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ai换脸软件“zao”在人们的社交圈大火了一把,用户只需通过真人验证注册,在app内上传自己的照片并选择喜欢的模板,即可以假乱真地将明星们的脸换成自己的脸,“出演”一幕幕经典电影片段。
但是,随着“zao”大火而来的是一些网友们对该软件涉嫌多度收集用户信息,危害隐私安全的质疑和控诉。
不可否认,不管是之前俄罗斯的faceapp还是这次国内的“zao”,这些应用都离不开一个技术——人脸识别。
实际上,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一直是各国民众关心和重视的话题。尤其是在美国,关于人脸识别技术执法和公众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争论长期争论不休。
截至目前,美国已有包括旧金山在内的3个城市和2个州禁止包括执法部门在内的所有联邦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而一些掌握着人脸识别核心技术的美国高科技公司,则对这一技术表示支持,微软认为,人们应该为确保该技术的使用符合道德而制定相应的指导方针,而亚马逊也表示,这项技术不应该因其潜在的滥用可能性而被禁止或谴责。
这些科技巨头的观点掀起了美国公众新一轮的舆论浪潮,基于此,美国媒体cnbc特别发布了一篇报道。人脸识别技术该肯定还是否定?当前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舆论现状如何?
以下,由智东西为大家呈现这篇报道原文:
人脸识别技术涉及生物识别引担忧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争议性越来越大,美国相关企业的高管和监督机构都在呼吁加强对这一技术的监督。
今年1月,微软ceo satya nadella曾表示,需要对人脸识别技术制定相关监管规则,以避免市场利用这项技术进行恶性竞争。
也许有人问了,为什么人们愿意用自己的脸注册apple的face id,却不愿意面对街上的ai摄像机呢?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技术高管和专家认为,在双方同意身份验证和非自愿监督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8月初,英国的伦敦国王十字区的房地产开发商argent,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部署了人脸识别技术而遭到公众的反对,由此引起了英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u.k.data protection watchdog)的注意。
实际上,一些人呼吁的“禁止使用实时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公共场所使用该技术扫描所有人的监控摄像头。
独立研究员stephanie hare说:“人脸识别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它涉及了生物识别数据,换句话说,就是关于人体的信息。”由此,她认为彻底禁止这项技术应该是个显然的选择。
而这也是英国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监管问题。
英国信息专员elizabeth denham表示,她将对该技术在伦敦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同时,她也对执法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公共场所广泛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而感到担忧。
与此同时,英国的隐私监管机构也一直在调查警察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
英国警局存在非法行为,欧盟制定保护条例
实际上,英国的一些警察部队已经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试验,内政部(home office)也正在推广这项技术。
7月,伦敦大都会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结束了利用实时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罪犯的试点项目。然而,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发现,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在使用这项技术时,在人权法方面存在着非法操作。
另外,南威尔士警察局(south wales police)已经开发了一个应用程序,让警察通过一个人的照片,在犯罪嫌疑人数据库中查找相似的匹配。
针对这一方面,英国一个叫“big brother watch”的隐私权运动组织认为,国会的立法者应该禁止将人脸识别技术用于监控人,而不是制定某些指导原则进行监管。
“我们不会要求议会进行监管,我们要求议会立即停止监管。”big brother watch主管silkie carlo说到:“如果有人认为在一个尊重权利的民主国家中,将实时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公共监控是正确的,那么他们就必须提出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证明。”
此外,生物识别软件制造商veridium的cfo jason tooley则持有不同的意见,他希望警察能够利用创新技术来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必须努力避免创新技术被压制或停止。”jason tooley补充说。
目前,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已经涵盖了人类的生物特征数据,这是欧盟去年推出的一项数据隐私改革。该规定要求公司在使用户个人信息时,需要获取消费者的明确同意。
据外媒financial times报道称,最近欧盟正在寻求收紧有关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以作为人工智能监管的一部分。
科技公司呼吁政府出台监管政策
长期以来,执法机构和公众在围绕人脸识别技术的问题上一直有着较为激烈的争议。那么,向微软、亚马逊这些科技巨头对这些技术的监管措施又有着什么看法呢?
在技术方面,亚马逊的计算机视觉平台rekognition已经可以准确地识别8种情绪,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惊讶、反感、冷静、困惑和恐惧。
虽然这一平台在过去曾被美国警方使用,但并不受到公司股东的欢迎。今年年初,亚马逊的股东们对它集体施压,要求它停止向执法部门出售rekognition。
但亚马逊和微软一样,都希望政府能够建立相关的指导方针,以确保该技术的使用符合道德规范。亚马逊云业务全球公共政策副总裁michael punke曾说到:“新技术不应该因其潜在的滥用可能性而被禁止或谴责。”
另一方面,微软也一再呼吁政府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应用法规。而谷歌表示,在解决重要的技术和政策问题之前,它不会出售这项技术。
有人认为,禁止实时人脸识别并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监管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收集和处理生物特征数据的问题,监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收集数据时,确保数据安全和规范技术应用同等重要。
与此同时,在身份验证公司(identity verification firm)gbg的战略主管gus tomlinson看来,一个明确的监管框架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好处,例如亚马逊的rekognition已经被用于防止人口贩卖和寻找失踪儿童。
“决策者应该确保实时人脸识别仅用于有真正合法利益的目的。”gus tomlinson说到。
该技术涉嫌存在性别和种族歧视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所面临的的一个问题是,虽然它使用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通过脸上的大量数据来区分不同的人,但mit研究员joy buolamwini发表了一篇论文证明,这些数据信息具有歧视性,因为相对白人来说,这些系统并不能准确地识别少数民族和女性。
在美国,人脸识别技术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立法者的抵制。例如,加州参议院正在考虑立法禁止在警用摄像机中使用人脸识别软件,而旧金山的监事会已经着手禁止执法人员使用这项技术。
与此同时,英国也有许多抗议人士企图阻止警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并有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无法保护人们免受人脸识别技术的影响,那么它将面临高达其全球收入4%的罚款。
相对于各国政府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受阻,中国政府却能广泛地使用这项技术。在中国,安装的监控摄像机拥有数百万台,14亿人口几乎全都被纳入人脸识别数据库。
结语:ai技术作为双刃剑面临考验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逐渐以休闲娱乐app和智能安防摄像头等形式出现在人们身边,人们又重新将目光放在了个人数据信息和隐私安全的问题上,国外纷纷展开抵制该技术的活动也正在给我们敲响警钟。
同时,随着ai技术的成熟,语音识别技术所触及的隐私问题也同样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重视。
总的来说,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只有合法、合理、合规地使用,才能对社会产生价值,反之其滥用不仅将点燃公众在隐私安全上的怒火,也将危害社会的发展和安全。
这不仅是各国司法机关和公众之间的一场博弈,同时也是人脸识别新技术在诞生后需要面临的考验。
顺源新推出医疗仪器安全隔离DC高压模块电源
共享充电宝是怎么赚钱的
NHR-7330阀位反馈控制器可选择继电器输出和OC门输出?
新性价比标竿!英飞凌全新600V CoolMOS P6产品系列
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多工厂更青睐西门子和三菱等知名PLC品牌呢?
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影响问题,科技巨头纷纷呼吁政府制定法规
基于Ubuntu的PetaLinux安装教程
iphone8什么时候上市?iphone8发布时间确认:面部识别+全面屏,iPhone8与华为mate10同期发布你期待谁?
镍氢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新型纳米碳电极或是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关键
才茂道路照明灯控解决方案,赋能智慧化城市建设
SoC FPGA或是工业和医疗物联网的新生力军
旭明推出C35 LED系列产品
智能化,存储发展的又一风向标
赛力斯登陆欧洲,SERES 5首批交付完成
哈喽都已加入网约车的蛋糕, 滴滴为什么不重启?
精度高达95%的铅酸电池管理解决方案
分享最适合你的马达驱动芯片—HXA2011
大显DC-618C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软件设计与应用
贸泽电子宣布与Xvisio Technology签订全球分销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