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部署智能的安全架构应该着重在三个步骤:了解、隔离和保护。保护物联网必须先了解哪些设备可以信任和管理,哪些设备不可信任,不可信任的设备就不允许存取某些网络分区。物联网(iot)是目前数字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因为透过各种连接设备能够收集前所未有的大量讯息,让决策在拟定之前能有数据数据可以依循,藉此提升企业销售成果和生活质量。然而,在过去的12个月里,我们不断地看到针对物联网设备的网络攻击,而且频率和复杂性持续增加。不幸的是,太多的物联网设备从未有过严谨的安全性考虑。这些设备常常是无头(headless)式设备,功率和处理能力有限,这同时意味着无法安装安全的客户端软件,进一步更新应用或修补漏洞。最近的研究显示,大约70%的物联网设备都非常容易受到网络攻击,这项结果一点也不奇怪。随着物联网的普及,为安全官(ciso)带来了压力,包括其他的it主管,他们都必须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每个安全官都有两个目标:提高生产力,并且维护安全。那么要如何平衡业务需求和安全需求呢?现今大部分的安全系统都不足以独立完成安全工作,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安全架构,在其信任的框架上相互交织、彼此关联、情资共享,并自动化地防护和侦测设备和系统的异常行为;最重要的是:能自动检测、审查和允许连接到网络的任何新用户或设备,不管它实际的位置在何处。简单来说,开发和部署智能的安全架构应该着重在三个步骤:了解、隔离和保护。保护物联网必须先了解哪些设备可以信任和管理,哪些设备不可信任,不可信任的设备就不允许存取某些网络分区。
1. 了解。企业组织必须了解每个设备和网络系统的功能和局限性。要做到这一点,安全解决方案要具备完整的网络可视性(visibility),来对所有物联网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和分类。操作技术ot和工业控制系统ics/scada的网络和设备特别敏感,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简单地扫描它们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组织必须采用基于信任的安全防护框架,自动实时辨识和分类设备,建立风险档案,并将设备指定至物联网设备群组,同时将适当的安全政策派送至安全设备和网段。
2. 隔离。一旦建立完整的可视性和集中化管理,就可以透过智能化的自动控制,将一些物联网设备和通讯方案隔离在特定的安全网络区段。这将能依据每个设备的风险档案,自动赋予和执行基本的权限,而不会危及整个重要的网络系统。
3. 保护。最后则是结合物联网设备组群和内网区段的安全政策,执行多层次的监控、检查和安全政策,无论该活动是发生在分布式企业架构的任何位置。传统的单点防护产品和平台,并不足以保护物联网环境。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基于信任框架上的安全架构,并能与物联网和云端相互连结,才能自动化调整和因应不断演变的企业需求。
光场显示和“混合现实”初创公司Avegant宣布完成1200万美元融资
科研团队提出一种人工智能(AI)驱动的可穿戴面罩式自修复传感器阵列
谷东实现对电力设备和管线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巡检
如何选择NB-IoT模块
华为Mate40 Pro对比iPhone 12 Pro,拍照功能上你会选哪款?
开发和部署智能的安全架构应该着重在三个步骤:了解、隔离和保护
自动驾驶风口走向了哪里
上海市为推进VR等技术的应用 鼓励研发VR/AR与动漫结合的产品
中国移动:建设5G的同时 确保4G网络服务不下降
梁孟松:借助新封装技术获得高性能芯片
台积电3nm工艺量产时间推迟 苹果、英特尔被殃及池鱼
聚焦中国制造 硬蛋迈出“出海”重要一步
Snap推出Spectacles眼镜 可给视频添加增强现实特效
轻松DIY击鼓机器人解决方案
10月全球半导体销售超300亿美元 中国同比增长14%
PICO-V2K4-SEMI:研扬首款采用 AMD Ryzen™ V2000 系列的迷你PC
可视化电子看板解决方案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张家港澳洋医院的设计与应用
瞄准IoT边缘计算,致力于为构建国产OS生态贡献力量
MAX6305-MAX6313多输入可编程复位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