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工程师用 50ohm pcb 传输线,有些时候这则成为 pcb 布线的默认设置。为什么不是 60 ohm 或者 70 ohm?
在线宽固定的情况下,有三个主要因素影响pcb的阻抗。
第一,到pcb传输线最近的电磁干扰层的影响正比于pcb传输线到最近的参考平面的距离,越小的距离就越小的辐射。
第二,串扰也随传输线的厚度有则明显的变化,减少一半的传输线厚度将减少传输线串扰。
第三,越小的距离产生越小的阻抗,这个有利于减少容性负载的影响。所有的三个因素鼓励设计者去设计传输线更加靠近参考平面。阻止传输线厚度降为0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芯片不可能很好的驱动小于50 ohm的传输线,除了rambus 27ω,旧的国家btl联盟17ω。
并不是所有的用50ω做阻抗控制都是最好的。如:旧nmos8080处理器工作频率100khz的时候没有电磁干扰和串扰以及容性负载的问题,同时在任何时候他也不可能驱动50ω的传输线.就这个处理器而言,由于高的阻抗将减小驱动电源,故我们必须使用我们能制造出来的最薄的,最高的阻抗的传输线.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机械问题(制程问题)。如,在高密度多层板的高压合夹层空间下,70ω的传输线在现在微小印刷技术下很难被制造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你也许会转而用50ω的传输线,50ω的传输线允许用比70ω更宽的线宽,从而使电路板存在可制造性。
那同轴电缆线的阻抗又如何呢?在射频的世界里,考量的问题点与印刷电路板又有不同,至今射频工业还是关注与相似阻抗的同轴电缆线,根据国际电工协会出版物78(1967), 75ω是一个非常容易被接受的同轴阻抗标准,因为你能更加容易的匹配几种比较流行的天线结构。它同时定义了50ω的实心聚乙烯线的结构,即给出了固定的外层屏蔽层的直径,同时给出了固定的介电常数2.2。因为在50ω先可以减小传输过程中的趋肤效应。
同时你可以从物理学定理上证明50ω同轴电缆线阻抗的优越性。电缆趋肤效应损失为l(每单位长度上)正比于趋肤效应电阻r(每单位长度)除以电缆的特性阻抗z。电缆总的趋肤电阻为外层屏蔽层电阻加上内层传输线电阻之和。在高频下,屏蔽层的串接趋肤电阻反比与它的直径d2。内层传输线的串联趋肤电阻反比与它的直径d1.则总的串接电阻正比于(1/d2+1/d1).结合上述因素,相互介电常数er,屏蔽层直径d2 为给定的固定值,你能下面这个公式来最小化趋肤效应的损失,
在任何初级电磁场电磁波课本里,你都能找到如下的公式:z0 表示为d2, d1, 和er:的公式
将公式2代入公式1,则可得公式三如下
从公式三分离常数项((√er/60 )(1/d2)),变量((1+d2/d1)/ln(d2/d1))决定趋肤损失最小化的点,仔细检查公式三,发现最小损失的点只与d2/d1 的比有关,与er 和固定的d2都无关。
将l作为自变量d2/d1的一个函数,一个可操作的结构显示最小损失点为d2/d1=53.5911.假设一个固体的聚乙烯绝缘体的介电常数为2.25,相当于波的传播速度为光的66%。d2/d1=53.5911.用于公式二可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51.1ω,很久以前,无线电工程师坚决的仅仅使同轴线的阻抗达到更方便的50ω。这不意味你就必须用50ω。如,如果你设计了一个75ω的传输线,此线有相同的外层屏蔽层直径和介电常数,其趋肤损失仅增加了12%,不同的介电常数材料的可以优化d2/d1的值,从而产生优化的阻抗。
原文标题:为什么很多pcb传输线的阻抗都是50欧姆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奈因pcb电路板设计】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惊喜不意外不?1.5T版本在同级别家用车里177匹,思域两厢版欧洲NCAP仅得4星
基于Verilog FPGA 流水灯设计
中央计算架构升级、多款新品亮相,芯驰引领智能汽车新时代
针对涂胶,ABB机器人有专门的dispense软件
迪士尼研发VR/AR头显,可产生风感和气味
影响PCB阻抗的主要因素 PCB设计50欧姆阻抗控制的原因
还在迷信洋品牌?MAXHUB会议平板告诉你“中国心”更靠谱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快速加热退火(RTA)系统
人工智能距离现代化目标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FormFactor的RFgenius晶圆上S参数测量套件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对5G全球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xenomai+linux双内核下的时钟管理机制
OpenAI和微软下场造AI芯片 首款自研AI芯片11月上线!
三星遭遇最严重的利润下滑 内存芯片市场成投资者的指望
AR初创公司Ubiquity6宣布完成2700万美元B轮融资
深度学习模型小型化处理的五种方法
基于4G物联网网关的二次供水泵站远程监控解决方案
汽车厂商如何缓解芯片供应的紧张局面?
送餐机器人可以优化就餐体验和提高服务效率
无人机热红外大范围区域影像的数据处理和温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