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确认受到美国出口限制的公告,让中芯国际(688981.sh)陷入漩涡中。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记者 李静
“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向中芯国际继续供货。”10月10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确定被美国出口限制,这可能短期内会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带来一些冲击。
10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半导体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王金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对全球半导体市场产业链都会有影响。一方面,对美国的半导体上下游公司也会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转单的现象,这会加剧其他的代工厂产能更为紧张,导致涨价和交货期延后,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复苏和发展不利。”
10月9日,中芯国际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仍未收到关于“制裁”的官方的文件告知,公司生产经营也都十分正常,相关影响正在评估之中。 事实上,中芯国际虽连续遭到利空打压,但也有观点认为这加速了芯片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进程。 近日,东吴证券研报认为,虽短期来看,中芯国际正常生产压力增大,可能缩减全年资本支出,后续国产设备的入场也会受影响。 但长期来看,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加强,将进一步加强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全面国产化决心,本土代工厂设备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10月12日,a股半导体板块集体走强,截至收盘,半导体行业指数上涨4.47%。中芯国际(00981.hk)港股报20.60港元/股,大涨11.47%。其a股则报收57.41元/股,大涨12.70%。 “在资本的推动下,以及机会窗口拉大了国产芯片的需求,所以对他们来讲反而是利好 。”10月12日,芯片元器件交易平台“芯片超人”创始人兼ceo姜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很多相关厂家为了供应链安全的考虑,会找一些国内的芯片替代,随着国内芯片排队上市,用资金吸引了不少国际型人才。
原材料供应将受影响
10月9日,中芯国际发布关于美国出口限制的进一步说明公告。
中芯国际表示,经过多日与供货商进行询问和讨论后,公司知悉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已根据美国出口管制相关条例向部分供货商发出信函,对于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向中芯国际继续供货。 “针对出口限制,公司和美国工业与安全局已经展开了初步交流,将继续积极与美国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 ”中芯国际表示。
9月27日,中芯国际在港交所通过公告形式表明,中芯国际只为民用和商用的终端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 事实上,即便中芯国际最终被实施“出口限制”,但这与被列入“实体清单”仍有区别,中芯国际的美国供应商在给中芯国际供货时仍有通过申请许可证的可能。
“实际上,美国对外的出口限制一直都存在。中芯国际在以前进口美国设备厂商的设备和原材料本身就需要向美国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等四个单位申请许可。因为中芯国际信誉很好,所以也比较顺利。”王金桃解释道。
不过,随着此次美国对中芯国际出口限制决定的升级,中芯国际申请许可的产品范围或许会进一步扩大,申请许可的难度和周期可能会加长。
中芯国际表示,正在评估该出口限制对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基于部分自美国出口的设备、配件及原材料供货期会延长或有不准确性,对于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可能会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美国半导体市场受冲击
中芯国际是晶圆代工厂,处于产业链的中游。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其需要上游设备和原材料支持,否则无法生产。 “像国内的中芯国际、华宏半导体、华润微电子,做比较先进的芯片,大部分设备都是美国或者日本的机台,比如美国的lam research等。 ”10月10日,曾在国内大型晶圆厂,如今在知名半导体材料公司工作的林奇(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美国对设备和原材料出口限制一旦加剧,中芯国际自身设备供应可能会受影响。
9月8日,国融证券发布研报表示,一旦美国对中芯国际采取进一步严厉措施,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上游供应商、下游产业链完全被美方管制,需要得到许可才能正常供货,其先进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可能面临很大压力。 不过,相关的限制同样会使得美国芯片行业难以独善其身。
中芯国际上游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供应商,中游包括晶圆代工、半导体制造厂商,下游包括ic封测及各类ic设计公司。 多位业内人士与专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美国对中芯国际采取更为严格的出口管控措施,短期内不仅对中芯国际本身,对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都会造成冲击。
9月19日,据国内媒体消息,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强调中芯国际对美国芯片产业链的重要性,提醒若“失去”中芯国际,将导致美国半导体产业每年蒙受50亿美元的损失。 王金桃表示,中国半导体市场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占很大份额,包括进口设备和原材料,每年花费金额非常大,如果美国半导体公司丢掉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也较为不利。
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对于中芯国际而言,其主要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多数为境外的公司,分别来自于日本、韩国、荷兰、美国等国家。 林奇直言,晶圆厂生产线上的设备想要顺利运转,目前离不来设备厂商的支持。 “已经买了的设备,大部分是两年的售后服务,国外厂商两年之内提供免费服务,两年之后,再做调试就需要支付费用。如果设备在硬件方面出现问题,有些国产化的硬件可以做替换 。 ”林奇坦言,目前的难度在于软件方面。
“设备厂商软件部分的核心编程资料是保密的。 如果出现软件卡顿,需要设备厂商工程师优化程序和软件参数等方面,这方面的技术我们还未掌握。 ”林奇表示,国内厂商生产的设备和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
此外,据媒体消息,中芯国际正在进行相关储备,向美、欧、日本上游供应商采购的规模,已超越2020年全年需求,采购项目包含蚀刻、微影与晶圆清洗机等制程设备、测试机台,而用于维持设备运作的相关耗材采购量,也都超过一年所需。
据林奇透露,近期中芯国际也在向一些厂家要求提供光刻胶去除剂等原材料。 事实上,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替代正加速进行。 “除了设备上的光刻机和个别原材料的情况,其他设备和原材料国产化替代进展都还不错,要满足中芯国际的n+1制程还是有希望的 。 ”王金桃表示。 相关研报提到,中芯国际目前的产业链涉及一些a股上市公司,比如,北方华创(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sh)研发生产刻蚀机; 上游半导体材料中的抛光材料有安集科技(688019.sh)和鼎龙股份(300054.sz); 下游封测由长电科技(600584.sh)、通富微电(002156.sz)等公司设计。
“美国的限制短期内会对中芯国际和相关产业链产生影响,但中长期来看,不会改变国内芯片发展的趋势 。 ”林奇表示。 中航证券此前发布研报认为,长期来看,摆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符合我国产业链转型的发展需求,相关的限制反向促进我国国产替代的不断发展。
高速数字电路设计
vivo X60系列推出老照片修复新功能
我国光通信技术有待提升,光子芯片应用前景广阔
音圈电机模组装配时应该注意什么
都是科技与狠活儿 工业软件如何“云端漫步”?
芯片产业链加速国产化
英特尔的芯片工艺已彻底掉队?
蒸汽流量测量不准确的2大原因 流量仪表如何正确选型
新年礼物有哪些比较好的数码产品,2021年科技数码产品大盘点
为了满足FPGA的电源要求
开拓开拓新品类,VR眼镜则是华为在5G时代的另一个野心
二合一防雷器安装方法_二合一防雷器安装注意事项
永不卡顿?华为COO亲自建议,华为P10买6+64不如买4+128!
接口性能优化的11个小技巧,大家务必掌握!
AS1V H00可编程霍尔电流传感器在交流变频调速中的应用及介绍
借用模拟/数字混合控制器加强电源管理设计
Bosch欲打造物联网云网络
磁传感器IC地位谁最牛!Allegro再次发布创新的AxMR技术
通过利用光电耦合器件可靠地实现信号隔离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深度剖析BJT晶体管的工作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