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不是霸权组织,更没有阴谋论

近期关于联想在两年前“5g投票”中,支持高通、不支持华为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广泛。
连联想总裁杨元庆本人都在朋友圈发出了感慨
虽然联想的营销策略这些年让不少用户吐槽,不过就事论事,我们还是应该看看当时那场“5g投票”的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
以下内容较为详实的说明当年的情况,大家可以参考。本文较长,其中有一些专业术语可能看起来也有些难懂,不过文章中的红色部分划重点,可以基本理清事情脉络。
一件已经在2016年就被盖棺定论的事情,近日随着几篇知乎上的文章,再度吸引了大量“吃瓜群众”的关注,诸如“5g标准上,联想为什么不给华为投票”一类的“惊悚”标题,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源头。
但是我们在详细阅读了这些文章之后,却发现作者有大量使用专有技术名词的情况下,有着“带节奏”的嫌疑。
而在这篇文章的准备阶段,我们三易生活也专门联系了高通、华为、联想三方。截至发稿前,高通和华为并未就此事件进行回应,联想方面相关人士则表示,“希望业界不要在这个狭隘的层面上评价创新技术”。
首先,3gpp不是霸权组织,更没有阴谋论
首先,和某些“阴谋论者”的看法不同,5g标准的制定组织3gpp,在华为无线网络标准专利部部长万蕾博士(她同时也是华为5g标准polar码方案主要贡献者之一)看来,是一个公正、透明、团结和技术性极强的组织。
万博士曾这样评价3gpp:“技术是没有国界的,3gpp之所以成功,就是归功于它的国际化,它的罗马论坛式的技术辩论是推动技术优化趋于完善的核心机制。衷心祝愿3gpp的全球化的民主精神源远流长……”
作为这种“透明公开”的直接体现,3gpp每一次的会议都有详细的记录可供公开查询——当然,会议纪要是全英文的,而且动辄数万字之多。这确实给了一些人断章取义的机会,但作为一家合格的it媒体,我们三易生活的编辑也是耐着性子仔仔细细地看完了2016年8月(第86次)、2016年10月(第86次b)和2016年11月(第87次)三次英文会议纪要……终于得以将整场事件以较为明晰的顺序,呈现在大家眼前。
2016年8月第一次会议:三种标准被提出,技术争论很激烈
关于5g移动宽带 信道编码的三大标准,争论的源头来自于2016年8月的3gpp第86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ldpc、polar和turbo三种编码方案被正式提出。
从官方会议纪要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三大阵营的支持方和后来流传的并不一样。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稍微统计了一下:
ldpc方案(第一次会议):高通牵头,支持者包括三星、诺基亚、中兴、联发科、英特尔、夏普、vivo、oppo、小米,以及美日韩的主要电信运营商。
polar方案(第一次会议):华为牵头,支持者包括华为海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展讯、以及少数欧洲和美国的电信运营商
turbo方案(第一次会议):lg牵头,支持者包括爱立信、nec、法国橘子电信(这货在turbo和polar上两头下注)等少数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以为3g、4g时代是高通独霸天下,其实不然——3g、4g时代采用的反而是5g时代“小众”的turbo编码方案,当时的ldpc还处于完善期,而polar更是还在理论阶段……
在这场被很多媒体忽视了的第一次会议上,各方并没有进行表决。但却发生了非常热烈的技术讨论。
有趣的是,从3gpp的会议记录来看,实际上高通、三星、华为、中兴、lg等也都并非固执于自己的“阵地”,而是同时参与了多个方案的技术评估和讨论。这背后的原因,除了3gpp本身浓厚的技术氛围外,其实也因为在5g时代,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技术和专利上“多方下注”。
比如高通既有ldpc的部分专利,也有polar的部分专利,反之,华为主导polar,也同样参与了ldac的建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像3g、4g时代那样存在着明确的专利墙或者独占情况。
2016年10月第二次会议:投票开始,联想出场?
在这次的会议上,上次提出的三种5g编码方案的技术争论仍然在持续,但是和第一次会议相比,第二次会议发生了大量的“变故”。
▲三个阵营相互“挑刺”的密密麻麻的记录……
其一,是三种方案的支持者开始相互攻讦,从单纯炫耀自身技术的先进性,变成了指责其他方案的技术短板,在这个过程中,ldpc的确在技术层面上占据了上风。
其二,是三种方案本身的支持者阵营发生了很大的改动,具体来说如下:
ldpc方案(第二次会议):华为、高通、ntt、三星、爱立信、lg、nec、索尼都为之站台
polar方案(第二次会议):只剩下了华为、华为海思
turbo方案(第二次会议):已经基本没有支持者了
在各方唇枪舌剑一番之后,会议的议题就此发生了关键性的改变:从到底是要哪一种5g数据编码方案,变成了大家到底需要几种5g数据编码方案。而这一次,也正是在网上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第一次投票”。
这个时候,各方阵营再次发生了奇怪的分裂:
1.只需要ldpc:爱立信、索尼、夏普、诺基亚、三星、英特尔、高通、联想、富士通、摩托罗拉移动,再加上几家日韩为主的电信运营商
2.只需要polar:华为
3.需要ldpc,但也兼顾turbo码:lg、imt、nec、富士通、法国橘子电信
4.需要ldpc,但也兼顾polar码:中兴、联发科、努比亚、小米、oppo、展讯、再加上其他几家。
由于“唯polar派”只有华为一家,到了实际的投票阶段,华为主动弃权。此时阵营1和阵营4几乎旗鼓相当,最终的结果是两边暂时各让一步:初步决定在5g数据传输的“长码”部分使用ldpc,同时留下了一部分“短码”空间待定。至此,ldpc可说是小胜一场。
在这次的投票中,联想是否有表态支持ldpc?显然是有的,但是从整个阵营分部来看,这种表态对于投票结果是否有决定性影响呢?应该说,没有。至于为什么笔者敢肯定没有,大家只要知道3gpp的投票并不是“一人一票”,而是有权重的概念,应该就能明白了。
2016年11月第三次会议:尘埃落定,团结的胜利
在上一次的会议中,已经决定了5g移动宽带的数据传输部分部分采用ldpc方案,从而留下了两件事待定,一是数据信道中,“剩下的部分”采用何种方案,另一点则是除了数据传输之外,用于网络控制的信道采用何种方案。
由于ldpc在前一次的会议中,已经拿下了5g移动宽带数据信道的大部分份额,因此,在剩余的“短码”部分,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了。这一次,除了没什么存在感的turbo码阵营之外,ldpc和polar码阵营都拉上了大量“盟友”,概括如下:
ldpc方案(第三次会议):三星、阿尔卡特朗讯、上海贝尔、爱立信、英特尔、三菱电子、摩托罗拉解决方案、nec、诺基亚、kddi、高通、夏普、sk电信、ntt docomo、t-mobile、verizon……总共约33家
polar方案(第三次会议):华为、华为海思、宏碁、adi、贝尔移动、博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想、marvell、联发科、摩托罗拉移动、努比亚、oppo、东芝、vivo、小米、中兴……总共59家
可以看到,由华为主导的polar方案这次明显是有备而来,而且联想也的确在这一轮投票给了华为没错。但是,由于polar的支持者们所占的投票权重不够高,因此最终结果还是由ldpc码拿到了5g移动宽带数据信道的全部份额。
这样一来,polar码唯一的希望就只剩下5g移动宽带控制信道一途。在最终的这一次表述和投票中,中国企业(包括联想以及其他的全球盟友们)展现了真正的团结。对于这段历史,来自中国***省的数名参会代表有着生动的描述:
其实,从技术上来讲,5g数据信道追求的是传输速率,主要都是大型封包,这一块ldpc的性能的确有明显优势(这也是为何第一次投票,ldpc极其顺利拿下数据信道长码部分的原因)。
而对于5g控制信道来说,本身传输的数据量小,比起速度更注重可靠性,就恰好是polar码的拿手部分了。
最终,polar码在本身有技术优势,加上中国厂商们的集体支持下,成功被确立为5g移动宽带控制信道的国际编码标准。
这,就是近日又被炒作起来的,2016年3gpp三场会议的完整过程。
★★★
关键问题来了,联想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的话,其实联想在整个三场会议中,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它并没有独自发表技术成果。也没有独自为某一个标准站台。
而从三次投票的结果来看,联想参加了全部的三次投票,在第一次投票(究竟一种还是多种编码制式)的时候投给了ldpc,之后的两次投票(数据信道短码制式、控制信道制式)中则全部投给了polar。
总结一下就是:联想在大家都不看好polar的时候,选了高通和华为当时都力挺的ldpc,而在中国企业团结起来支持polar的时候,也跟着一起挺了一把华为。
这个结果,其实就能看出和互联网上疯传的某些说法,其实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
就在今日早间,联想官方发表了正式回应,主要表明两点:
① 联想及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在相关投票上所投的都是赞成票;
② 联想一直支持中国5g技术的发展,并全力推动5g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发。
或许,比起单纯的diss联想或者旧事重提,这样的结论更加真实客观,无疑也更加有趣。

PLC中断功能怎么用?
德赛西威全新产品矩阵亮相国际供应商博览会
网络摄像机
动力电池白名单提前一年取消 国产动力电池企业面临挑战
便携导航市场2011年将达到顶点
3GPP不是霸权组织,更没有阴谋论
AKH-0.66/I 20I型电流互感器规格说明书
红芯浏览器自主创新被指混淆视听,创始人履历遭质疑
2022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
教你几招让你的主板用一辈子!
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监测智能预警系统
如何解决盲区的手持机通信问题
MCU产能错配叠加低库存和产能紧张价格上涨
DRV8840数据表中的保护限值示例
滞回比较器电路设计分析
可穿戴电池和可降解植入式电池的未来发展
量子半导体实现拓扑趋肤效应可用于制造微型高精度传感器和放大器
单端反激开关电源变压器设计总结
无源滤波器有几种设计方法
特斯拉抢攻自动驾驶与AMD携手打造AI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