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英特尔提出以超过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ifive,目前正在进行初步谈判,尚未定案。根据公开资料显示,sifive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risc-v架构企业。
针对这单交易,有人认为这是英特尔想在嵌入式市场再度发力的一个举动。也有人分析认为他们是效仿英伟达收购arm做个决定。但在笔者看来,如果英特尔最后真的收购了sifive,更多原因是与其之前公布的idm2.0中的ifs业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英特尔之前的介绍,他们在代工方面,将与sifive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动risc-v创新计算平台。双方的可能“携手”就是为了更深入地押宝risc-v市场。
笔者同时认为,英特尔过去这些年的那些糟心事,都可以“怪罪”到苹果头上。
苹果种下的“苹果树”
从arm的历史中看,苹果的影子一直在他们的发展轨迹当中。
1979年,苹果推出了appleii,凭借这款电脑,苹果成为了当时it领域的新贵。就在美国即将掀起个人电脑狂潮的时候,英国在这个领域却还没有建树。acorn便是在这种条件下成立了,在bbc的造势下,acorn所推出的bbc micro成为英国最流行的个人电脑。
但根据vamei的报道显示,bbc micro的性能没有太大优势。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acorn公司想给bbc micro升级成intel处理器。但这样做的话,电脑的成本大增,偏离了廉价电脑的定位。
于是,acorn在1983年开展了有关于arm(“acorn risc machine”)设计的开发项目。这个团队是由roger wilson和steve furber所领导的,他们着手开发一种类似高级6502架构的处理器。当时acorn有一大堆建构在6502处理器上的电脑,6502处理器是由美国mos technology公司推出的一种8位的cpu,风靡一时的appleii也搭载的是这颗处理器,因此能设计出一颗类似的芯片将对公司产生很大的优势。
凭借arm处理器,acorn电脑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更广阔的个人电脑市场上,在英特尔的帮助下,ibm才是那个时代个人电脑的赢家。
基于英特尔基于x86架构所打造的个人电脑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并没有留给其他公司太大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arm处理器在个人电脑上表现,也引起了苹果的注意。因此,在1980年代晚期,苹果电脑开始与acorn电脑合作开发新版的arm核心。后来,acorn电脑的财务出现了状况,于是在1990年11月,苹果和vlsi投资了acorn,并分割出arm(苹果持股比例为43%),成为独立子公司。
养成最大竞争对手
在第一轮pc热潮器件,arm处理器架构确实没有在x86手底下讨到便宜。进入到20世纪后,用户对pc的使用率下降,这也对主导着pc市场的英特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智能手机市场的崛起改变了曾经由pc所主导的半导体市场。
在那段被广为人知的历史中,作为pc芯片的老大,英特尔本有可能在最初就打入苹果的供应链,但当时的英特尔却拒绝了苹果最初的合作,导致他们没能在手机芯片这股浪潮刚开始翻涌的时期抓住这次机会。
于是arm得到了发展机会,arm架构凭借着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迅速赢得了了智能手机的青睐。
受惠于智能手机市场的崛起,苹果成为了这个市场的新贵。而苹果在1990这一年种下的名为arm的这颗苹果树,不仅为苹果在开发适用于ios设备的高性能移动芯片打下来了基础,还为苹果还通过抛售arm的股票,解决了公司的现金问题。
众所周知,a4芯片便是苹果基于arm架构所打造的手机芯片。另一类在手机市场崛起的芯片巨头——高通和联发科,他们所推出的手机芯片也是基于arm架构所打造的。同一时间,中国市场市场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华为也开始自研基于arm架构的手机处理器芯片。在手机厂商的共同选择下,arm架构也成为了手机领域的霸主。
后来,英特尔曾在2000年左右,推出了基于arm 技术的stongarm系列处理器,也就是xscale系列处理器的前世。也曾在2012年发布了应用于智能手机的atomz2460处理器,并正式宣布x86架构的处理器产品进入智能手机领域。但英特尔的这些动作却难以挽回他们在移动芯片市场错失的良机。
进入到5g时代后,处理器集成基带芯片引来来“腥风血雨”让英特尔意识到了基带芯片的重要性,加之苹果手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基带芯片的需求。为了再次打进苹果供应链,英特尔乘势收购了英飞凌无线解决方案(wls)部。但遗憾的是,苹果重回高通的怀抱,也让英特尔放弃了他们在移动芯片市场的征途。
m1的横空出世
英特尔虽然没能够在苹果手机供应链中存留下来,但他们却成功赢得了苹果电脑产品的青睐。从公开资料显示,苹果公司的电脑产品从2006年就已全面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但随着去年苹果推出适用于pc的m1芯片后,arm pc芯片的表现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同时也成为了众多芯片厂商竞逐的新焦点——在苹果这一操作的推动下,包括联发科、微软、高通等厂商纷纷看到了自研pc芯片的可能性。这些厂商在arm芯片开发上的经验,或许能够再次助力他们在pc芯片市场的成功。
而这或许会冲击本属于英特尔的市场,从某种程度上也加紧了英特尔的紧张。
从另外一方面看,我们都知道,基于x86架构所打造的处理器之所以能够长期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不仅仅是因为其产品在性能上取得的优势,更是由于他强大的生态系统才使得其地位难以被撼动。而在苹果推出m1芯片以后,曾经跟着英特尔一同创造x86帝国的生态合作伙伴也在积极拓展arm pc芯片的生态。例如,微软也在积极帮助搭载m1芯片的笔记本完善相关软件的支持。
所以,英特尔将arm视为是竞争对手是在情理之中。
那为什么英特尔又会盯上risc—v?
首先我们都知道,业界对于risc-v的期望很高,但从市场应用上看,risc-v还在寻找可以大规模应用的领域。
在他们的探索当中,pc便是一个方向。据去年外媒报道显示,sifive正在创建一个基于linux应用程序开发的risc-v pc生态系统。据悉,sifive计划将在linley会议上展示其首款面向pc的soc,该soc被称为是freedom u740。sifive还表示,公司也将基于u740推出世界上第一台risc-v pc。这意味着,pc市场将成为risc-v的下一个目标。
与此同时,如果英伟达能够成功收购arm,对于采用arm架构的厂商们来说,将会产生一种危机感。而对他们来说,risc-v将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从技术发展上看,根据erik-engheim的报道显示,早在2010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并行计算实验室(parallel computing laboratory),大量使用协处理器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因为他们看到,当摩尔定律走向终结时,就意味这用户不再能够轻易地从通用cpu内核中挤出更多性能。因此需要专用的硬件:协处理器。
而这种趋势为risc-v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从arm架构方面来看,这种架构具有较大的固定指令集,与这种大量的固定指令集不一样,risc-v是围绕扩展的概念设计的。即采用risc-v架构所搭建的每个协处理器都是不同的。因此,它将包含一个risc-v处理器来管理实现核心指令集的事物以及针对该协处理器需要做什么而定制的扩展指令集。
于是,在作为协处理器这一点上,risc-v的优势明显超过arm架构。这或许也是英特尔想要收购sifive的原因之一。
写在最后
英特尔蝉联半导体行业头把交椅数十年,他的一举一动自然受到了行业的关注,也少不了会把他拿出来与其他厂商做对比。
在新兴应用崛起的环境下,英特尔所面对的“对比”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包括,与老对手amd之间在cpu领域的竞争,与新秀英伟达在gpu领域的竞争,甚至在先进制程、先进封装方面,还要面临着与台积电之间的竞争。这些在细分领域市场取得优异成绩的厂商,几乎都出现在同一时期,而这就让英特尔的境地显得“四面楚歌”。
显然,在这种环境的变化下,英特尔也需要开始寻求新的发展契机。为此,英特尔首先针对市场趋势在战略上做出了调整,即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方向做转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也进行了多笔收购,包括收购altera、habana、nervana等芯片公司,这些都是他们在向x86架构以外的世界所做出的探索。但从他们收购的成果上看,其中一些收购的成果还没有显现出超越竞争对手的突出优势。尤其是nervana的收购,并没有那么成功。因此,如果英特尔收购了sifive以后,他们对risc-v架构的后续布局或许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但从另外一方面看,英特尔在pc领域他们本来就有x86架构做强大的支持。相对于在pc芯片市场没有那么大背景的英伟达来说,英特尔来收购一家开源架构的公司,他们或许更有可能保持其开源的性质,并以此与arm架构形成竞争优势。
基于ADuCM3029的医疗设备电路设计方案
检测大气污染情况的利器--传感器
图像的顺序传送
2021“创芯中国”集成电路创新挑战赛诸暨总决赛冠军已诞生!
如何掌握好电动车的电池组监控
英特尔这些年糟心事都可以“怪罪”到苹果头上?
华为全新翻盖式折叠屏手机专利,上下机身可融为一体
住宅电气线路火灾原因及预防对策
快速充放电的利器 详解超级电容技术
智能箱式变电站采用了哪些技术,它的优点是什么
北京联合大学携讯飞智能语音技术 为残疾大学生打造无障碍求学环境
红魔5G游戏手机曝光搭载了一块刷新率为144Hz的屏幕
芯片设计阶段时关于PPA的考虑
苹果在印度的发展为何会沦落到如此溃败的地步
美国和欧洲将要求所有出现在管制空域内的飞机配置ADS-B设备
什么是信号完整性SI?信号完整性设计的难点
关于英特尔物联网平台的分析和介绍
病毒泛滥,智能时代信息安全该如何保护
光照度记录仪的产品用途是怎样的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迅猛,不过要实现大规模收益,还需再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