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NFC

nfc英文全称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
是由飞利浦公司发起,由诺基亚、索尼等著名厂商联合主推的一项无线技术。不久前,由多家公司、大学和用户共同成立了泛欧联盟,旨在开发nfc的开放式架构,并推动其在手机中的应用。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这项技术最初只是rfi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合并,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态势相当迅速。
与rfid不同的是,nfc具有双向连接和识别的特点,工作于13.56mhz频率范围,作用距离10厘米左右。nfc技术在iso 18092、ecma 340和etsi ts 102 190框架下推动标准化,同时也兼容应用广泛的iso 14443 type-a、b以及felica标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基础架构。
nfc芯片装在手机上,手机就可以实现小额电子支付和读取其他nfc设备或标签的信息。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互相访问更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通过nfc,电脑、数码相机、手机、pda等多个设备之间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进行无线连接,进而实现数据交换和服务。
1 .技术优势
与rfid一样,nfc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最后,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而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nfc还优于红外和蓝牙传输方式。作为一种面向消费者的交易机制,nfc比红外更快、更可靠而且简单得多。与蓝牙相比,nfc面向近距离交易,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蓝牙能够弥补nfc通信距离不足的缺点,适用于较长距离数据通信。因此,nfc和蓝牙互为补充,共同存在。事实上,快捷轻型的nfc协议可以用于引导两台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过程,促进了蓝牙的使用。
nfc手机内置nfc芯片,组成rfid模块的一部分,可以当作rfid无源标签使用———用来支付费用;也可以当作rfid读写器———用作数据交换与采集。nfc技术支持多种应用,包括移动支付与交易、对等式通信及移动中信息访问等。通过nfc手机,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与他们希望得到的娱乐服务与交易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成付款,获取海报信息等。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其应用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类型:用于付款和购票、用于电子票证、用于智能媒体以及用于交换、传输数据。
相关知识:与其他近距离通信的比较
2 .发展前景
nfc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这让它在某些领域显得更具潜力——nfc通过一个芯片、一根天线和一些软件的组合,能够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围内的通信,而费用仅为2~3欧元。据abiresearch有关nfc有最新研究,nfc市场可能发迹于移动手持设备。abi估计,到2005年以后,市场会出现采用nfc芯片的智能手机和增强型手持设备。到2009年,这种手持设备将占一半以上的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测,至2011年全球基于移动电话的非接触式支付额将超过360亿美元。如果nfc技术能得到普及,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许多电子设备的方式,甚至改变使用信用卡、钥匙和现金的方式。 nfc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大致总结了蓝牙技术协同工作能力差的弊病。不过,它的目标并非是完全取代蓝牙、wi-fi等其他无线技术,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因为nfc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仅为212kbps,不适合诸如音视频流等需要较高带宽的应用。
需要密切关注的是,中国政府正在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而飞利浦的nfc技术是否完全兼容并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对消费者相当重要。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制定中国有关rfid的国家标准,据称这样将使中国获得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又能将rfid发展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整个认证过程很可能需要飞利浦等公司公开一些关键的技术,这可能成为nfc在中国推广应用的绊脚石。
⑴、nfc发展历程简介
2004年3月18日为了推动 nfc 的发展和普及,nxp(原飞利浦半导体)、索尼和诺基亚创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行业协会——nfc 论坛,旨在促进 nfc 技术的实施和标准化,确保设备和服务之间协同合作。截止2007年,nfc 论坛在全球拥有超过100个成员,包括: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松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nec 公司、瑞萨科技公司、三星公司、德州仪器制造公司和 visa 国际组织。2006年7月复旦微电子成为首家加入nfc联盟的中国企业,之后清华同方微电子也加入了nfc论坛。
2006年6月 nxp、诺基亚、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与“厦门易通卡”在厦门展开nfc测试,该项合作是中国首次nfc手机支付的测试。2006年8月nokia与银联商务公司宣布在上海启动新的nfc测试,这是继厦门之后在中国的第二个nfc试点项目,也是全球范围首次进行nfc空中下载试验。参与测试使用的nfc手机均为nokia 3220。
2007年3月,由欧盟委员会及信息社会技术(ist)项目共同投资,多家公司、大学和用户共同组织成立了泛欧联盟,旨在开发开放式架构,以进一步开发和部署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并推动其在手机中的应用。该项目名为“nfc在仓储物流及支付领域的应用(stolpan)”,旨在为应用于移动设备、基于nfc的服务开发一个开放式的商用和技术框架。这些架构将超越手机类型及服务性质的限制,推动基于nfc的移动应用在众多行业市场中的部署。
在nxp、诺基亚、sony这些巨头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开展了诸多的nfc试验,进一步促进了nfc产业的商业化运作及产业链的上下联动,但在中国市场的推广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壁垒,对nfc在中国的市场我们持谨慎看好观点,当然国内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积极关注nfc产业的发展,中国移动成立了专门的nfc工作小组,并且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资成立的联动优势有着与日本ntt docomo类似的集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双重优势,nfc在中国一旦获得政策的支持与消费者认可,市场将大规模发展,但这个至少需要到3年左右的时间。
⑵、nfc技术在全球支付领域内的测试应用
随着rfid技术在其它行业渐渐凸现,金融支付领域也开始逐步引入相关的rfid技术和nfc近距离通信技术,进一步改善全球支付环境。
(一)北美
在美国,非接触卡市场已经比预期提前升温。两大卡组织已于2005年3月宣布采用统一的非接触式支付标准,万事达的paypass成为卡与设备间标准通信协议。在此之前,万事达已在奥兰多进行paypass信用卡测试,并在达拉斯与nokia合作进行移动应用测试。visa的非接触式系统“wave”也在亚洲的马来西亚与我国***地区推行试点项目。2005年5月,美国最大的发卡机构chase正式大规模发行“blink”品牌的非接触式信用卡,首先在georgia与colorado发行,计划发行200万张。未来还将在5至6个地区推行,每个市场预计发卡量100万张。预计至2006年1季度,大通发卡总量将达到800万张。由德州仪器提供芯片的运通expresspay也已开始全国性推广,合作商家包括cvs连锁、ritz camera与sheetz。
(二)欧洲
在欧洲,随着3g商用进程的逐步加快,各大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以芬兰为例,从2002年2月起,在赫尔辛基乘地铁等公交工具出行的乘客,只要用手机发出短信代码给指定的服务商,就会得到购票信息反馈,并可在1小时的有效时间内乘坐地铁、有轨电车及部分公共汽车,票款计入购票者每月的电话账单。2004年11月,芬兰手机购票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购买赫尔辛基地区的短途火车票。2002年3月,芬兰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索内拉公司开始向首都居民提供用手机支付购物款的服务。凡加入索内拉公司建立的移动支付系统并设立了移动账户的用户,可以在指定的数十家商店用手机购物。从2004年5月开始,芬兰国家铁路局在全国推广电子火车票,乘客不仅可以通过国家铁路局网站购买车票,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订购电子火车票。
在法国嘎纳,2005年10月针对近距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展开一项测试。根据飞利浦电子公司所提供的这项触控式技术(touch-based technology),参加测试的200位嘎纳居民将能够在为期六个月的测试期间在嘎纳特定的零售店、停车场和著名的观光景点使用内嵌有飞利浦nfc芯片的移动电话进行安全的付款。在这项测试中,飞利浦将与法国电信的研发部门、运营商orange、手机制造商三星电子以及知名零售公司groupe laser和vinci park紧密合作。在嘎纳进行的近距无线通信nfc测试是这项新技术在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的测试,将能直接从移动运营商、零售业者和消费者三方得到意见反馈。这项测试也将有助于大众了解这项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只要将他们的移动电话在近距无线通信nfc终端机前轻松扫过,就能安全而便捷地完成付款并获取信息。
(三)亚洲
在韩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pos支付,购买地铁车票,进行移动atm取款。早在2001年,sk就推出了名为moneta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申请了该项业务的移动用户可以获得两张卡:一张是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另一张是供用户在没有moneta服务的场所使用的磁卡。移动用户只要将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安装到手机上,就可以在商场用手机进行结算,在内置有红外线端口的atm上提取现金、在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还可以用手机支付地铁等交通费用,无须携带专门的信用卡。2004年8月,sk将其移动支付业务整合为新的品牌“m-bank”。通过在手机中内置智能型芯片,用户可以用手机办理各种金融服务。“m-bank”的特点在于将结算信息密码化,因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在日本,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均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2004年,ntt docomo先后推出了面向pdc用户和foma用户的基于非接触ic智能芯片的felica业务。用户可以在各种零售、电子票务、娱乐消费等商户利用这种手机进行支付。据统计,自去年7月以来,docomo已经售出200万部芯片手机,而支持该支付方案的商家数量已经超过9000家,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扩张中。 目前,在使用felica手机的用户中,60%的用户每周都会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为了推广移动支付计划,近期ntt docomo还出资收购了一家信用卡公司。今年,公司计划在手机中整合完整的信用卡支付功能。
技术特征:与rfid一样,nfc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最后,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而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nfc、红外、蓝牙同为非接触传输方式,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征,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其技术本身没有优劣差别。
nfc手机内置nfc芯片,比原先仅作为标签使用的rfid更增加了数据双向传送的功能,这个进步使得其更加适合用于电子货币支付的;特别是rfid所不能实现的,相互认证和动态加密和一次性钥匙(otp)能够在nfc上实现。nfc技术支持多种应用,包括移动支付与交易、对等式通信及移动中信息访问等。通过nfc手机,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与他们希望得到的娱乐服务与交易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成付款,获取海报信息等。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其应用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类型:用于付款和购票、用于电子票证、用于智能媒体以及用于交换、传输数据。
nfc技术支持: nfc是一种近距离的无线通讯协议,从本质上和目前存在的wifi以及蓝牙是类似的,但是nfc采用的是13.56mhz的频率,与目前广为流行的非接触智能卡iso14443所采用的频率相同,所以移动支付市场是nfc技术所要主打的领地。并且nfc本身具备主从两种操作模式,也就是说嵌入nfc芯片的设备即可以作为支付工具代替卡片,又可以作为支付终端起到pos的作用。 nfc技术规范是由飞利浦(现为恩智浦)、索尼和诺基亚共同开发,得到整个产业链的广泛支持,nfc论坛成员不仅包括威士、万事达这样的支付品牌,也包括移动运营商以及众多的卡商。从飞利浦和索尼联手开发这个规范我们不难猜出nfc对于mifare和felica协议会有很好的兼容性。而在未来的应用上nfc的远景非常宏大。 从概念定义来看,nfc支付系统需要具备这样一些组成部分:安全单元se(secure element)负责确保支付系统的安全,se可以是固化在手机中也可以存在于sim卡、sd卡这样的可拆卸装置中;nfc前端芯片通过连接的天线负责无线通讯;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载控制部分负责对于存储在se中的nfc支付应用的下载和管理。 支持nfc的手机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案很多,其中广为sim卡商和移动运营商青睐的是以sim卡为中心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所谓的sim centric solution。在其他几种方案中除了nfc作为sticker直接粘贴在手机上之外,sim卡都有可能对se进行控制,当然这些控制远不如sim centric的控制得完全彻底,控制得让移动运营商和sim卡商真正放心。 不过银行和支付机构自然有自己的考量,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对于se控制权的争夺,这就是为什么nfc移动支付作为技术本身广受好评,但是真正应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支付和移动运营体系中得到真正普及应用,还需要假以时日的原因所在。 谢谢采纳!
nfc技术的应用
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其应用广泛,nfc应用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接触、完成。诸如门禁管制或交通/活动检票之类的应用,用户只需将储存有票证或门禁代码的设备靠近阅读器即可。还可用于简单的数据撷取应用,例如从海报上的智能标签读取网址。
接触、确认。移动付费之类的应用,用户必须输入密码确认交易,或者仅接受交易。
接触、连接。将两台支持nfc的设备链接,即可进行点对点网络数据传输,例如下载音乐、交换图像或同步处理通信录等。
接触、探索。nfc设备可能提供不止一种功能,消费者可以探索了解设备的功能,找出nfc设备潜在的功能与服务。
1. nfc用于智能媒体
对于配备nfc的电话,利用其读写器功能,用户只需接触智能媒体即可获取丰富的信息或下载相关内容。此智能媒体带有一个成本很低的rfid(嵌入或附加在海报中)标签,可以通过移动电话读取,借此发现当前环境下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并且手机可以启动移动网络服务请求,并立即按比例增加运营商的网络流量。运营商可以投资这个“即时满足”工具,通过铃声下载、移动游戏和其他收费的增值服务来增加收入。
2. nfc用于付款和购票等
最早在移动电话上使用非接触式智能卡,只是将卡粘到电话中。也并未通过非接触式卡提供任何增值服务,而且也不利用移动电话的功能或移动电话网络。之后经过改进,虽将非接触式智能卡集成到电话中,但仍然是基于传统智能卡部署的封闭系统。我们现在正见证向nfc电话发展的趋势,这种电话充分利用移动电话功能和移动电话网络,还提供卡读写器和设备对设备连接功能。
使用非接触式智能卡的支付方式在美国和亚太地区发展势头良好。visa、mastercard和美国运通等信用卡的内置支付程序可以安全地存储在设备上的安全ic内。这样,nfc电话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支付基础架构,并能够支持移动电话公司的新服务项目。
3. nfc用于电子票证
电子票证是以电子方式存储的访问权限,消费者可以购买此权限以获得娱乐场所的入场权。整个电子票证购买过程只需几秒钟,对消费者而言非常简单便捷。在收集并确认了消费者的支付信息后,电子票证将自动传输到消费者的移动电话或安全芯片中。
用户将移动电话靠近自动售票终端,即开始交易。用户与服务设备充分交互,然后通过在移动电话上确认交易,完成购买过程。到娱乐场所时,用户只需将自己的移动电话靠近安装在入口转栅上的阅读器即可,阅读器在检查了票证的有效性后允许进入。
4.nfc用于连接和作为无线启动设备
消费者希望无线连接简单便捷,但对消费者承诺的便利性和移动性却仍未兑现。虽然使用方便已成为消费者优先选择的主要动因,但安全性能也是一种必要的因素。
nfc的一般应用模式
nfc采用了双向的识别和连接,nfc手机具有三种功能模式:nfc手机作为识读设备(读写器)、nfc手机作为被读设备(卡模拟)、nfc手机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应用。

汽车共享服务的流行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即将到来,停车场将不再只是为汽车而设
物联网领域重要融资事件汇总
MATLAB数据建模方法中的机器学习方法介绍
2017年十大消费者趋势:AI和VR/AR成热门
高速ADC产品瞄准大带宽高分辨率应用
解读NFC
为解决脱轨事件,欧洲在铁路系统应用RFID
Rovio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名为Project Magic的最先进的AR应用
DEUS发布了最新版本的Odin VR头显 追踪范围达200平方米
高通推出了全新的3D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DuckDuckGo浏览器推出跟踪器雷达
规格书没告诉你的ADC参数该如何获取
小米公开带有四个摄像头的手机专利
2020年内5nm工艺将由台积电独占 包揽ASML 51%的营收占比
云计算市场处在风口浪尖 是科技以及互联网企业抢占的重点
慧荣科技推出第三代PCIe Gen4 SSD主控芯片,满足次世代TLC和QLC 3D NAND的设计需求
在工厂内外,机器人如何改善我们的世界
从汽车动力电池到可穿戴,高性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助你心安
电弧打火机原理介绍_电弧打火机能用多久_电弧打火机的平均寿命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化加快落地,到2022年安防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近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