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测绘、电力巡检、农业植保、水下作业、物流运输等特殊高危行业面临着人力难以完成,危险性大、成本高的痛点,因此,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专用无人机应运而生。而视频超高清化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崛起更是将无人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拥有视觉识别、语音识别和决策能力的高级智能无人机的强大功能将为使用人群带来全新的体验,为各个行业带来人员的安全保障、效率提升和新的经济增长,同时,也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机遇。
无人机市场一片红海
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及产业体系,实现民用无人机安全可控和良性健康发展。
从技术上看,消费级无人机的入门门槛其实并不高。有业内人士曾表示,一套开源程序就可以支持飞行器的起飞和降落。于是,前几年大量资本涌入消费级无人机领域,造成这一市场的竞争呈现出“红海”局面。
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瓶颈
不过,尽管无人机受到热捧,但就目前而言,该部分还有着一些难以解决的成长瓶颈,即在行业内尚未推行统一的标准之下,还面临着来自技术和人才缺失的痛症。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主要从事组装业务,没有核心自主研发能力。
例如,在操作过程中,工业无人机通常在续航时长、载荷重量、可靠性以及作业半径上有所受限,这导致我国无人机行业应用领域仍然处于持续探索的初步阶段,市场成熟度有待继续提升,因此无法真正满足行业应用的需要。
突破瓶颈期:需多方参与融合
“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全产业的发展水平,需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协同体系。从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等技术领域,扩张到无人机租赁、操作员培训等管理、服务、保障领域,形成新产业链条。”长沙市无人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长张代兵认为,这需要各方的参与融合。
这不仅需要相关企业应当聚焦于创新、优化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深度,联合科研平台,统筹全国相关领域有创新突破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平台的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还需要行业协会加快相关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速推广相关应用。政府也应当设立长期发展计划,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起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企业、行业协会及公众共同参与的多方发展模式。
大华推出了基于AI技术的惠智系列智能NVR监控产品
博世推出云端电池管理解决方案 预计2020年下半年搭载该技术的车型将正式上路
芯片和CPU有什么不同?解析CPU制造全过程
帮助企业创建IT/OT融合的4个关键步骤
NFC和RFID如何协同发展
无人机行业遇到了瓶颈该怎么办
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可以检测什么
中国区块链上市公司
公交客车整体行业需求下滑,新能源公交销量占比近九成
华为P30Pro真机曝光 采用后置三摄机身重量和尺寸与P20Pro接近
曝小米汽车试生产近一个月 首款汽车计划2024年量产
联特科技完成IPO上市审核流程
三星2021款The Wall将于9月在国内上市
DCCS新一代i3金融联网监控系统的应用方案
中兴手机携第二代量产屏下摄像技术、全球首发屏下3D结构光技术亮相
带有分布式驱动器的自供电定日镜架构
德国GMC医疗质控提供高频电刀测试方法
3种MOS管的基本电路及拓扑结构的放大特性
微软表示Surface Studio 2的国行版本将于2019年初推出
如何为A/D转换接口电路的数据设定一个合适的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