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0时30分,山西吕梁供电公司二次运检中心电气试验三班员工李扬在220千伏汾阳变电站对设备开展红外测温。在工作现场,他手持红外热成像仪,扫描设备实物id、拍摄设备图谱。回到办公室,他利用红外检测智能运检平台,一键导入红外热成像仪的红外图谱和数据,仅用10分钟便将采集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完毕。
以前,变电站红外检测工作需要一名员工拍摄设备图谱,另外一名员工拿纸笔记录时间、地点、拍摄图谱和设备相对应的数据。变电站里设备多,员工需要扫描全部重要设备、连接点,在1个220千伏变电站开展一次红外测温需要拍摄红外图谱260张左右。
李扬说:“红外测温一般在晚上进行。员工手动登记信息不仅时间较长,而且容易出现错误。现在,我们借助自研发的软件,实现了设备信息和测温图片的自动关联。”
现场测温只是红外测温的第一个环节,整理测温数据才是“重头戏”。员工回到办公室,需要导出红外图谱,人工对拍摄回来的图谱命名、归档和分析。员工完成1个变电站现场的红外测温和数据处理工作需要2天。2017年年底,在一次业务讨论中,二次运检中心试验技术创新团队队长李树才提出:开发一种具备红外图谱重命名、自动化开展数据归档和分析等功能的装置,就能节约大量的人工和时间。为此,二次运检中心试验技术创新团队多次开展讨论,确定了以智能化手段代替传统人工重复劳动的思路。
2019年6月份,在李树才的带领下,试验技术创新团队研发出“红外图谱处理一体化平台”,实现红外测温现场数据的批量自动处理、缺陷的自动分析、报告一键生成以及检测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将原来需要十几个小时的人工开展红外图谱重命名、归档和数据分析时间缩短到了10分钟以内。
2020年1月份,李树才带领大家开发“红外测温现场数据记录系统”,实现了现场设备信息和红外图谱的自动对应。利用这个系统,一个人就能完成现场红外测温,大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2020年4月份,试验技术创新团队集成“红外图谱处理一体化平台”和“红外测温现场数据记录系统”,建成红外检测智能运检平台。这个系统解决了数据和设备编号不对应的问题,使数据错误率从原来的4%降低到0.3%。
红外检测智能运检平台于2020年4月10日在220千伏孝义变电站第一次投入使用,目前承担15座220千伏变电站、35座110千伏变电站的红外测温工作。从去年4月10日至今,该平台准确判断缺陷258条,将每个变电站的红外测温时间缩短了22小时,年缩短红外测温时间1100小时,累计节省各类材料费用、人工成本30余万元。
投射电容式触摸集成到设备的设计和应用挑战
D-PHY MIPI双相机/双显示屏应用中的模拟开关
全球第四大车企 品牌确定Stellantis
意法半导体推出50W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清易CG-78静力水准仪一体化设计压差式测量
利用红外检测智能运检平台,一键导入红外热成像仪的红外图谱和数据
TRI推出高性能3D AXI
DEKRA德凯大湾区AIoT实验室获全球首批Wi-Fi 7认证资质
物联网LoRa制式误区解读
DVD刻录机购买指南
IBM开发新技术,手机将可以识别假药和假钻石?
手持吸尘器十大排名最新情况,口碑绝佳的手持吸尘器都在这里
小米或已经在测试80W无线快充
可穿戴式汗液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无线数字会议系统在远程工作中的应用与挑战
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安裝以及特性的简单介绍
ModBus RTU与ModBus TCP通信协议详解
新规则引领希望 无人机开始涌入商业市场
realme将在明年发布100款以上的AIoT产品
NFT链游平台系统开发:NFT数字藏品交易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