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面上的vr设备品类繁多,质量也良莠不齐。随着买到vr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人们在新鲜劲过了之后,对于vr的抱怨和质疑也不绝于耳。玩vive虽然high,但是很多移动类型的vr盒子,体验起来实在是一言难尽。
vr镜片的评价标准
黄博士将vr镜片按照设备整体的品质指标总结为八条标准:图像清晰、沉浸感好、畸变小、色散小、重量轻、价格优势、可加工性能好、以及使用人群广。
1.图像清晰
(1)mtf值高
摄影爱好者可能熟悉mtf曲线,全称为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这是一种通过数学函数表现镜头对图像作用的衡量工具。mtf是一个归一化的数值,反映了镜头对物体的还原能力,数值越高,则镜片品质越好。
(上图为尼康镜头af-s-nikkor-35mm-f1.8g-ed的mtf曲线。)
摄影爱好者们对于mtf值反映镜头成像质量的几条通用的标准体现为:
1. mtf值越接近1越好,即mtf线越高越好
2.粗线(上图的红线)越高,说明镜头的反差表现越好
3.细线(上图的蓝线)越高,说明镜头的分辨率越好
4. mtf曲线越平坦,说明边缘和中心的成像差距越小
5.实线和虚线越接近,说明镜头的焦外成像越好
不同类型的vr设备,其构成模块都有不同,但即便原理最简单的vr盒子也需要光学模块,这一部分是使用者最直接体验的性能。 而就元件品质而言,mtf的衡量标准是光学元件通用的。
(2)像差小
像差(optical aberration)反应理论成像与镜头(或镜头组合)实际成像的偏差。在光学系统设计中,尽可能减小相差是重要的指标。
(3)孔径大
这里指的是镜头的数值孔径。数值孔径越大,镜头的空间分辨率越高,成像越明亮。但景深也会越浅,同时容易引入像差。
2.沉浸感好
(1)fov大
fov(field of view )指的是镜头的视场,也就是通过镜头能观测物空间的范围。通过焦距或其他物距参数进行换算,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场角。视场越大,沉浸感越好。
(2) 清晰度一致
成像质量均匀一致,用户才不会“一秒出戏”。
3.畸变小
畸变其实也是前文中我们所说“像差”的一种。它的产生是由于物方与镜头主光轴存在垂直偏差。镜头焦距的不同会使得成像容易产生不同的畸变。
畸变越小,对其矫正就越少,清晰度的损失也就越小。
4.色散小
色散是一个很常见的光学现象,反映了波长不同的单色光在成像时表现出的位置偏移。
反映在镜头成像时就是这个样子。(是不是找到了手机拍照渣画质的一大元凶了?)
(上图引用自网友对索尼rx100 ii镜头的评测)
同样也是基于对色散的矫正,会议损失画面清晰度为代价,所以需要成像系统色散越小越好。
5.重量轻
现阶段vr设备基本都是头带式,所以需要重量轻、折射率高、密度小。
6.价格优势
出于对于成本的控制,价格具备优势的镜片更利于大批量生产,同时还要考虑元件用料,以及镜片的成品率等问题。
7.可加工性能好
镜片作为vr设备的中间元件,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加工。需要镜片公差松、中间边缘厚度比较小、镜片制成材料热稳定性好。
8.使用人群广
针对用户千姿百态的眼睛,甚至眼镜,产品设计出来都要使用舒适且便捷,就需要做到瞳距可调、近视可调、能戴眼镜(出瞳距大)。
最后产品能呈现出来,就是设计者和制造者尽可能符合上面各个标准的折中方案。
两种常见的vr镜头方案
在认识到上面说的基本指标基础上,黄博士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目前vr设备常见的两种设计方案。
双镜片方案
这种方案采用的是两片非球面光学镜片,实现的视场角较大,可以达到108°。特点则表现在以下三个地方:
1.正常视力到800度近视人群均可使用(无需佩戴眼镜),独立调节。
2.可完全消除镜片色散,不需软件反色散校正。
3.采用双非球面镜片组结构,清晰度高,畸变小。
双面菲涅尔镜片方案
上面动图对于菲涅尔透镜的原理讲解的不能更明白了。这种透镜又称为螺纹透镜,长得就像下面的样子。当然,下图其实是htc vive采用的镜头。
这种方案焦距为32mm,视场角更大一点,可以达到110°,厚度仅为10mm。厚度薄、重量轻、材质选择范围大都是这种方案的优点。不过其设计难度较大,制造也比较困难,同时精度也要求更高。
而未来vr镜片的发展方向主要会在元器件性能、光学设计方案、成像基本原理以及镜片材质方面寻求突破。
供应链江湖门道多
当然,除了vr设备对镜片的品质需求外,黄博士还对供应链上的镜头品质做了介绍。
从材质上看,vr设备不会采用玻璃镜头,而是使用较轻的塑料镜头,最常用的材质是有机玻璃,我们常说的亚克力或者pmma指的都是它。折射率较高、性能较好的很多镜片,其实是日本化工方向的大厂将粉末状的工业原料销往国内,再由国内镜片厂商重新制造而成。
据黄博士介绍,vr镜头相关的供应链厂商有大立光、索尼等等,国内镜头做的最好的是余姚的舜宇光学,而深圳做镜片的厂商则更多,国内众多vr厂商也大多使用深圳的镜片。根据智东西此前的了解,oculus rift cv1 光学镜头采用的就是菲涅尔镜片方案,镜片供应商为歌尔股份,他们同时也是oculus rift cv1和ps vr的代工方。
(上图为oculus rift cv1 镜头)
除了主机类型vr设备外,一体机类型产品相比之下,采用的镜头则在品控上较主机类三大头显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由于这一类自带屏幕的vr设备与内部镜片匹配度不同,导致了前文说的各参数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所以我们也可想而知,据称使用“成本仅在1块钱,最多不超过3块钱”的廉价镜头制成的移动vr产品,手机屏幕和镜片匹配度的问题无法解决,屏幕的帧率和分辨率也要做出一定的妥协,影响体验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必担心vr太近伤眼睛
这里黄博士顺便向我们科普了一下vr总是带着不太舒服这方面的种种问题。
基本上,刚刚我们提到的镜头和光学设计品质带来的影响就是:做得好你就感受不到,做得差你就“辣眼睛”了。帧率和分辨率也要比较给力的设备才会让你玩着不晕。但是设备太重也总是“压得人抬不起头”。最关键的是,除了玩游戏,我们大概很难以沉浸的方式观影太久,尽管通过计算法可以改善眼镜过度接受信息的情况,但是看久了你还是会累。至于距离太近伤眼睛这种问题,则不必担心。
你如果像上图的熊孩子这么看,那当然是在作妖。而vr屏幕尽管距离近,但镜头存在的作用就是将成像调节为人眼舒适的距离,身临其境和“屏幕糊一脸”那不是一回事。
结语
vr技术最终能够以产品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除了光学设计,还需要算法进行配合。无论是自行进行底层算法的开发,还是使用英伟达、高通等大厂开放的sdk?都是影响我们最终体验的重要环节。算法方面虽有大厂领跑,但光学元件却没有行业标准,各类镜片质量良莠不齐,也无法做到通用。
同时,这一领域较为专门,业内人才也比较稀缺,华为这样体量并注重研发的大型企业可能会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创业公司主要还是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积木式创新”。尽管在vr方面我们对于光学设计的影响体会还不深,但在ar的层面上,无论是全息立体成像的hololens,还是主打光场技术的magic leap,都是以创新性的光学设计为先导,以强大的计算性能和算法为支撑,才最终诞生了颠覆想象力的新设备。(所以ar其实不是拿手机抓小精灵这么简单哦!)
作者简介:映墨科技光学设计师黄治,毕业于浙江大学,是光学工程博士。曾任华为多媒体研究院工程师。
中国移动5G二期工程采购将启动,传输网采购随后进行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matlab快速傅里叶变换(三个matlab程序介绍)
江波龙FORESEE ePOP:一款小身板、大能量的嵌入式存储产品
分析天然气计量误差产生原因
揭秘虚拟现实玩到吐的元凶 VR镜头的门道
Mouser宣布赞助中国车队参加全新Formula E系列赛事
研华发布多连接IoT网关UTX-3117 物联网应用如虎添翼
扑朔迷离,2010存储厂商前景难料
Type-C5A快充数据线随时随地畅享快充的体验
变频电源输出特性是什么?
荣耀10系列新成员海报曝光 很可能就是荣耀10青春版
Micro LED能否成功挑战OLED屏?
铭普光磁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 预计公司第一季度销售额及利润下降
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特性及寿命
锐龙7 4800H处理器曝光 采用8核心16线程设计TDP为45W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性有哪些?
Hi9204智芯降压恒压 BUCK 控制器
环磁环电感供应商科普形磁环电感电感量如何选择
蔚来ET7让我们充分见识到了蔚来在自动驾驶上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