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显示网)
新型的“纳米芽”(nanobud)碳材料结合了富勒烯(fullerene)与纳米管(cnt)的最佳特质,形成一种布满芽状键合的1nm直径碳纳米管。这种性能更优越的碳纳米芽材料,可用于取代铟锡氧化物(ito)。而且,这种nanobud薄膜并不像ito那样脆弱易碎,而是可挠曲、弯折与拉伸,而不会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可望用于未来的软性电子产品。
芬兰公司canatu不仅瞄准未来的可弯曲智能型手机(例如可卷曲放进衣服口袋中,展开后为用户打造一个身临歴其境的体验),还打算用于按键、滑杆、旋钮以及其他控制器等更多超乎想象的应用中。这种纳米芽薄膜的弯曲度(小至1mm)与可接伸度(达120)赋予设计者更多超越平坦表面的控制器设计。
碳纳米芽薄膜可挠曲、弯折与拉伸,而不会损坏,适用于取代并改善ito触控屏幕。“碳纳米芽可让控制器沉积在几乎任何3d表面,将触控感测器嵌入于几乎任何形状的塑膜或背面塑膜塑料元件中,”canatu行销与业务副总裁erkki soininen表示。
汽车仪表板与中控台、消费家电的控制面板、遥控器、智能型手机以及智能手表、可穿戴式装置,甚至是工业机械,都可以将3d触控控制器设计导各种形状的产品中,而不必再为了牵就平面的控制器而改变设计外形了。
碳 纳米芽触控感测器采用标准的“薄膜嵌入成型”(fim)工业制程,几乎可用于形成任何外形的产品设计,从平滑、典雅的圆顶形到边缘锋利且凹凸不平的外壳。 根据soininen表示,高灵敏度的触控感测器还可取代现有的各种机械按键,应用在汽车仪表板、家用电器以及必须防水与防尘的坚固设备中。
碳纳米芽结合碳纳米管与富勒烯,看来就像从纳米管长出了碳纳米芽。这种模内薄膜式触控感测器的材料结构也十分环保,soininen表示,并兼容于采用聚碳酸酯基板的标准成型以及射出成型技术。
四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对比
苹果意欲造车 广寻新一代LIDAR传感器
光纤衰减器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CS5211 eDP转LVDS转换器芯片方案
开关电源设计需注意什么
碳纳米芽薄膜将有望取代传统ITO薄膜
无线温度压力记录器,无线温度验证仪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助力企业环保工作
Vitastiq皮肤传感器可检测判断维生素缺失与否
智能引领未来,瑞萨电子携15款解决方案亮相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Broadcom在MWC上发布新的针对Ice Cream Sandwich优化的芯片组
国产手机创新才能逆袭,有望占90%以上市场份额
DC-SE-2000线性可变差动变压位移传感器
阿里云iot宣布生活物联网平台2.0正式商用
芯片温度检测,什么方法最有效?
友邦安达采集多方信息,打造AI主动安全管理体系
AI如何在工业领域中落地
华为Mate20评测 在各个方面都趋于完美
5G eMBB/RedCap/NB-IoT模组出货量数据分析
新闻 | 罗姆与Quanmatic公司利用量子技术优化制造工序并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