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良好性能的电驱动系统将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国外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均已经开展了集成式电驱动系统的开发,并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并将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一体化、高速化、大速比等将成为电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在国家政策和环保需求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行业和资本热捧的对象。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核心系统从内燃机变成了电驱动系统。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其中在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提出:对于电驱动系统技术,突破电机与传动装置、逆变器集成和高集成电驱动系统专用变速器等技术难题。2017年,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突破重点领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中强调重点围绕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等6个创新链进行任务部署。可见,电驱动系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标杆。
图1 中国制造2025
国内外电驱动系统发展现状
国外主流纯电动车企,如通用、大众、雷诺、特斯拉、日产等,均已开展了电驱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代表车型包括bolt二代、e-golf、zoe二代、model s、leaf二代等。国外车企主要采用自主集成设计电驱系统的方式,但在零部件则多依靠供应商体系来支撑。
国内汽车企业同样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将集成式电驱动系统作为主要方向,优秀代表包括长安、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吉利等。其中长安自主集成的100kw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已经实现量产,并搭载逸动ev460上市。
图2 长安ev460 搭在自主100kw三合一电驱动系统
与此同时,国外各大汽车零部件巨头均瞄准了电驱动系统市场,并竞相推出产品。continental、bosch、zf、magna、valeo siemens等均在中国市场推出70~150kw的电驱系统,并获得了国内主机厂的订单。
图3 某国外零部件厂商的电驱系统
国内零部件企业在集成式电驱动系统方面也不甘落后,包括上海电驱动、北京精进、中国中车等均在同时期推出了二合一或三合一的电驱动系统。
趋势分析
(1)一体化集成。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以往分体式的电驱动系统存在体积大、效率低、成本高的不足。未来3-5年,三合一集成式电驱系统将成为主流。国外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将集中于未来2~3年批产并大幅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电驱动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技术和价格上,更会体现在市场吞并、企业联合等方面。
(2)电机高速化。目前,市面上电驱动产品的电机最高转速均在12000rpm左右。但随着电机技术的发展,加之消费者对驾驶体验、驱动效率等的追求,更高速的电机将成为必然。超过15000rpm的电机已经部分上市,并逐渐应用在一些定位较高的车型中,如特斯拉系列、蔚来es8等。
(3)减速器大速比。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兴起,从某种角度上降低了主机厂掌握减速器的门槛。由于电机与传统内燃机的不同,使得电动汽车可以采用单挡减速器来保证大转速范围内电机的有效使用,现有电动车减速器的速比通常在10左右。然而,随着电机转速越来越高,减速器速比将达到15以上。这时,单速比减速器将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大速比、两档或多挡减速器将成为未来电驱动系统减速器的发展方向。
(4)新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直接拉动了上下游技术的革新;同时,新技术的突破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升级。体现在电驱动系统上,相关新技术包括:电机pin绕组工艺、低损耗硅钢技术、双面水冷igbt、碳化硅等。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产品必须要处在市场前沿,才能够支持整车企业非常快速的同步开发。为此,11月26日我会联合卧龙电驱集团共同举办“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热点技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吉利、士兰微、人本、卧龙等企业就电驱动系统相关的一系列热点技术进行观点分享、交流,共同探讨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的未来趋势。
关于波分骨干网和城域网应用分析
华为P50系列曝光:芯片、拍照都是惊喜
伺服驱动器可以和不同品牌或规格的伺服电机一起使用吗
Momenta已从上汽、丰田和博世获得了 5 亿美元的投资
洗衣机市场新增需求乏力 传统的低端产品逐渐向中高端产品转化
国内外电驱动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展会邀请】凯米斯科技与您相约第24届中国环博会!
华为与意法半导体合作补充国产EDA短板
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增速分析
ST MEMS制程协助Blast Motion开发高精准度动作感测器
芯片荒怎么破?时擎科技的答案是——
颜值即正义!惠普Pavilion畅游人Wave系列
苹果发布3款新智能电池壳
传惠科将入局板卡市场,显卡马上出货
日本电产会长:2030年纯电动汽车价格将降至目前的20%
基于Arduino和PIR传感器设计的简易自动开门器系统
L-com诺通现货供应适用于恶劣环境的防水USB 3.0线缆组件
高亮度LED设计面临的挑战
如何检测差分信号总线上的有效数据传输
集成电路引脚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