察负载端的信号质量。
看起来,tr减小到0.1ns的时候,反射噪声约为12%,不同的结构,不同的信号要求不同,具体看信号能容忍多大的噪声,仅作为快速定位的经验参考。另外需要注意串阻需要尽量靠近源端,不然会引起多次反射,降低端接效果,甚至导致信号更差,来看下不同位置的串阻带来的影响。
文末总结下源端串联端接的优点:
源端串联通过靠近芯片发送端串联电阻,使得该串联电阻与芯片的内阻之和尽量与传输线阻抗一致。该端接简单功耗小,不会给驱动器带来额外的直流负载,只需要一个电阻就可以抑制驱动端到负载端的二次反射,常适用于点对点的拓扑上。


人工智能带来生产力的革命,那么区块链将带来生产关系的革命?
苹果新品AirPods Pro刚发就出Bug?
2025年中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4.6亿位列全球第一
IoT 开发人员必须考虑设计和安全性
Arduino VS 树莓派,谁才是电子装置的最佳选择?
PCB设计仿真之探讨源端串联端接
NVIDIA低调发布新款GeForce GT 1010系列
中国彩电企业欲赴海外之路 首先要做好这些准备
恩智浦半导体全新汽车电子技术中心落户上海
晶硅光伏组件的最佳设计技术
精益求精 费思FT338万用表
Microchip推首款提供稳健芯片级安全的IoT终端
无源探头的定义 高带宽的无源探头为什么通常都是固定衰减比?
vivo又一5G手机亮相,骁龙865+圆形三摄
浅谈军用直升机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微软面向亚洲创业者推出全新数字化平台
小米MIUI9最新消息:告别广告?小米MIUI9曝光,图标更时尚
探析PCB设计中基板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改进风扇控制:关于风扇控制的考虑
奥迪联手Luminar,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