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通信标准本身都是公开的,大家都可以照着做开发。如果你自己做着玩,当然没有问题。
标准中会涉及到各个公司预埋在里面的专利,如果你做着玩还不够,还要出去卖,那就会涉及到专利授权的问题。如果不谈好这个,你就不能出去卖。
如果你早早在标准讨论和制定过程之中,就已经埋进了相当分量的专利,那么你当然可以和其他公司交叉授权,大家好说好商量。
有句话讲得好:“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 谁掌握标准,谁就能掌控通信领域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为此各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竞争日益激烈。
大家都玩手机,这玩意也可以叫:移动通信智能终端。
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发展,如今有望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之一。
1g和2g,中国在标准上,没有话语权。3g获得了突破,之后就发展很快了最近上网络讨论很多的是5g标准,可能看到中国公司已经登堂入室了。
这后面,中国的信息产业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贡献!
5g标准投票,这些天最热闹的事情
5g相比4g,带宽会更好,实时性也更好,未来可以通过5g大搞无人驾驶了。
对了,你要的小片片,一瞬间就可以下完。
3gpp组织,在华为无线网络标准专利部部长万蕾博士(她同时也是华为5g标准polar码方案主要贡献者之一)看来,是一个公正、透明、团结和技术性极强的组织。万博士曾这样评价3gpp:“技术是没有国界的,3gpp之所以成功,就是归功于它的国际化,它的罗马论坛式的技术辩论是推动技术优化趋于完善的核心机制。衷心祝愿3gpp的全球化的民主精神源远流长……”
高通推ldpc也是因为他们在ldpc上布局很久。 ldpc最初由信息论大牛mit教授robert gallager发明,他是通信的祖师爷香农的学生。
polar码是由上面提到的robert gallager的学生土耳其教授arikan于2008年左右发明,最初只具有理论价值。后polar码的译码算法经由ucsd教授vardy的突破性改进而开始具有实用价值。在3gpp研究polar码的公司不少,但真正看好而全力推行polar码的公司,只有华为一家。我读的东南大学尤肖虎团队也有一些相关专利。
当然,华为在ldpc也有一些影响,高通在polar也有一些影响力,并不是完全绝对的。
华为在5g标准中大力推广polar的应用。对于5g控制信道来说,本身传输的数据量小,比起速度更注重可靠性,就恰好是polar码的拿手部分了。
3gpp定义的5g分为3大场景,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和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第一个场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景,老百姓用的。
最终,2016年11月3gpp第87次会议中,华为主推的polar以垄断性的优势拿下了embb场景下的控制码。这是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制作的关键一步。这个过程中,联想和摩托罗拉也投票支持了华为。
控制信道的编码,华为是压倒性的胜利(共55家支持),联想和摩托的投票只是锦上添花,并不影响最终结果。
华为的声明中提到:ldpc作为数据通道的编码。这是高通主导的,但如果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数据通道其实也有长码和短码之分,华为也是曾有过很大机会分羹的。
数据通道的长码中,高通主导的ldpc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而短码中,高通主导的ldpc和华为主导的polar,却难分伯仲,最终华为输了。
联想和旗下摩托罗拉到底有没有支持华为,网络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仔细研究了双方的说法。这个事情却有点复杂,但我也搞明白了。厉害不?
2016年10月在3gpp举办的有关5g标准的86b次表决会议上,“仅ldpc”、“ldpc长码+polar短码”、“ldpc长码+turbo短码”被确定为最终选项,供各方代表投票(计反对数,不计赞成数)。
投票结果中,ldpc长码+turbo短码被华为、高通两大阵营同时反对,成必出局选项,turbo码是欧洲的标准,在3g/4g中广泛使用,中美是联合反对这个。
最终的选择在“仅ldpc”和“ldpc长码+polar短码”之间展开。前者对高通显然最有利,如果是后者,华为也能有一席之地。
投票只算反对票。“仅ldpc”收获了华为等24票反对,“ldpc长码+polar短码”收获了高通、联想以及旗下摩托罗拉等27票反对。
86b会议确定了数据信道长码使用ldpc,短码待研究。
2016年11月的87次会议上,华为做了最后的努力,这次尽管联想和摩托罗拉这次支持了华为,但是回天无力。87次会议中,联想对华为两次提出的关于数据信道短码的提议都给予了支持,但由于polar阵营的投票权重不够,在加上高通、三星、爱立信等公司的反对,华为的提案并没有通过。最终会议决定数据信道的短码也采用ldpc,与长码保持一致。
由此看到,86b次会议中,联想和旗下摩托罗拉的投票其实极为关键。如果联想支持了华为,结果将不是这样。但我们也应该看到,87次会议上,联想确实尽可能地支持了华为。
2016年联想在5g标准上的投票,确实让我们感觉不争气,但是让我们更失望的是事件披露出来之后,联想文过饰非的态度。
1g完全依靠进口
让我们再回到30年前的1987年,广东为了与港澳接轨,率先建设了模拟移动电话。手机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价格高达数万元,俗称“大哥大”。
1g就是大哥大时代,是摩托罗拉发明的。可想而知,中国的基站和手机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大哥大很贵,富豪们拿来显摆。黑社会用之作为生产工具。
大哥大使用模拟技术,就跟我们九十年代的电视技术一样。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被盗号和窃听。
2g有了产品
世界进入了2g时代。欧洲和美国开始pk了。
欧洲人的2g是gsm,我们俗称为全球通。由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颁布标准,我们看到的标准都是etsi什么什么phase 1, phase 2, phase 2+什么的。
欧洲人比较民主,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都参与。
以前芬兰有个做木材和电缆的公司,看得眼红,挖了爱立信一个团队,也开始搞。他叫诺基亚。
中国移动于1995年开始使用这个技术,由爱立信提供设备,广东。
为了搞竞争,又成立了一个运营商,叫中国联通,也搞gsm。
1996年,华为挖了刘江峰团队过来,他之前在邮电部一所做了一个伟大的工作,就是把gsm的协议全部看完了。桌子上,一边是协议,一边是gre。
1999年,华为的gsm终于开始了大规模商用,终于达到了“三流公司”的水平,可以卖产品了!福建的项目是个里程碑,大家可以看我的文章《华为的长征》,特别要感谢中国移动福建分公司和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同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来说美国的2g:cdma。
美国的高通于1985年成立,将军队使用的“跳频”技术,转到民用蜂窝移动系统里面来,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cdma(码分多址)。万事开头难,高通不仅要做标准,还要做芯片,还要做设备,还要做手机。雅各布父子赤膊上阵。
这个“跳频”技术非常适合保密用途,是cdma之母海蒂·拉玛从纳粹那里“顺过来“的,正如原子弹技术一样。她曾是艳绝一时的明星,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将专利无偿赠送给了美国军方。
高通确实牛逼,但是美国国内的几家运营商也不敢使用这个没有得到验证的技术。高通只好去海外找小白鼠,cdma第一个商业应用居然是1995年在中国香港!
美国的朗讯、摩托罗拉、加拿大北电于是都成了高通的粉丝,开发了北美版本的2g产品cdma。cdma在北美登堂入室,最大的运营商是大名鼎鼎的verizon。
韩国和日本被美国庇护,也用了这个技术。
美国也希望中国使用cdma。信产部让中国联通与高通谈专利授权,谈了很久很久。cdma是全流程收费,基站要收,手机也要收。羊毛出自羊身上,最终都是运营商的客户来买单,也就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一直谈到了2001年,终于谈妥如何向高通“交税”的事情了。
2001年,中国联通大规模上cdma。不过采用的是is95技术,而不是刚刚已经标准化的1x技术, 中兴作为唯一的中国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 华为因为关闭了is95,全力赌1x,结果在基站上输了个精光,吃了个大鸭蛋。
日本人自己搞了个2g标准,叫pdc,自娱自乐,后来销声匿迹了。
日本人还搞了个通信标准,叫phs。中国后来曾经大火的小灵通就是phs技术,买了日本很多设备和手机,专利费已经包含在其中。
3g参与标准
早在2000年,3g就已经火得不能再火了。各种媒体一起上:既然2g如此成功,那么3g也一定会成功!
还是先说欧洲和欧洲的3g标准。
1999-2000年的世纪之交,欧洲开卖3g牌照,运营商都抢破了头。
欧洲的3g标准,学名是umts,俗称还是叫全球通,核心技术是wcdma。
wcdma就是宽带cdma的意思,还得向高通交钱。不得不说,cdma是个好技术,得到了欧洲人的一致认同。
高通主导的cdma也可以向3g升级,名字比较绕,叫cdma 1x ev-do。
这个时候,有个组织出来了,叫3gpp,通俗点,就是为3g定标准的组织。这个组织做得很好,也很权威,后来4g、5g的标准也是他来定的。
3g,大家实在都性急了一点。
兄弟们电话刚上手,短消息刚入门,还没有心力玩数据业务。何况手机屏幕那样小,哪里用得上3g的宽带数据业务啊?更何况欧洲人喜欢“远离手机,享受生活”。
2000年底it泡沫破灭,将一众欧洲运营商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沃达丰、法国电信、德国的t-mobile等等。
法国电信陷入巨幅亏损后,开始减员增效,也搞了严格的kpi和末尾淘汰,然后出现了不少人自杀。法国人比较浪漫,心理承受能力也差一些。
不像我们中国人,历经磨难,不管怎么蹂躏,就是要坚强地活着。
2007年,3g的救星来了,就是苹果的乔布斯。苹果智能手机的app模式,彻底调动了大家用3g的积极性!
拿了3g牌照的运营商的好日子终于来到了!
中国提交了td-scdma 3g标准
华为在99年底刚刚把gsm卖起来,并没有什么精力来参与3g标准的事情。
2000年金秋我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深圳举行的亚太无线大会,讲华为对3g标准的理解和对运营商的建议。当时华为的3g研发就做一件事情:学习和消化3g标准。
信息产业部看得更加长远,希望带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的3g标准制订。
中国移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了,我们有广大的中国人民作为后盾。
有专家回忆:
“世界无线电大会给3g分配的频率有fdd和tdd两种。国外厂商在fdd上耕耘了几十年,中国厂商包括华为、中兴都是刚刚起步,根本没法竞争。但国外厂商关注tdd比较少,我们认为,中国在tdd领域提自己的标准,成功的希望要大一些。等成功之后,再慢慢深入到更多领域,一点点积累自己的实力。
其实一开始,中国人曾经尝试在wcdma中增加话语权。其时,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宣布采用与国际合作的方式制定3g标准,特别是欢迎中国、日本、韩国加入。中国于是成立了3g无线传输技术评估协调组,由李金清、李默芳、曹淑敏、沈少艾等电信专家组成,参与欧洲3g标准的评估。他们参加了欧洲标准组织在西班牙举行的3g标准讨论大会,当时倾向于支持wcdma。他们也希望将自己的技术融入欧洲的wcdma技术标准里,还曾专门邀请欧洲标准组织来到中国,组织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的电信专家们与他们讨论。
我们想着通过指出别人的wcdma存在缺陷,趁机把自己的专利加进去,结果中国的几个专家一说话就被人家驳了回来。他们提的问题别人早就考虑到了,每个参数都有理有据,连怎么来的都说得清清楚楚。我们根本没有机会。”
天无绝人之路,中国人找到了一个机会窗:td技术。
欧洲的wcdma是基于fdd技术的,也就是,上行和下行频率需要对称。 欧洲地广人稀,这个技术可以使得基站少布设一些,省钱。
中国完全可以用tdd技术。我们都是用手机看视频和听音乐多,这都是下行的。tdd技术可以将频率多分布给下行,少分布给上行。这样,效率一下子就更高了!
而中国人口稠密,基站本来就很密。
以李世鹤为领导的大唐提交了td-scdma技术提案。周寰、李进良、宋直元等领导和学者大力呼吁和支持!
2000年5月,在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强硬表态支持下,itu(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宣布将中国提交的td-scdma,与欧洲主导的wcdma、美国主导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3g国际标准。对td-scdma的出炉,国外厂商反应冷淡,甚至有设备商称“我们有能力做td-scdma,但我们不会做”。
中国移动强推td-scdma
3g商业模式并不成熟,信息产业部不愿意白花钱,一直到2009年1月,才发3g牌照。 信产部这个决定,实在是英明极了。
如果td-scdma在国内拿不到牌照,或者仅作为一个辅助技术。那么这个技术就完蛋了。
结果出乎大家意料。最有钱的中国移动得到了td-scdma牌照。与此同时,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
全球只有中国移动一家搞中国人主导的国际标准td-scdma。压力可想而知。
整个产业链都不成熟,技术本身也谈不上成熟。但这是史上第一次有中国主导标准制定,中国人定义产品来建设一个如此之大的网络。
华为、中兴在td中的份额都比较高,大唐也有一些份额。中国企业前所未有地成为了中国移动的主流供应商。展讯等芯片公司也成长起来了。
不过,很长时间里,移动都默默地看着自己的高端用户,不断地流向联通和电信。
移动付出了牺牲,但站在国家大义角度来看,是很值得的。
美国人的wimax标准
高通在所有3g标准中都要收钱。
intel看得眼热得很,就发起了一个wimax标准,也纳入了3g标准范畴。
只是,由于传统主流运营商都没有支持他,最终缺乏大规模应用,失败了。
标准再好,没有应用也扯淡。
4g进入主流
西方公司彻底看到了中国人参与国际标准的决心。
如果你们不和我合作做标准,那就别怪我中国自己搞一摊子!中国有十多亿人口,跟整个欧洲差不多!
这次,中国公司得以登堂入室,和大家平等讨论标准的制定,再也不被歧视了。
信产部发4g牌照的时候,3个运营商最早全部都是td-lte牌照,以体现对中国占有话语权的td技术的支持。
td-lte在全球,与fdd-lte一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再也不孤芳自赏了。
5g引领潮流
最早的5g芯片、最早的5g手机、最早的5g应用,都是由中国人来创造的。华为和中兴有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
5g上,中国人已经引领着时代的发展。
nb-iot物联网
在原有的2g3g4g5g上,叠加一个能力,就可以更好地实现万物物联。
其实以前也可以物联的,不过对终端侧功率消耗太大,都得是一个手机。
这个标准一来,对终端的功耗要求就变得很小,用俩电池,终端可以用上一两年。这个,对物联网很重要。比如,远程抄你家的煤气表、水表、电表等。
这个标准中,中国人的技术甚至超过了一半!
这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技术之一。
再说一次,再好的标准,没有应用也扯淡。
原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女士指导下,鹰潭上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中国给力!
结语
据君龙律师事务所丁建春和国家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朴宁(原华为知识产权高级工程师)介绍:
华为已经构筑了很庞大的标准部门,将研发出来的技术转变为专利,并努力争取植入标准之中。
华为已经开始在收取国际专利的授权费用,进入到了“一流企业”的高度。每年都向苹果公司收取不菲的费用。
韩国三星在中国已经输了专利官司,要不给华为交授权费,要不一些机型就要禁售了。
中国属于世界。在中国的政府、企业、运营商和广大老百姓的支持下,中国人在国际标准中越来越活跃,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国制造2025一定会成功。
MAX8982A/MAX8982X用于ICERA平台的电源管
OPPO和VIVO的手机处理器很一般,但是使用起来还是很流畅!
OPPO印度新机Realme 1搭载联发科Helio P60处理器
怎样防止扁电缆起火
使用RFID标签的安防监控系统设计
华为老兵解读联想5G标准上的投票
流量红利即将消退华为告诉应用开发者如何应对
磁粉芯在高性能EMI滤波器中的应用
华为P11最新消息:全面屏+麒麟970+支持IP67,堪称最美的全面屏手机?
详解12种桥式电路原理图
数据可视化-Seaborn系列的relplot用法解析
iPhone8什么时候上市最新消息:iPhone8高清真机渲染图来了!这个设计超惊艳不仅值1000美金!
工业自动化推动了工控机市场需求的增长
政企合作新模式,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启动“加速键”
光纤传感器—位移测量
微软 Edge Dev发布最新版本:减少后台标签对电量的消耗
[图文]模块化的防盗系统
问天出征 中国空间站实现了第一次“扩建”
阿尔特与智能院集团达成合作,推进算力租赁业务
VR全景能给实体行业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