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存储G2平台,让SAN和NAS在一起

san还是nas,是企业架构存储基础设施时绕不过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影响前端业务场景,也影响后端数据管理,重要程度毋庸置疑。浪潮智能存储g2,基于高可靠san存储平台,并行集成了历经近10年技术积累和数百pb部署总量市场验证的成熟nas软件栈,实现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让用户通过统一智能管理界面给业务匹配资源,让san和nas真正在一起。
san和nas从pk到融合
近十年间,企业级关键数据存储主要采用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san存储块类型数据,能够整合硬盘资源并以lun的形式给前端业务提供存储资源,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扩展的优势。同时当时企业关键应用还是以数据库为主,企业应用的数量也比较少,一般企业应用在数个至数十个之间,应用对存储基础设施的需求比较稳定。此外,san存储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高性能光纤交换机,其核心是遵循串行互联的光纤通道协议,这使得san存储和主机交互的传输效率高且数据一致性强。
“企业采用san存储,来运行数据库等企业关键业务,进行数据的集中存取和管理,这种方式迄今为止都比较普遍。”浪潮智能存储的产品经理翟爽表示。“不过这种san一家独大的情况正在改变,互联网+、智能化转型不断推进,企业业务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集,比如图片、视频、网页等等,如果在san存储上融合文件功能,在若干客户端之间实现文件共享将给业务带来很大的便捷。”
【san和nas融合是企业级存储的一大趋势】
毋庸置疑,存储文件类型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设备在企业级存储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除了业务需求的驱动,技术升级对nas的推动作用也功不可没。要知道,过去nas曾被看作是低端、低性能的存储,造成这一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nas存储利用以太网网络资源接入专用的网络存储设备,虽然价格比光纤交换机网络便宜,但以太网的iscsi传输协议,过去传输带宽是千兆,少数是万兆,与san存储的光纤传输带宽8gb或16gb相比差距悬殊,不具有竞争优势。现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万兆以太网已经开始规模化商用,乃至25gb、40gb的以太网技术也日趋成熟,nas在传输带宽上的技术短板正在追平,甚至长远来看,与光纤协议的传输带宽相比,可能有数倍的反超。与此同时,nas功能使用的nfs和cifs文件服务协议是业界标准协议,具有广泛的设备兼容性。
市场需求数据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电信、能源、金融等行业对san和nas融合的企业级存储市场需求长期存在。据权威调研机构idc的预测,2017年nas存储销售额同比增长12.6%,占据14.3%的市场份额。nas市场里除了分布式存储增长较快外,统一存储市场里的nas文件系统也存在大量客户需求并将长期存在。
如此一来,受益于文件业务需求突飞猛进和高速以太网传输、多设备兼容性等技术进步的利好,san和nas融合成为企业级存储的主流,在企业业务场景的出镜率不断升高。
浪潮智能存储san和nas一体化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提供弹性扩展的统一存储池,融合了san块存储系统、nas文件系统,实现了数据存储基础架构的整合和统一。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提供的nas功能,支持多文件协议访问,应用服务器可通过nfs(network file system)、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等协议访问共享的文件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的nas文件级共享,不再需要网关设备,使得应用服务器可以简单方便地访问共享的文件。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
“这(无网关的nas功能融合)是浪潮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的新方式,在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上已经实现”,翟爽表示。
那么,这种无网关的nas功能融合与过去有网关的nas功能融合,会有什么差异呢?
采用nas网关的文件系统实现方式,是将多个文件服务器整合到一个集中管理的存储环境内,通过nas机头来调节san系统的负载平衡和资源分配。这确实是不错的法子,过去几年大多数一线品牌的存储供应商们都推出过自己的网关产品,浪潮存储曾经也是其中之一,过去两年在金融、政府、教育等行业出货数百套,nas功能主要应用在办公和视频文件等场景。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企业可以根据预算和业务场景,选择是否配备nas网关,如果业务暂时用不到nas功能,就可以先不配备,等需要的时候再行购置,资金配置比较灵活。
但是,san和nas融为一体的存储系统架构,相比nas网关,在资源使用效率方面更胜一筹。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采用nas和san完全并行的设计方式,实现nas和san在数据资源分配和管理平面上融合。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底层硬盘空间完全共享,可基于inraid进行统一管理,提升存储资源使用效率;同时,由于san和nas的一体化融合,给前端业务场景带来较大的适配空间,一套智能存储系统可以承载数据一致性要求苛刻的关键业务,也可以承载非结构化的文件业务,堪称业务场景“百搭”。
【浪潮智能存储g2平台的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不仅使得底层数据资源完全共享,更为难得的是今后高级功能将实现共享。
nas总容量32pb
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的好处,经过刚才一番分析,大家想必已经了解了一些。但这还不够,企业用户可能希望通过一些数据,来检验浪潮智能存储的nas功能的是否足够强大。
“浪潮智能存储支持的最大文件系统数量近万,每个文件系统的最大文件数是264,单个文件最大容量是256tb,这样一来浪潮智能存储支持的nas总容量是32pb”,翟爽介绍。如此大容量的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可满足企业级应用中海量文件系统的储存需求。
互联网+、智慧城市的推动下,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是必然趋势。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科研、isp/asp、idc、web/e-mail服务器集群、金融/保险、电信、cad、医药系统、印刷、网络音视频vod点播等诸多领域。有一点可以肯定,浪潮智能存储通过san和nas一体化智能融合,会快速向各个行业渗透,推动企业业务智能化创新。

FPGA开发要掌握的六大基础知识(3)
在CES 2018上 Navya发布纯电动汽车并具备了高阶自动驾驶能力
国内汽车发动机格局 内外兼修方能谋增长
盘点一下MLCC到底失效在了哪里
为何半导体和面板行业需要加热马甲
智能存储G2平台,让SAN和NAS在一起
浅谈hightec的编译链接文件
半导体增速变缓?国产MCU厂商爱普特激流勇进 破局突围
无线传感器概述与应用
继电器的正确接线方法详解
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功能
联想S5手机拆机
智能手枪是否真的智能?
基于区块链ASC分布式社群生态基础设施
赛博朋克元素——斜拉桥智慧施工数字孪生
芯盾时代成功中标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reeze的FPGA低功耗设计
一加5什么时候上市?一加5手机最新消息:今晚十点一加手机5搞大事情,刘作虎曝光一加5价格4000+?
三星Exynos9810荣获CES2018创新奖 ARM都为它点赞
区块链对广告和营销的改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