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sip与先进封装技术
原文作者:suny li
先进封装是什么以及先进封装相比于传统封装的优势
1.引 言
说起传统封装,大家都会想到日月光ase,安靠amkor,长电jcet,华天ht,通富微电tf等这些封装大厂osat;说起先进封装,当今业界风头最盛的却是台积电tsmc,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等这些顶尖的半导体晶圆厂ic foundry,这是为何呢?
如果你认为这些半导体晶圆大佬们似乎显得有些不务正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传统封装的功能主要在于芯片保护、尺度放大、电气连接三项功能,先进封装和sip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提升功能密度、缩短互联长度、进行系统重构”三项新功能。
正是由于这些新特点,使得先进封装和sip的业务从osat拓展到了包括foundry、osat和system系统厂商。
foundry由于其先天具有的工艺优势,在先进封装领域可以独领风骚,系统厂商则是为了在封装内实现系统的功能开始重点关注sip和先进封装。
那么,先进封装和传统封装的分界点到底在哪里?如何界定先进封装呢?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先进封装的“四要素”。
2.先进封装的四要素
先进封装的四要素是指:rdl,tsv,bump,wafer,任何一款封装,如果具备了四要素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称之为先进封装。
在先进封装的四要素中,rdl起着xy平面电气延伸的作用,tsv起着z轴电气延伸的作用,bump起着界面互联和应力缓冲的作用,wafer则作为集成电路的载体以及rdl和tsv的介质和载体,如下图所示,为先进封装四要素的功能示意图。
先进封装的四要素(原创)
首先,我们要明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先进封装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在的先进封装在未来可能就是传统封装。
下图是作者根据四要素内在的先进性做了简单排序,大致如下:bump → rdl → wafer → tsv。
一般来说,出现的越早的技术其先进性就相对越低,出现越晚的技术其先进性就相对越高。
下面,我们就逐一阐述先进封装的四要素。
3.bump
bump是一种金属凸点,从倒装焊flipchip出现就开始普遍应用了,bump的形状也有多种,最常见的为球状和柱状,也有块状等其他形状,下图所示为各种类型的bump。
bump起着界面之间的电气互联和应力缓冲的作用,从bondwire工艺发展到flipchip工艺的过程中,bump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bump的尺寸也变得越来越小,下图显示的是bump尺寸的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 bump尺寸从最初 standard flipchip的100um发展到现在最小的5um。
那么,会不会有一天,bump小到不再需要了呢?
确实有这种可能,tsmc发布的soic技术中,最鲜明的特点是没有凸点(no-bump)的键合结构,因此,该技术具有有更高的集成密度和更佳的运行性能。
4.rdl
rdl(redistribution layer)重布线层,起着xy平面电气延伸和互联的作用。
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时,io pad一般分布在芯片的边沿或者四周,这对于bond wire工艺来说自然很方便,但对于flip chip来说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因此,rdl就派上用场了,在晶元表面沉积金属层和相应的介质层,并形成金属布线,对io 端口进行重新布局,将其布局到新的,占位更为宽松的区域,并形成面阵列排布,如下图所示。
在先进封装的fiwlp (fan-in wafer level package) ,fowlp (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e) 中,rdl是最为关键的技术,通过rdl将io pad进行扇入fan-in或者扇出fan-out,形成不同类型的晶圆级封装。
在2.5d ic集成中,除了硅基板上的tsv,rdl同样不可或缺,通过rdl将网络互联并分布到不同的位置,从而将硅基板上方芯片的bump和基板下方的bump连接。
在3d ic集成中,对于上下堆叠是同一种芯片,通常tsv就可以直接完成电气互联功能了,而堆叠上下如果是不同类型芯片,则需要通过rdl重布线层将上下层芯片的io进行对准,从而完成电气互联。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rdl形成的金属布线的线宽和线间距也会越来越小,从而提供更高的互联密度。
5. wafer
wafer晶圆在当今半导体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既可以作为芯片制造的基底,也可以在wafer上制作硅基板实现2.5d集成,同时可用于wlp晶圆级封装,作为wlp的承载晶圆。
wafer最初仅用在芯片制造上,作为集成电路生产的载体,在wafer上进行光刻、刻蚀、气相沉积、离子注入、研磨等工序,反复操作,精密控制,最终制造出集成电路芯片。
随着先进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wafer的用途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传统封装是先进行裸芯片的切割分片,然后进行封装,而晶圆级封装wlp是在wafer基础上先封装,然后切割分片。这就提高了封装效率,节省了成本,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前面,我们讨论了,随着技术的发展,bump和rdl会变得越来越细小,bump甚至最终会消失,而wafer则会变得越来越大,从早先的6英寸到8英寸到现在普遍应用的12英寸以及将来要广泛应用的18英寸,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晶圆尺寸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的ic就越多,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对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也会更高。
从fiwlp、fowlp到2.5d集成、3d集成,基本都是在wafer基础上进行的。
6.tsv
tsv(through silicon via )硅通孔,其主要功能是z轴电气延伸和互联的作用。
tsv按照集成类型的不同分为2.5d tsv和3d tsv,2.5d tsv是指的位于硅转接板inteposer上的tsv,3d tsv 是指贯穿芯片体之中,连接上下层芯片的tsv,如下图所示。
下图所示为贯穿芯片体的3d tsv 的立体示意图。
tsv的制作可以集成到生产工艺的不同阶段,通常放在晶元制造阶段的叫 via-first,放在封装阶段的叫via-last。
将tsv在晶圆制造过程中完成,此类硅通孔被称作via-first。via-first tsv又可分为两种阶段,一种是在foundry厂前端金属互连之前进行,实现core-to-core的连接。该方案目前在微处理器等高性能器件领域研究较多,主要作为soc的替代方案。另外一种是在cmos完成之后再进行tsv的制作,然后完成器件制造和后端的封装。
将tsv放在封装生产阶段,通常被称作via-last,该方案可以不改变现有集成电路流程和设计。目前,业界已开始在高端的flash和dram领域采用via-last技术,即在芯片的周边进行硅通孔tsv制作,然后进行芯片或晶圆的层叠。
tsv的尺寸范围比较大,大的tsv直径可以超过100um,小的tsv直径小于1um。
随着工艺水平的提升,tsv可以做的越来越小,密度也越来越大,目前最先进的tsv工艺,可以在芝麻粒大小的1平方毫米硅片上制作高达10万~100万个tsv。
和bump以及rdl类似,tsv的尺寸也会随着工艺的提高变得越来越小,从而支撑更高密度的互联。
**7.总结 **
rdl,tsv,bump,wafer是先进封装的四要素,任何一款封装,如果具备了四要素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称之为先进封装。
在先进封装四要素中,wafer是载体和基底,rdl负责xy平面的延伸,tsv负责z轴的延伸,bump负责wafer界面间的连接和应力缓冲。
这四要素中,一大三小,一大是指wafer,三小是指bump、rdl、tsv。
随着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大要素会越来越大,而小要素则会越来越小。
codeblocks在哪里输入代码
一位串行BCD加法器电路
洲明科技智慧综合杆及智能交通专项工程荣获最佳工程奖
PID控制器参数有什么作用
基于汽车前大灯简单分析强光LED的不同封装形式
浅谈先进封装的四要素
Cryptokitty游戏平台源码开发
锤子Smartisan M1L大降价!清仓了?
数据分析过程中元数据该如何管理
使用运算放大器的RC相移振荡器
索尼称CMOS图像传感器生产业务没有受到重大影响
先导智能的激光切卷绕一体机四大创新优势是什么
小米8外观之谜揭晓:神似iPhone X
Verilog HDL简明教程(part1)
营销er陷于琐碎任务难脱身?GPT:我会出手!
js如何在控制台输入输出
谷景告诉你工字电感损坏原因有哪些
AMD推出新的移动版本处理器 Ryzen 5 3550U
CTID可信身份核验终端无处不在的应用场景
集群无人机的影响及应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