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会具体介绍一下,从2g到5g,核心网的发展演进过程,以及其中的思路。尤其会重点说一说,马上进入5g时代了,我们的核心网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首先我们从2g开始说起吧。
当年小编刚刚入职的时候,学习的就是2g核心网。
那时候的核心网设备,是这样的:
中兴2g核心网设备
大大宽宽的机柜,有好几层机框,然后每层机框插了很多的单板。单板很薄很轻,面板是塑料的,很容易坏。
翻了半天电脑,找来一张当时培训机房的珍贵照片
这个设备,名字就叫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网络架构图:
2g网络架构
可以看出来,组网非常简单,msc就是核心网的最主要设备。hlr、eir和用户身份有关,用于鉴权。
注意:之所以图上面写的是“msc/vlr”,是因为vlr是一个功能实体,但是物理上,vlr和msc是同一个硬件设备。相当于一个设备实现了两个角色,所以画在一起。hlr/auc也是如此,hlr和auc物理合一。
后来,到了2.5g。是的没错,2g和3g之间,还有一个2.5g——就是gprs。
在之前2g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基础上,有了gprs,就开始有了数据(上网)业务。
于是,核心网有了大变化,开始有了ps核心网。ps,packet switch,分组交换,包交换。
红色部分为ps交换
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
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网关gprs支持节点
sgsn和ggsn都是为了实现gprs数据业务
很快,基站部分跟着变,2.5g到了3g,网络结构变成了这样:
(为了简单,hlr等网元我就没画了)
3g基站,由rnc和nodeb组成。
到了3g阶段,设备商的硬件平台进行彻底变革升级。以中兴设备为例,就从以前2g的v1平台,变成了3g的v3平台。
中兴v3硬件平台机架
机架内部
(单板比2g重,而且面板都是金属的了)
机框后侧
(主要是提供网线、时钟线、信号线接口)
大家不要小看了硬件平台,实际上,就像最开始华为的c&c08、中兴的zxj10一样,设备商自家的很多不同业务的设备,都是基于同一个硬件平台进行开发的。不可能每个设备都单独开发硬件平台,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不利于生产和维护。
稳定可靠且处理能力强大的硬件平台,是产品的基石。
3g除了硬件变化和网元变化之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思路变化。其中之一,就是ip化。
以前是tdm电路,就是e1线,中继电路。
粗重的e1线缆
ip化,就是tcp/ip,以太网。网线、光纤开始大量投入使用,设备的外部接口和内部通讯,都开始围绕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
中兴v3硬件平台上的光纤
第二个思路变化,就是分离。
具体来说,就是网元设备的功能开始细化,不再是一个设备集成多个功能,而是拆分开,各司其事。
在3g阶段,是分离的第一步,叫做承载和控制分离。
在通信系统里面,说白了,就两个(平)面,用户面和控制面。如果不能理解两个面,就无法理解通信系统。
用户面,就是用户的实际业务数据,就是你的语音数据,视频流数据之类的。
而控制面,是为了管理数据走向的信令、命令。
这两个面,在通信设备内部,就相当于两个不同的系统,
2g时代,用户面和控制面没有明显分开。3g时代,把两个面进行了分离。
接着,sgsn变成mme,ggsn变成sgw/pgw,也就演进成了4g核心网:
4g lte网络架构
(注意,基站里面的rnc没有了,为了实现扁平化,功能一部分给了核心网,一部分给了enodeb)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
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
pgw:pdn gateway,pdn网关
演进到4g核心网之前,硬件平台也提前升级了。
还是以中兴为例,开始启用atca/etca平台(后来mme就用了它),还有xgw t8000平台(后面pgw和sgw用了它,pgw和sgw物理上是一体的)。
中兴atca机框
atca: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先进电信计算架构
etca:enhanced atca,增强型atca
中兴xgw(t8000)硬件平台
其实就是一个大路由器
在3g到4g的过程中,ims出现了,取代传统cs(也就是msc那些),提供更强大的多媒体服务(语音、图片短信、视频电话等)。ims,使用的也主要是atca平台。
前面所说的v3平台,实际上很像一个电脑,有处理器(mp单板),有网卡(以太网接口卡,光纤接口卡)。而v4的atca平台,更像一台电脑了,前面你也看到了,名字就叫“先进电信计算平台”,也就是“电信服务器”嘛。
确切说,atca里面的业务处理单板,本身就是一台单板造型的“小型化电脑”,有处理器、内存、硬盘,我们俗称“刀片”。
atca业务处理板——“刀片”
(没找到中兴的,只能放个华为的)
既然都走到这一步,原来的专用硬件,越做越像it机房里面的x86通用服务器,那么,不如干脆直接用x86服务器吧。
于是乎,虚拟化时代,就到来了。
虚拟化,就是网元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
说白了,硬件上,直接采用hp、ibm等it厂家的x86平台通用服务器(目前以刀片服务器为主,节约空间,也够用)。
软件上,设备商基于openstack这样的开源平台,开发自己的虚拟化平台,把以前的核心网网元,“种植”在这个平台之上。
网元功能软件与硬件实体资源分离
注意了,虚拟化平台不等于5g核心网。也就是说,并不是只有5g才能用虚拟化平台。也不是用了虚拟化平台,就是5g。
按照惯例,设备商先在虚拟化平台部署4g核心网,也就是,在为后面5g做准备,提前实验。
硬件平台,永远都会提前准备。
好了,上面说了5g核心网的硬件平台,接下来,我们仔细说说5g核心网的架构。
到了5g,网络逻辑结构彻底改变了。
5g核心网,采用的是sba架构(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即基于服务的架构)。名字比较好记,呵呵…
sba架构,基于云原生构架设计,借鉴了it领域的“微服务”理念。
把原来具有多个功能的整体,分拆为多个具有独自功能的个体。每个个体,实现自己的微服务。
单体式架构(monolithic)→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这样的变化,会有一个明显的外部表现,就是网元大量增加了。
红色虚线内为5g核心网
除了upf之外,都是控制面
这些网元看上去很多,实际上,硬件都是在虚拟化平台里面虚拟出来的。这样一来,非常容易扩容、缩容,也非常容易升级、割接,相互之间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核心网工程师的福音)。
简而言之,5g核心网就是模块化、软件化。
5g核心网之所以要模块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切片”。
很多人觉得“切片”很难,其实并非如此。
切片,就是“多种人格”。同一样东西,具有不同的特性,以应对不同的场景,也有点像“瑞士军刀”。
5g是一个天下一统的网络,通吃所有用户。设计之初,就需要它应对各种需求。这些需求,被整理为三大应用场景。
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
人与人之间通信,人类上网,主要用这个。
mmtc(海量物联网通信)
物联网主要用这个。
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
主要用于智能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类上网需要很快的网速,车联网、vr/ar需要很低的延时,智能抄表这样的物联网,需要更大的覆盖和更多的连接。5g网络,统统都要满足。
既然网络用途不同,当然要见招拆招。以一个死板的固定网络结构去应对,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拆分成模块,灵活组队,才能搞定。
网络切片
例如,在低时延的场景中(例如自动驾驶),核心网的部分功能,就要更靠近用户,放在基站那边,这就是“下沉”。
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到了mec
下沉不仅可以保证“低时延”,更能够节约成本,所以,是5g的一个杀手锏。
以上,就是从2g到5g,核心网整个的演进过程和思路。并不难理解吧?
简单概括,就是拆分、拆分、再拆分,软件、软件、更软件。
在将来,核心网的硬件和it行业的硬件一样。而核心网的软件,就变成手机上面的app一样。
所以,亲爱的核心网工程师们,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么转it运维,要么,就只能……
以上文章来源网络,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对话题有不同见解的欢迎一起讨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唯一覆盖中国和欧美运营商认证服务机构;业内最为优秀第三方认证服务商之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入库:┆移动┆联通┆电信┆中国广电┆
欧美:┆gcf┆ptcrb┆vzw┆att┆tmo┆fcc┆
中国:┆ccc┆srrc┆cta┆
号码:┆imei┆mac┆meid┆ean┆
长安、江淮勇夺2021 i-VISTA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金银牌
揭开电池管理系统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探究系统架构
英特尔、FPGA、重庆这三者到底能产生怎样的火花
如何保护区块链
牙科针针管刚性测试仪
从2G到5G,核心网,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英创信息技术EM9170工控主板的音频播放介绍
HTC被指控违反了英国法院的一项裁决将在英国下架所有手机
几种Qt种延时处理方法
MK-302语音数据自适应透传模块技术研究与应用
狂风暴雨!苹果!三星!华为!小米!
5g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5g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什么是压力露点_压力露点简介
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贯穿研发验证到产线测试的智能测试方案
STM32H5开发(5)----串口打印配置
5.8G雷达存在感应芯片和解决方案与应用场景及实测
5月的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上牌分析
飞思卡尔半导体推出汽车微控制器产品线S32K
英创信息技术Linux工控主板3G无线上网应用示例
将人工智能推向边缘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