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凡尼现象在PCB化学镀银工艺中的原因分析与解决

贾凡尼现象或贾凡尼效应是指两种金属由于存在电位差,通过介质产生了电流,继而产生了电化学反应,致使电位高的阳极被氧化的现象.本文中我们将各方面探讨分析pcb化学镀银工艺中贾凡尼现象存在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 化学银及贾凡尼效应原理
众所周知,化学沉银的反应机理非常简单,即为简单的金属置换反应,其反应过程可以表达为:
ag++e-=ag e=0.799
cu+++ 2e-=cu e=0.340
2ag++cu=2ag+cu++ e=0.459
正常情况下反应自发进行,可用下图表示:
化学银层经过一定厚度的沉积,就可以实现对铜面的保护,顺利完成焊接保护的使命,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沉银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我们都知道pcb 表面经过油墨印刷后才进行表面涂覆处理,而油墨印刷后pcb 的铜面将会呈现另外一种景象。可用下图表示:
阻焊制程中由于显影的作用油墨或多或少的存在侧蚀,因此加工出来的油墨往往呈现下图的形态:
这种形态的油墨结构就提供了化银所谓的“贾凡尼效应”发生的良好环境。这种油墨的undercut 通常会形成狭小的裂缝,而裂缝中溶液无法交换,无法提供足够的ag 离子。但是在电解质溶液中cu 不断的失去电子变成cu 离子,而与此同时溶液中的ag 离子又不断的得到电子,沉积在裸露的铜面。直至溶液中ag 离子得到电子与cu 失去电子水平达到平衡,反应才会终止。因此“贾凡尼”出现的位置表现为银的厚度比正常位置厚。整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二、 贾凡尼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上面内容介绍可以了解,“贾凡尼效应”的产生实际上有两个主要因素:一;置换反应存在;二、局部的离子供应不足;
关于置换反应,化学沉银、化学沉金等很多沉积本身都是此类反应,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反应的程度。拿化学银和化金来讲,化学浸金的厚度一般在0.05~0.1um,而化学银的厚度一般在0.15~0.5um 之间,因此化金没有的问题发生在化学银工艺中。
而对于局部由于缝隙导致的离子供应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绿油工艺中可能有两个因素影响较大:一个因素是油墨的侧蚀;另外的一个因素可能是油墨与铜层之间的结合力。对此可用下图加以说明:
简单的说影响“贾凡尼效应的因素可总结为:化学银厚度、油墨与铜结合力、油墨侧蚀大小
1 试验部分
试验主要结合前面分析与实际过程中参数设计了doe ,选定因子分别为:沉银速度(决定银厚)、阻焊前处理磨痕(决定结合力)、油墨型号、显影速度、曝光级数(三者影响油墨侧蚀)
doe实验的设计及结果
注:1、沉银速度为1.9m/min时,平均银厚为0.30um,沉银速度为1.3m/min时,平均银厚为0.40um。
2、所有试验结果均符合华为标准线条深度的20%。
2 数据分析
应用minitab分析,绘出主效应图如下:
从主效应图中可以看出,在试验的5个因素中,沉银速度是影响贾凡尼效应最大的因素,曝光级数也对贾凡尼效应有较大的影响,显影速度、油墨型号和磨痕对贾凡尼效应没有显著的影响。
三、 生产控制
基于以上分析和试验证明,我司正常的油墨工艺参数可满足化学银工艺中贾凡尼的要求。我公司应从以下几方面控制化学银的贾凡尼效应:
1、首件沉银厚度控制(0.15-0.3);
2、首件贾凡尼效应确认;
3、生产过程中沉银厚度的抽检,建立spc控制;
4、生产过程中卡板问题的预防。
四、 结束语
一般来说,在电路板的制造中通常使用的无铅表面涂饰工艺有下列几种:hasl 、osp (有机可焊性保护涂饰材料)、化学镀镍/浸金、化学镀镍/ 化学镀钯/浸金、浸锡、浸银,以及电镀锡。较之其他几种工艺化学浸银又有它自身的优点:化镍浸金制程在pcb 制作上操作困难,成本昂贵。有机保焊剂在pcb 制作上操作简易,成本低廉,但是在装配上受到限制。化学浸银可让线路十分平整,适用于高密度线路,密脚距的smt (表面贴装),bga (球脚阵列封装)及晶片直接安装。化学浸银操作简单,成本不高,维护少,使用相对小型设备可有高产能。基于这些优点,化学银被更多的应用于pcb 的表面处理。

如何使用加密后Saber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
数据采集蓝牙网关:GA301 AOA蓝牙定位基站
索尼真无线降噪运动蓝牙耳机WF-SP800N“静”享运动乐趣
未来铝电解电容器将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蜂优选LVDS连接线升温的原因有哪些?
贾凡尼现象在PCB化学镀银工艺中的原因分析与解决
浮球式液位传感器的原理
LED封装车间排硫检测失效分析
全球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装机规模达8453.9MW
勒索病毒爆发之后,win10系统更新你会选择使用吗?
晶振应该如何实现秒信号
PCB线路板概述及其历史介绍
关于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分析
显卡是什么,显卡的作用是什么
基于AD384的AGC电路解析
盘点:十大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应用
华为携手肯尼亚运营商巨头Safaricom建设全球首个E2E 400G骨干网
可折叠手机应用柔性OLED屏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智能家居全面崛起 智能应用落地围绕家居场景
数据链路层发送与接收的处理过程及涉及到的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