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场进入规模化时代,专业分工的优势开始凸显,动力电池bms作为汽车电子电气板块的核心部件,第三方企业将会大有作为。
电动汽车市场大规模启动前夜,第三方bms企业重新杀回舞台中央。
复盘2020年国内bms市场,最为明显的变化是:以力高技术、东软睿驰、联合电子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内外第三方bms企业跻身top10阵营,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市场进入规模化时代,专业分工的优势开始凸显,动力电池bms作为汽车电子电气板块的核心部件,第三方企业将会大有作为。”这是力高技术董事长王翰超的战略研判。
4月初,在位于安徽合肥高新区的创新产业园里,小编与王翰超做了深度交流,对于汽车电动化的趋势与节奏、第三方bms企业的竞争格局与机会、力高的战略选择与市场布局等做了详细探讨。
王翰超麾下的力高,如今风头正劲,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其bms出货量达6万余套,在国内第三方bms企业中拔得头筹,增长势头迅猛。在此之前的2020年,其以8万套的出货成绩单站稳国内bms前10阵列。
出货高歌猛进背后,与力高团队在2017年就确定下的“电动车领域,集中火力瞄准乘用车,同时加大产业链纵深布局”的企业战略密不可分。
彼时,王翰超率领一批从华为出来的高管团队,凭借在it领域的沉淀积累,通过收购力高杀入bms领域,并在完成收购整合后,快速将业务焦点对准乘用车市场。
近3年的市场谋篇布局,力高的客户结构已经初见成效。
早期以微型电动车作为切入口攻城拔寨,力高成功打入了目前国内最畅销电动车车型的供应链,并占据了近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bms“出货王”。
同时,力高在中高端车型上持续拓展,厚积薄发,目前已与国内多家自主品牌车企的多款中高端车型完成了前期开发与验证,即将在今年开始陆续规模上量,这其中不乏一些当红车企和“明星车型”。
王翰超向小编表示,哑铃型市场结构将是中国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方向,也是力高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爆破”的市场突破口。力高预计,2021年其在国内bms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5%,并保持高增长的态势。
开拓重点市场及客户的同时,力高也是率先在产业链做纵深布局的第三方bms企业。
一是前瞻部署芯片自研和生产。
早于2018年,力高就成立了一家专门做半导体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开始筹备bms芯片自研,最新的进展是,其自研芯片已经完成多轮流片,有望于明年初正式量产。
王翰超的判断是,市场需求明确的情况下,供应链保障将成为未来几年bms企业的关键,尤其是在全球汽车行业“缺芯”的大环境下,力高通过芯片自产未雨绸缪,也将为力高持续追求“高性能、降成本”助力。
二是下探开发整车动力域控制器。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逐步向平台化、智能化、互联化方向不断发展,汽车电子元件也朝着高集成度方向不断进化,车辆控制系统运转效率呈指数型增长。
基于对车企的需求准备判断,力高率先投入将bms模块与vcu模块集成化的开发,其动力域控制器已经研发成功,并在国内一家车企开始规模商用,助力车企优化整车控制系统。同时,力高正在积极参与几家车企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规划,从而进一步提升客户黏性。
站在整车的视角,动力域控制器从系统控制效率、可靠性、稳定性都将更高,便于平台扩展及快速升级迭代。而这也是力高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所做出的战略选择。
以力高作为第三方bms企业的观察切口,不难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周期后,第三方企业的优势越来越凸显。
王翰超认为,与动力电池和车企涉足bms相比,第三方bms企业的明显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基于自身体量需求的供应链话语权,核心零部件会得到供应商的倾斜。
其次是基于规模化生产的持续降本能力。这种优势让其在面对海外对手以及电芯、车企等客户时更具后劲。
其三是在电子电气领域的能力积累和上下延伸,既可以向上涉足半导体芯片,也能向下拓展向动力域控制器做集成整合。
电动汽车未来会是三分天下,一是传统机械结构,二是动力电池,三是电子电气。bms作为电子电气架构环节的关键部件,随着市场规模化进一步启动,专业分工的价值将会越来越显现。
王翰超坚信,就像动力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国轩、中航、亿纬一样,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将来会成长出一批专业的电子电控类企业,而从bms作为切入口的力高很有可能就会是其中一个。
事实上,过去几年,第三方bms企业经历了一轮市场的血雨腥风,这期间,一大批第三方bms企业要么被市场残酷淘汰,要么无奈被迫转型,而力高是为数不多从市场狂风暴雨中突围而出的企业。
复盘力高的成长路径,高工锂电认为,其能够站稳第三方bms企业第一梯队,并逐渐开始具备与国际零部件企业正面竞争的实力,主要得益于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管团队的华为基因。在技术、管理、客户开拓上有一套清晰明确、充满狼性的基因,且协作配合能力极强。
收购力高时,王翰超已经做到华为交通行业全球总裁的位置,团队内负责研发、销售、供应链、客户关系的高管,一众都是来自华为各个领域的“老兵”,以及随后加入的业界领军人才。
管理团队身上的“华为基因”,让力高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战斗力”。
这一方面体现在客户开拓时集中资源配置,以千军万马作战,撕开一道城墙口子,然后大部队快速跟进,以钉钉子一样的方式拿下客户;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力高团队真正以客户为出发点做产品开发、交付和响应。
二是战略方向的精准判断。无论是在2017年从商用车向乘用车战略转移,还是进入乘用车以微型车作为突破口,再向中高端车型延伸;包括后续在储能领域的前瞻性部署等战略决策,力高的管理层在战略方向的制定上和节奏的把控上都非常精准。这也为其此后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对于技术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早在2017年,力高就率先在公司推动bms功能安全项目,通过规范完善的开发流程,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量化的技术指标,为进军乘用车市场做前期准备。
2018年4月,力高拿到asild等级的功能安全流程体系证书,这也是国内第三方bms行业中最先拿到bms功能安全最高等级的企业。
此外,无论是在半导体芯片上的投入,还是在动力域集成产品的开发上,力高在同行中的研发投入都是力度最大的企业。
基于在bms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力高还参与到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是gb/t 38661-2020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gb/t 39086-2020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国标的主要起草单位。
对于力高接下来的战略走向,王翰超也已经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在电动化赛道,力高重点对标国际tier1企业,通过技术的快速迭代、供应链的优势、依托国产化的成本优势等建立自身竞争壁垒,成为代表中国的电子电控头部企业。
与此同时,在碳中和的目标下,综合能源管理、储能市场也将快速崛起,这也将会是一个超万亿的赛道。力高同样有备而来,过去几年,其在该领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技术沉淀和产品准备。
“向前看,力高将始终对于两大万亿赛道保持战略定力,同时,也有足够的信心与实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电子电控的全球领跑者。”王翰超表示。
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来了 华为MatePadPro13.2发布
三星Galaxy A6、Galaxy A6+发布在即
陶瓷电容器的失效模式你知多少?
关于从GSM向WCDMA重选过程中的系统消息解读及应用
苹果新品发布会又要来了
力高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电子电控的全球领跑者?
红米Note4在印度发布,想要进一步提高线下营收
各国政府是否需要设立一个“人工智能部长”?
拜登签署芯片法案 美芯片股暴跌
PRBTEK分享泰克P6015A高压探头的产品手册
基于Qt/E的中文输入法的设计
英伟达表示优先考虑日本对GPU的需求
深圳市穗晶光电的创业板IPO申请已于近日获深交所受理
世界首台5G物联中央空调青岛首发 同时宣布启动制定应用标准
韩日将在5G智能无人机业务上展开合作
区块链结合大数据资产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
深度:一图读懂VR行业及VR营销市场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15款产品进入EMUI 10.1升级公测阶段,快速又实在
传联发科将打造两款天玑芯片
苹果寻求美国禁令撤销,指控其侵犯Masimo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