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一类集成了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的微型计算机芯片。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mcu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惊人的是,一个小小的微控制器却占据着处理器市场的80%以上份额!随着世界各地的半导体企业都参与到mcu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中,mcu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激烈的格局。
mcu市场格局:三雄并立,后几名意想不到
根据yole最新对全球mcu市场的数据分析,在整个mcu市场中,2022年排名前十的玩家分别是英飞凌、瑞萨、恩智浦、意法半导体、microchip、德州仪器、三星电子、新唐科技、silicon labs和华大半导体。前十大mcu供应商中,仅有一家大陆厂商入围。罗姆和东芝跌出前十。
从市场占比上来看,英飞凌、瑞萨和恩智浦三家公司均以18%的份额并列前三,近年来,英飞凌(收购cypress)和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通过重大的并购和合并,2022年,mcu市场形成了三雄并立的市场格局,好不精彩!2021年恩智浦占据18.8%的mcu市场,瑞萨占据17%,英飞凌仅为11.8%,不得不说,英飞凌收购了赛普拉斯之后,更加强化了其mcu市场。
其次是意法半导体和microchip,分别占据15.5%和12%的市场份额。如果再加上第六名德州仪器的6.5%的市场份额,这六家厂商合计拿下全球81.5%的市场份额。六家mcu巨头好比是一支不可战胜的战斗团队,将市场蛋糕牢牢握在手中,彰显着它们在全球市场的霸主地位!
st以业内最广泛的产品组合著称,意法半导体的stm32系列mcu芯片,在行业内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microchip的下滑较多,2021年其市占是17.8%,排在第二,如今已落后到第五的位置。microchip的mcu以8位为主,2016 年收购atmel后拓宽了32位mcu产品线。
众所周知,三星在半导体领域以存储、手机soc、晶圆代工而闻名,但其实在mcu领域,三星电子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积淀。早在1980年代初期,三星电子便开始涉足mcu领域。然而2013年因不敌价格战,三星出售其4位和8位微控制器(mcu)业务,将其卖给美国模拟芯片厂商ixys。三星陆续退出mcu业务,2022年三星电子在mcu市场中还有2%的市场份额。据悉这可能与其在智能卡上的业务有关系,2022年三星推出一款三合一指纹识别支付卡安全芯片s3b512c,它将将安全元件、安全处理器和指纹传感器组合在一个芯片中。
台湾的新唐科技占据2%的市场份额。据其财报显示,2022年该公司的32位cortex-m0/m4 mcu、arm7/9和8位mcu具有成本效益,市场份额每年都在上升。在计算机/云应用方面,2022年其在主板安全控制器i/o、笔记本电脑ec和tpm的市场份额仍稳居全球前三。在玩具、车联网、物联网和消费电器中,音频产品的产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用于家用电器的逆变器mcu在消费市场上取得了非常高的市场份额。
围绕aiot和智能家居等市场需求,新唐科技也计划开发用于机器学习和推理的高端mcu和mpu,用于aiot设备系统等应用,可以执行对象的形状和颜色识别,或简单句子中的关键词识别。
silicon labs在2022年实现了显着增长,收入首次突破10亿美元。过去十年,该公司的营收一直徘徊在7亿美元左右,后来该公司进行了重组,舍弃了其占营收40%的基础设施和汽车业务,并收购了不少关于物联网的企业,专注于成为一家物联网公司。目前来看,silicon labs的转变也是非常成功的。凭借对物联网的专注,silicon labs在mcu上实现了不小的发展,跻身第九。
前十大mcu厂商中唯一一家大陆厂商就是华大半导体。按照这个排名,相信yole是将其安全芯片加入其中。
而剩下5.5%的全球市场份额则是数百家mcu公司的角逐场。近几年在国产替代的大风口之下,国内mcu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近百余家,他们往往从低端的小家电和消费电子为切入口,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国内部分客户对使用国产 mcu 的意愿不断增强,这几年逐渐实现了一定的国产替代。但从市占上来看,国产mcu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国产替代空间极大。
价格便宜,功能强大,mcu久经不衰
mcu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集成度有限和工艺不成熟,当时的mcu仅能满足简单的控制任务。然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mcu的集成度逐渐提升,而且又便宜,功能还日益强大,例如前段时间,st发布了具有8位mcu价格的32位高性能的mcu。如今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众多领域,mcu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因此,单一下游行业需求波动对mcu的影响较小。
从市场出货量方面来看,mcu是物联网的核心零部件,而物联网是万亿级市场,其设备接入量以数百亿计。mcu出货量最大的市场是智能卡和安全mcu,不过在设备安全方面,除了银行卡和身份证之外,几乎所有其他的智能卡mcu正在逐步淘汰,嵌入式sim卡将逐渐补齐这一下降,嵌入式智能卡虽然更昂贵,但也更强大且功能更多。yole指出,智能卡mcu将从2022年-2028年以14.4%的速度下降,而嵌入式安全mcu则将以27.6%的增长。这种嵌入式安全mcu的趋势正在从移动设备扩展到计算机、车辆,以及几乎所有连接到互联网的数据敏感型设备。
工业领域是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市场,出货量也相对变化不大,是mcu出货量第二大的市场。再就是个人数据处理的应用,在这个市场,mcu主要是用来帮助设备收集、处理和保护个人数据。然后是消费类、汽车,消费电子不必多说,汽车mcu是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市场,汽车“三化”进程正在加速带动车规级mcu单车用量增长。再就是医疗等领域,mcu在医疗设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便携式医疗设备到健康监测器材,都需要高度集成的处理器来实现功能。
mcu的未来发展趋势
mcu的技术发展是由mcu的应用市场驱动的,不同应用场景下mcu应用需求也不同的。物联网的发展要求推动了mcu的低功耗设计和无线技术发展,汽车电子要求mcu具有更高可靠性、更强的处理能力、更高的性能和更大的存储空间方向发展,智能穿戴的发展推动了mcu集成或配合不同传感器以及模拟技术。总体来看,从技术方向上来看,低功耗、高稳定性和高集成度已成为mcu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mcu+”是mcu的一大发展趋势,所谓的mcu+是指,以原有mcu的基础,延伸通信、加密、感测或ai等其他功能,进一步达到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市场附加价值提升的效果。这也算是通用mcu开始走向专用mcu。
譬如“mcu+ai”,我们正在迈入aiot时代,ai深入到边缘和终端装置,已经是一个长期必然的大方向。越来越多的mcu巨头们开始意识到将ai功能与mcu相结合的潜力,恩智浦、st、英飞凌和瑞萨、microchip等纷纷在开发带有ai功能的mcu产品,并通过收购ai软件厂商来加快部署mcu的ai功能。这将使得他们的mcu在智能化和连接性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使其能够在边缘设备上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再一个是,mcu从单核向多核演变。近年来,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工业自动化演进以及aiot的持续渗透,催生了复杂多样的mcu应用场景,mcu需要具备更强的处理能力,单核mcu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双核、三核等多核 mcu 应运而生。瑞萨、恩智浦、英飞凌等国外 mcu 厂商已推出数款多核车规级mcu产品,通过锁步核和非锁步核的不同组合,以符合 iso 26262 汽车功能安全等级要求,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领域。
最后,值得关注的演进方向是工艺的提升。虽然mcu相对于其他处理器可能在工艺上稍显落后,也不像摩尔定律那样两年一提升,目前主流的节点范围包括45nm-60nm和65nm-90nm等,35nm至45nm以及90nm-135nm也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市场对智能化、高端化和互联网连接需求的不断增长,更先进的节点例如16nm-22nm等,也正在被开发和应用。尤其是汽车mcu,对先进节点的需求较高。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并实时做出复杂的决策,因此对处理器性能和能耗的要求非常高,使用先进制造节点的mcu能够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同时减少能源消耗,有助于满足这些挑战性需求。随着新的制程工艺的采用,mcu的性能和能效将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需求。
结语
发展五十多年来,mcu作为处理器市场的霸主,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地位依然强劲。其高度集成、低功耗、可编程性和成本效益,使得mcu能够满足各行各业不断增长的需求。未来,mcu将继续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期待在mcu市场上,国内mcu企业能够问鼎更多的市场份额。
广东联通携手华为打造出了全国首个5G多模一体化室内数字系统
台式拉力试验机的主要配置
环形变压器和方形变压器的区别
惊艳不输iphone8,黄章曝魅族pro7起售价4000元,你想要嘛?
基于Dragonboard 410c实现sqlite3数据库存储与管理
mcu市场格局现状分析报告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简介及要点梳理
新思科技Custom Design Platform获批三星7LPP工艺技术认证
海康机器人推出基于机器视觉引导机械臂拆码垛方案
商汤科技(西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点亮”,AGI基础设施加速产业数字化升级
“注水”超级电池能让汽车跑3000公里
物联网解决方案选择数据库平台的四个步骤
通信网络如何突破毫秒障碍
星纵智能烟感探测器上市,构筑消防安全防线
艾迈斯半导体推出适用于高速电机的新型位置传感器,助力汽车行业的电气化发展
光耦TLP521缺货,潮光光耦网教你辨别真假521?
与「高通」最像的芯片公司出道,杀入主流智驾芯片市场
翎翔余压监控系统专为余压检测和控制的智能测控设备
AI加入:电子病历新规将施行,数字医疗还需分步走
中国移动的产品和服务究竟是什么?其中体现了运营商营销模式的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