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了解特斯拉的技术迭代以及集成度较高的热管理技术,今天我们针对特斯拉初代和第二代热管理系统做简单介绍。
特斯拉第一代热管理系统
系统架构原理图
第一代热管理系统应用在model s和model x上,共有三个回路:空调回路,电池回路,电机回路;主要区别主要是model s乘员舱采暖依靠a-ptc,model x将a-ptc更换为暖风,依靠电池回路中的w-ptc加热乘员舱。该方案通过一个四通阀,将电机热管理回路与电池热管理回路串联,并依赖多通阀的特性来切换不同回路的串并联,将电机热管理回路中的高温冷媒导入到低温电池回路中,对电池包进行加热。
国内厂商早期热管理技术普遍将电机、电池、汽车空调3大回路并联(如蔚来es8、小鹏g3),直到2018年以后的第一代技术时才通过加入四通阀/三通阀将电机冷却回路和电池回路串联起来,实现电机余 热回收的功能。然而,特斯拉在 2013 年上市的 model s中已设计出了这一功能。
系统模式循环图
空调回路
通过制冷循环实现乘员舱制冷
通过空气ptc实现乘员舱制热
电池回路-制冷循环
通过chiller一侧制冷剂循环与电池冷却液回路耦合吸收电池中的热量,降低电池温度
电池回路-采暖循环1
通过水ptc加热实现电池升温
电池回路-采暖循环2
通过电驱余热+水ptc加热实现电池升温
电驱回路-制冷循环1(小循环)
基于冷却液较大的比热值,通过电驱回路自循环维持电驱系统温度
电驱回路-制冷循环2(小循环)
基于冷却液较大的比热值,和电池及保温层吸热,维持电驱系统温度,循环与电池采暖循环2一致
电驱回路-制冷循环3(大循环)
通过低温散热器向环境中散热保证电驱系统温度不会过高
特斯拉第二代热管理系统
第二代热管理系统应用在model 3车型上,相比一第一代系统,第二代系统使用了supper bottle集成阀体,通过将2个电子水泵、1个 chiller、1个三通阀和1个四通阀组装在一起,实现了热管理回路中阀、泵、交换器的初步集成,能够极大地节省回路中不必要的阀体和泵体数量以节省成本,简化管路结构以降低整车质量。
在model 3的系统中,特斯拉还可以通过优化管路设计,将adas控制器和电池包管理模块整合入冷却回路中,并且加入油冷模块来辅助冷却,大幅提高热管理效率。
第二代系统另外一个技术两点则是使用电机堵转制热技术取代w-ptc产生热量,满足电池的加热需求。
相较于model s 节省了:1个w-ptc、1个电子水泵、1个膨胀水壶、1个三通阀、1个 冷凝器、2个电子风扇,还有部分管路。
系统架构图
系统模式循环图
空调回路
通过制冷循环实现乘员舱制冷
通过空气ptc实现乘员舱制热
电池回路-电池制冷循环
通过chiller一侧制冷剂循环与电池冷却液回路耦合吸收电池中的热量,降低电池温度
电池回路-制热循环
在加热模式下,电池和功率电子的回路串联在一起,并旁路主的散热器,使得热量集聚。当电池需要加热的时候,冷却液被泵送到后方的管理模块,进入驱动单元中的油冷却热交换器以获取热量,通过集成阀从散热器转移并直接通过冷却器来加热电池。特斯拉实际上利用电机堵转产生大量的热量来加热电池,可以省一个水热加热器。
电驱回路-制冷循环1(小循环)
制冷循环2即电池采暖循环
电驱回路-制冷循环2(大循环)
特斯拉第三代热管理系统
model y上使用了第三代热管理系统, 四大亮点技术:
(1)阀体集成技术
(2)电机堵转技术
(3)智能热管理算法
(4)多功能热泵技术
零售商可以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
传感器-排气温度
篦冷机轴磨损如何修复
无刷电机厂家推荐的BLDC80实验室搅拌器电机
不同驱动技术下的触觉反馈
特斯拉初代和第二代热管理系统
360N5S最新消息:360N5S十点正式开售,集颜值性能于一身!更好,没有尽头售价仅需1699元
销量低迷的苹果HomePod真的是最蠢的智能音箱吗?
一种新型的可拉伸硅集成电路
探究关于RFID在可信计算平台中的接入的可行方案
三星S11+渲染图曝光拥有后置五摄支持5倍光学变焦和100倍混合变焦
为什么鼓噪了20多年的物联网市场一直没有爆发?
认识Cisco Packet Tracer思科模拟器
比亚迪打响英国第一枪 逐渐推广到全球
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趋势展望
FPGA的BOOTH算法计算过程
智能世界的罗马是怎样建成的?数字基建永不停歇
中国铁塔邹勇表示5G室内覆盖将面临三大挑战
小米6领衔,春季新旗舰哪款是你的菜
TDK开发出具有ESD保护功能陷波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