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分立元件做MOS驱动电路?

对于硬件开发,往往有上手比较棘手的两个地方,一个是mos驱动,另一个是运放设计。mos驱动常常用于电机驱动、三相逆变以及其他大功率场合,而运放设计就是如何准确的采集电路流过的电流,其实两个电路在实际中都是相互相成,有mos驱动往往就有运放设计,而这一期主要总结下我自己设计的驱动板中,用分立元件搭建的mos驱动调试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01
如何用分立元件做mos驱动电路
图1 分立元件mos驱动电路
如图1所示,这是用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分立元件搭建的mos驱动电路。分析情况如下:
当vh为高电平,q4就会导通是的q1的基极为低电平,同时使得q1导通,vcc-10v电压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q1、二极管d2、电阻r1驱动mos管q2的g极;
当vh为低电平,q4就不会导通,所以q1的基极没有电流流过也处于截止状态,所以vcc-10v电压不会通过三极管q1,那么没有电压驱动mos管q2的g极,由于mos管q2内部寄生电容和电容c2的存在,g极处存在累计电荷,要通过三极管q3和电阻r5释放掉;
当vl为低电平,q7基极有电流流过,所以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导致q5基极也流过电流,所以vcc-10v电压通过三极管q5、二极管d3、电阻r7对mos管的g极进行驱动;
当vl为高电平,q7基极无电流流过,所以三极管q7不会导通,那么导致q5的发射极和基极处于等电位,q5的基极也无电流流过,q5也处于截止状态,同理三极管q8和电阻r12组成放电电路对g极电荷进行放电。
02
分析驱动电路自举电容的作用
这里面有个元件可能刚上手分析的时候,弄不懂作用,是哪个呢?是电容c1。由于电容上的电压不能突变,这里利用电容这个特性来更好的驱动mos管的g极,这里你肯定有所疑问,那么没有这个电容就不能驱动吗?答案:不能。
在分析电容c1的作用时,首先需要明白,mos管导通的条件是:
g极对地电压还是gs之间的电压差?
由于mos驱动是g极电压和s极电压的电位差,所以当mos管导通时,vaaa电压直接加到mos管的s极,(这里假设vaaa电压为12v,g极对地驱动电压为10v)所以mos管的gs电压差为:10v-12v=-2v,由于gs之间为负电压,对于n沟道的mos管,会导致ds之间处于截止状态,所以需要一个电压来抬高g极之间的电压,当然有种方法是直接用高电压电源直接驱动g极,但是通过mos管的g极耐压都是非常有限的,那么这个时候电容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当mos管导通会使得s极电压为vaaa,由于电容的一端与mos的s极连接,所以这一端电容电压瞬间为vaaa,由于电容上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使得电容另一端电压也增加了vaaa,所以电容另一端的电压约等于vaaa+vcc-10v,如图2所示,这里用了二极管d1来隔离电容c1上电压和vcc-10v,这样的做法使得mos管导通后,g极驱动电压克服了s极电压抬高的原因。
图2 驱动电路中自举电容电压的变化
03
实际调试中一些问题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图3 bldc驱动电路
如图3所示,这是利用六个mos驱动三相电机的方案图,这里采用h-pwm_l-on的方式进行各个桥臂驱动(上桥给pwm进行驱动,下桥给导通信号驱动),要使得uv导通,那么要给mos管q17pwm信号,同时使得mos管q21导通。
图4 驱动电路mos管g极对地电压波形
如图4所示,这是测得mos管q17的g极对地电压,图中波形有明显的尖峰,同时在实验时mos管容易发热,就可以分析是mos驱动电路没有配置好。观察波形发现,这个波形不是超调类导致的,所以判断是mos驱动连接的电阻过大导致驱动电流过小导致,这里将电路中电阻改为50ω、15ω、0ω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
图5 三种驱动电阻变化后波形
如图5、6所示,将驱动电阻从100、50、15、0变化发现,驱动波形虽然有略微变化,但是驱动波形上升速度还是比较慢,这种上升比较慢的波形蛮像电容充电波形,这时检查mos管的g极有无电容,检查发现有两个电容:一个是与g极直接连接的电容c2、另一个是相间电容c4,如下图所示:
图6 影响mos管g极驱动波形电容
如图6所示,有可能是电容c2和c4的影响,所以将两个电容同时去掉后,再进行实验后,波形如下所示:
图7 去掉电容后波形
如图7所示,将两个电容去掉后,驱动波形明显上升速度有所提高,但是为什么下降电压会到负值?主要是电机内部电感的存在,电流不能马上突变到0,需要通过下桥进行续流。
图8 u+v-导通时电流走向
如图8所示,这是u上桥和v下桥导通时电流走向图,其中电流内部电感的电压为左正右负。
图9 u+不导通时电流续流走向
如图8所示,这是u上桥不导通和v下桥导通时电流续流走向图,其中电流内部电感的电压为左负右正。由于分立元件驱动电路中g极通过电压和三极管和u相直接连接,没有进行隔离,所以g极电压可以下降到负电压,这是正常的。实验中是测量g极对地电压,这是错误的,实际是测gs之间的电压,如下图所示:
图10 gs之间电压波形
如图10所示,这是将mos管驱动电阻换为50ω,g极电容去掉,并测量gs之间的电压波形,还是比较好的驱动波形,实际驱动电机,也没有明显的发烫。

775 CPU插座测试点
如何解决高速光模块电磁干扰问题
如何快速上手STM32学习?
多变的环境推动奔驰中国团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眼睁睁看着手机电池全被烧而不敢灭火
如何用分立元件做MOS驱动电路?
人形机器人是GPT的重要载体,微软/谷歌/微美全息引领新一轮AI浪潮
锂电池放电误区 锂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
变频器输出的是交流还是直流
荣耀畅玩8A魅焰红版将于1月29日正式发售 售价799元起
华为首款5G手机 Mate X手机6月发布 消费者业务占比会更高
直流电源转换芯片LM5176设计参考点
管道液位传感器类型有哪些?
帮助苹果的日本显示器公司:等2年才能投产OLED iPhone屏幕
超声波探头及故障维修
英特尔Stratix 10 GX 10M FPGA的优势是什么
技嘉RX5500XT曝光 性能相比于RX5500有望高出大约10%
固定式无人机反制设备一体机的特点
智能手机真的能完全替代电脑吗?看完这篇就知道了
AI+教育将如何发展?人们最关注的五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