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6测评:用起来的实际效果,看完你就知道要不要买了!

自小米6上市,各大销售网点便一扫而空,在第一时间拿到小米6的小编到今天为止也用了一段时间了,接下来,小编就来搞搞事情,测评一下这部匠心之作的实际使用体验。
小米6参数信息:
骁龙835处理器
adreno 540 gpu
lpddr4x 6gb内存
闪存为ufs的64gb和128gb可选
1200万后置双摄+800万前置相机
3350毫安电池容量,支持qc3.0快充
外观设计:
前置2.5d玻璃和后置3d玻璃的设计,由于后盖上下部分也有曲度,所以官方称之为4曲面。这也就是3d曲面的改进版。前置2.5d虽然弧度不大,前置玻璃和后盖的衔接过渡还算舒服,不会有明显硌手的感觉,后盖曲面的弧度设计,加上手机本身比较重,使得小米6整机的握感很舒服。 上几张实拍图
屏幕&显示:
小米6的屏幕采用了5.15寸1080p的jdi屏幕,亮度可达600尼特,亮度为1尼特,支持阳光屏和夜光屏。在白天光照强烈的室外使用,依然可以清晰的显示,而此时查看亮度值,小米6显然已经飙到了值。在晚上熄灯后,这个1尼特的亮度真的得给好评,亮度足够低,再加上护眼模式的加持,使用手机不会那么的刺眼。给喜欢熬夜玩手机的小伙伴提供了一个挺好的选择。虽然亮度足够低,但是还是不建议晚上熄灯后长时间玩手机。你懂的。。。
充电速度:
小米6标配qc3.0快充,功率为18w,这次没有用上的qc4快充,实在还是挺遗憾的。电量为13%开始充电,10分钟充电16%,30分钟充电51%,80分钟充满。 充电条件:后台全清,手机重启后开始充电,无网络连接,全程息屏充电!(除了查看电量亮屏几次) 这充电速度基本属于qc3.0的正常速度!
小米6充电速度测试
续航&发热:本人中度使用,使用完全没有问题。续航情况直接看下图。
小米6续航图
至于发热,小米6的发热情况控制得还是挺不错的,日常使用不会有明显烫手的感觉,个人对于这个发热情况是挺满意的。就是边充电边玩的时候,温度就飙升起来了,温度达到了45°,拿在手上着实烫手,所以还是不建议边充电边玩。针对于网友们关心的充电重启现象,刚拿到机子的时候没有出现过,但是在后面的充电情况中,出现过两次的充电重启。希望小米官方尽快解决充电重启这个问题。
系统&性能:性能方面,直接看下图的geekbench4跑分,androbench读写速度测试以及娱乐兔跑分
androbench读写速度测试
娱乐兔跑分
日常使用中,应用打开和app切换都比较流畅,加上我自己把过渡动画速度调节为0.5x,后台开着的应用几乎都是秒开,没有丝毫的延迟。贼爽了,你们也可以试试。至于系统,miui,作为国产三大定制系统之一。尽管系统里有广告的出现,但是miui本身的全面性和易用性,的确是值得称赞的。不过有一点需要吐槽的是,miui的ui的确应该需要重新设计下,挺平淡无奇的,虽然不丑,但是谈不上好看。
相机&成像:
后置主摄像头采用了索尼的imx386并配备四轴光学防抖,副摄像头采用了三星的s5k3m3。具体成像看样张,这几组照片中, iphone拍出来的样张是比较接近真实的,但是总感觉小米6拍出来的照片更加好看,但是还是小米的绿。。。至于好不好看你们来评判吧,直接上样张(小米6和iphone7对比)左边为小米6,右边为 iphone7 ,均已开启hdr。
外放音质:
虽然有双扬声器,但是播放的效果没有感觉的那么好,声音没有那么洪亮,也没有那种立体声的效果。外放效果中规中矩吧!
总结:
如果你能接受没有qc4快充,如果你能忍受miui的广告困扰。2499起的售价,的续航,观感不错的屏幕,强悍的性能。这是迄今为止能买到的的骁龙835机器,同时也是各方面表现 最均衡的手机。

加速度传感器测速原理及电路图
智原与英飞凌联手推出联电40uLP SONOS eFlash平台
便携式迷你电视C&C潮TV产品性能功能介绍
深度视觉系统解决方案|多相机检测|高速视觉检测|视觉引导定位
三星全新电视即将发布,彻底消除了物理边框
小米6测评:用起来的实际效果,看完你就知道要不要买了!
GGII:2025国内锂电中段装配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245亿元
全球首列由光电磁数字化导向的胶轮低地板列车正式发布
HTC Vive专属无线套件,TPCAST Vive让VR体验从此再无线材束缚!
最具人气的6部智能手机盘点,你准备入手哪台?
Thread协议能否一统智能家居市场?
苹果已着手进行新一代A15系列处理器开发
华为数据中心能源获“年度最佳数据中心设施供应商”
华为荣耀V9评测:荣耀V9比拼华为荣耀Note8,大屏幕大内存你想挥霍谁?
区块链必将会成为社会发展与治理的工具之一
网约车相关政策发布,油转电相关规定受重视
工地扬尘防控设备在线扬尘监测设备
恒讯科技带大家深入理解:WebSocket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微电子技术应用实例及应用领域分析
“预见”6G新未来:通感一体化—传递信息无数,感知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