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摆放于校门口的摄像头前站定,系统马上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结合现场体温检测,对同济大学教职员工、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自动分析查询。如果体温正常、满足外地返沪大于14天隔离和上海的相关要求,校门将予以放行;如有发热现象或不满足相关要求,系统将自动报警,不予放行,对相关人员实现快速识别及隔离。
15日,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团队研发的第一套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tongji ncp-ais),在同济四平路校区大门口开始试运行,可快速识别人流中个体感染者的风险。这是同济大学首批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取得的成果。
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温度识别、动作识别等技术,可实现人脸识别、心率监测、呼吸监检测、门禁联动、门禁数据智能更新、咳嗽检测和语音播报,让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现疫情期间高效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针对大规模人群,可以自动发现体温不正常个体,实现拍照和跟踪,以及提醒功能。团队将在近日加紧研制4套同样的智能识别系统,服务于学校其它数处校门口的监测防控。
无需摘口罩,人工智能决定是否“放行”。
与这套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一同研发的,还有肺炎疫情地理信息系统(tongji ncp-gis)。团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优势,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端技术等,针对疫情研发构建了新冠肺炎疫情地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上海疫情动态分析可视化、空间影响评估、数据空间分析、人员活动轨迹示踪等功能,为疫情防控预警和校园防疫决策分析提供空间信息辅助和支撑。
疫情发生后,高校充分整合校内多学科力量并联合校外科研力量,自筹经费紧急启动“同济大学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加快开展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科研攻关。率先启动的首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主要依托同济大学牵头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前沿技术,与医学、生命、信息、交通、测绘、土木、城市、管理等多学科协同交叉,重点开展疫情城市/社区时空宏观传播、个体移动与交通出行、装配式智能建造隔离区与资源智能调管、疫苗研制和智慧诊断救治、机器人与无人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形成公共卫生防疫防控智能技术支撑体系。
米粉福音: MIUI8.2全新系统适配机型一览, 你更新了吗?
电机:交流感应电机FOC、无传感器FOC和观测器的介绍
苹果发布支持iOS4.3.3的iPad2越狱工具
图解电源内部结构及组成元件
首款区块链智能手机即将来临
第一套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开始试运行
示波器探头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光电隔离技术的应用
500万次弯折,这款USB线缆不简单
Linux中sed命令用法
硬核防疫! 安泽AI智能机器人助力社会各界稳步“复工”!
电力电缆故障检修VR实训系统有哪些内容?有什么优势?
曝苹果2亿美元收购Xnor.ai 拟整合技术改进Siri
金立M7评测简析
电子元器件的具体封装形式
支持QoS的两种新型带宽分配算法
自动驾驶技术偷窃的背后 人才匮乏是一个原因
SMF05C静电放电(ESD)保护器 SOT-363 100W 5V
回流焊原理
苹果的iPhone 12 Pro具有120Hz刷新率显示可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