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设计----PCB 工程师需要注意的地方

较多的pcb工程师,他们经常画电脑主板,对allegro等优秀的工具非常的熟练,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他们居然很少知道如何进行阻抗控制,如何使用工具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如何使用ibis模型我觉得真正的pcb高手应该还是信号完整性专家,而不仅仅停留在连连线,过过孔的基础上对布通一块板子容易,布好一块好难。
小资料
对于电源、地的层数以及信号层数确定后,它们之间的相对排布位置是每一个pcb工程师都不能回避的话题;
单板 层的排布一般原则:
元件面下面(第二层)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蔽层以及为顶层布线提供参考平面;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
尽量避免两信号层直接相邻;
主电源尽可能与其对应地相邻;
兼顾层压结构对称。
对于母板的层排布,现有母板很难控制平行长距离布线,对于板级 工作频率在50mhz以上的(50mhz以下的情况可参照,适当放宽),建议排布原则:
元件面、焊接面为完整的地平面(屏蔽);
无相邻平行布线层;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
关键信号与地层相邻,不跨分割区。
注:具体pcb的层的设置时,要对以上原则进行灵活掌握,在领会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单板的需求,如:是否需要一关键布线层、电源、地平面的分割情况等,确定层的排布,切忌生搬硬套,或抠住一点不放。
以下为单板层的排布的具体探讨:
*四层板,优选方案1,可用方案3
方案 电源层数 地层数 信号层数 1 2 3 4
1 1 1 2 s g p s
2 1 2 2 g s s p
3 1 1 2 s p g s
  方案1 此方案四层pcb的主选层设置方案,在元件面下有一地平面,关键信号优选布top层;至于层厚设置,有以下建议:
满足阻抗控制芯板(gnd到power)不宜过厚,以降低电源、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保证电源平面的去藕效果;为了达到一定的屏蔽效果,有人试图把电源、地平面放在top、bottom层,即采用方案2:
此方案为了达到想要的屏蔽效果,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电源、地相距过远,电源平面阻抗较大
电源、地平面由于元件焊盘等影响,极不完整
由于参考面不完整,信号阻抗不连续
实际上,由于大量采用表贴器件,对于器件越来越密的情况下,本方案的电源、地几乎无法作为完整的参考平面,预期的屏蔽效果很难实现;方案2使用范围有限。但在个别单板中,方案2不失为最佳层设置方案。
以下为方案2使用案例;
案例(特例):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以下情况:
a、整板无电源平面,只有gnd、pgnd各占一个平面;
b、整板走线简单,但作为接口滤波板,布线的辐射必须关注;
c、该板贴片元件较少,多数为插件。
分析:
 1、由于该板无电源平面,电源平面阻抗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2、由于贴片元件少(单面布局),若表层做平面层,内层走线,参考平面的完整性基本得到保证,而且第二层可铺铜保证少量顶层走线的参考平面;
3、作为接口滤波板,pcb布线的辐射必须关注,若内层走线,表层为gnd、pgnd,走线得到很好的屏蔽,传输线的辐射得到控制;
鉴于以上原因,在本板的层的排布时,决定采用方案2,即:gnd、s1、s2、pgnd,由于表层仍有少量短走线,而底层则为完整的地平面,我们在s1布线层铺铜,保证了表层走线的参考平面;五块接口滤波板中,出于以上同样的分析,设计人员决定采用方案2,同样不失为层的设置经典。
列举以上特例,就是要告诉大家,要领会层的排布原则,而非机械照搬。
方案3:此方案同方案1类似,适用于主要器件在bottom布局或关键信号底层布线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限制使用此方案;
*六层板:优选方案3,可用方案1,备用方案2、4对于六层板,优先考虑方案3,优选布线层s2,其次s3、s1。主电源及其对应的地布在4、5层,层厚设置时,增大s2-p之间的间距,缩小p-g2之间的间距(相应缩小g1-s2层之间的间距),以减小电源平面的阻抗,减少电源对s2的影响;
在成本要求较高的时候,可采用方案1,优选布线层s1、s2,其次s3、s4,与方案1相比,方案2保证了电源、地平面相邻,减少电源阻抗,但s1、s2、s3、s4全部裸露在外,只有s2才有较好的参考平面;
对于局部、少量信号要求较高的场合,方案4比方案3更适合,它能提供极佳的布线层s2。
*八层板:优选方案2、3、可用方案1
对于单电源的情况下,方案2比方案1减少了相邻布线层,增加了主电源与对应地相邻,保证了所有信号层与地平面相邻,代价是:牺牲一布线层;对于双电源的情况,推荐采用方案3,方案3兼顾了无相邻布线层、层压结构对称、主电源与地相邻等优点,但s4应减少关键布线;方案4:无相邻布线层、层压结构对称,但电源平面阻抗较高;应适当加大3-4、5-6,缩小2-3、6-7之间层间距;
方案5:与方案4相比,保证了电源、地平面相邻;但s2、s3相邻,s4以p2作参考平面;对于底层关键布线较少以及s2、s3之间的线
间窜扰能控制的情况下此方案可以考虑;
*十层板:推荐方案2、3、可用方案1、4
方案3:扩大3-4与7-8各自间距,缩小5-6间距,主电源及其对应地应置于6、7层;优选布线层s2、s3、s4,其次s1、s5;本方案适合信号布线要求相差不大的场合,兼顾了性能、成本;推荐大家使用;但需注意避免s2、s3之间平行、长距离布线;
方案4:emc效果极佳,但与方案3比,牺牲一布线层;在成本要求不高、emc指标要求较高、且必须双电源层的关键单板,建议采用此种方案;优选布线层s2、s3,对于单电源层的情况,首先考虑方案2,其次考虑方案1。方案1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相邻布线过多,平行长线难以控制;
*十二层板:推荐方案2、3,可用方案1、4、备用方案5
以上方案中,方案2、4具有极好的emc性能,方案1、3具有较佳的性价比;
对于14层及以上层数的单板,由于其组合情况的多样性,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大家可按照以上排布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以上层排布作为一般原则,仅供参考,具体设计过程中大家可根据需要的电源层数、布线层数、特殊布线要求信号的数量、比例以及电源、地的分割情况,结合以上排布原则灵活掌握
6层板以后的各个方案在哪?
6层和8层来了
*六层板,优选方案3,可用方案1,备用方案2、4
方案 电源 地 信号 1 2 3 4 5 6
1 1 1 4 s1 g s2 s3 p s4
2 1 1 4 s1 s2 g p s3 s4
3 1 2 3 s1 g1 s2 g2 p s3
4 1 2 3 s1 g1 s2 g2 p s3
*八层板:优选方案2、3、可用方案1
方案 电源 地 信号 1 2 3 4 5 6 7 8
1 1 2 5 s1 g1 s2 s3 p s4 g2 s5
2 1 3 4 s1 g1 s2 g2 p s3 g3 s4
3 2 2 4 s1 g1 s2 p1 g2 s3 p2 s4
4 2 2 4 s1 g1 s2 p1 p2 s3 g3 s4
5 2 2 4 s1 g1 p1 s2 s3 g2 p2 s4
emc问题
在布板的时候还应该注意emc的抑制哦!!这很不好把握,分布电容随时存在!!
  如何接地!
pcb设计原本就要考虑很多的因素,不同的环境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另外,我不是pcb工程师,经验并不丰富:)))
地的分割与汇接
接地是抑制电磁干扰、提高电子设备emc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提高产品抑制电磁干扰的能力,又能减少产品对外的emi发射。

业内人士:短期内“鸿蒙”OS还是无法与安卓抗衡
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有什么优势
数码相机锂电池使用的一些误区
电动零部件异响分析参数方案(二)
我国首台氢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亮相,基于5G远程控制
层叠设计----PCB 工程师需要注意的地方
语音交互将会成为人们的主流交互方式
为什么你的示波器抓不到低概率的异常信号?
荣耀10的主题壁纸设计:带你领略世界的尽头,冷酷的仙境
浅谈智能家居系统中86盒显示屏的防静电设计
第四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在杭州召开 首个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揭牌
hs0038红外接收电路
比亚迪基于征程5自研的BEV方案将于年内量产,高效计算助力决胜智能化下半场
如何解决隔离单电源工业机器人系统中的高电压
平安金融壹账通勇夺国际面部动作单元识别竞赛世界第一
未来可能让糖尿病患者在需要的时候使用遥控器给自己注射胰岛素?
两方面来讲解电子连接器的相关知识
iphone8即将迎来双卡时代,是要怼死中国国产手机吗?
网速和车速齐飞!华为在城轨车地Wi-Fi领域技术领先
新标准Compute Express Link1.0发布:新型高速CPU内存互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