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noma技术,就是non-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的简称,技术geek 们一定不陌生:作为一大探究热点正在5gnr方面如火如荼的展开着,优点有二:
1.上行的链路级的流量以及支持过载的能力增强了;
2.在给定系统中断的情况下的包到达率增强了。
noma技术主要针对的是上行的非正交多接入,至少对mmtc的场景是这样的。
为了对抗非正交传输之间的干扰,发送端会采用一些扩频机制(线性或非线性,有或无稀疏)和交织技术常常被使用以提升性能。
关于3gpp里面关于noma主要聚焦于以下几点,我总结了一下,有兴趣的同学参见38.812
• noma可以应用于grant-based的和grant-free的传输。
• noma的优势,特别是在grant-free传输的情况下,可能完成各种各样的用例,包括:embb、urllc、mmtc。
• 在rrc-connected状态下,它节省了调度请求过程,并假设ue已事先完成了上行同步。
• 在rrc-inactive状态下,数据可以在没有rach程序的情况下传输。
• 这么节省信令开销的方式自然会节省能源消耗,减少延迟,提高系统容量。
• noma可以同时使uu 口和side link受益。
稍微解释一下关于grant-based的和grant-free的概念
举个栗子~
在lte的传统网络当中 ,我们假设一个上行接入的过程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grant—based的过程,也就是说在ue向基站发了scheduling request(sr)之后要等待基站的scheduling grant (sg)才能对ue分配资源。那么对应的,grant-free的网络中handshaking的过程被省略了。
继续回到noma的话题:
transmit processing:
receiver processing:
关于noma 主要的讨论点:
• harq,包括传输方案、反馈方案和组合方案。
• 链路自适应ma签名分配/选择。
• 同步和异步操作。
• 正交和非正交多通道之间的自适应。
• 对于链路级别和系统级评估,比较的基准是ofdm的多接入。
• 对于现实中的tx/rx建模,包括潜在的papr问题、信道估计误差、功率控制精度、碰撞等。
对noma阵营中具体细节,每个厂家站不同的技术,如下表所示:
日本5gmf白皮书对未来网络的构想是这样的:
如果想达到这样一个打破传统通信网络藩篱,面向智能的iot网络,关于如何减少时延等图中几大指标这样问题的研究就是停不下来的,因此关于noma,上面提到的全都是待研究的热点问题,3gpp会议在进行,议题的结论也在不断更新,敬请期待~
美国因美纳与三诺生物传感达成战略合作,推进芯片扫描仪国产化
Exar推出支持UART系列产品的高级开发工具
波音新中型客机NMA将成为波音在B787之后第一款全新设计的飞机
AI又完成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挑战
“一路向西”的终端厂商,需要“贵人”扶持
深度探究3GPP里的NOMA技术
微软HoloLens又进步 增加触觉体验
速看!EAEU发布EAC认证法规修正案
什么是bonding(芯片打线及邦定)
网上现电信版网络电话 每分钟仅0.13-0.15元
Intel披露一种新的CPU安全漏洞
单圈与多圈伺服电机编码器的区别有哪些?
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_原因是什么
突破停滞僵局 2016年触控笔记本渗透率将达35%
超越100G速率的相干光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
船尾轴密封位腐蚀磨损的修复方法
运维发展其实和各种技术更新是密不可分
元宇宙的五个应用场景 元宇宙的发展前景
光合强度测定仪概述及特点
1620-H-W-T一次性血压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