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面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显示设备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可视角度等诸多效果,电视机产品亦然,液晶等离子两大主要阵营分别采用不同国籍的lcd和pdp面板,考虑到等离子技术的受众,我们暂且将后者放下,只谈一谈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与液晶电视联系密切,它的产量、优劣、改良速度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都直接关系着液晶电视自身的质量、价格、更新幅度和市场走向,一台液晶电视的成本预算集中表现在采用何种液晶面板上。
我们知道,国产电视的价格普遍低于进口品牌,抛开工艺设计、技术条件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面板原材的优劣是产品定价的决定性指标。那么,市面上有哪些面板?厂商/电视品牌分布情况?有何评定标准?如何鉴别面板的优劣?下文有简单的知识普及,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液晶面板的类型(一)
目前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商主要为三星、lg-philips、友达、奇美等,由于各家的技术差异,面板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tn面板、va面板、ips面板以及cpa面板(asv面板),你肯定也听说过tft面板,其实,上面这些板子都属于tft范畴。
tn面板
tn全称为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面板,低廉的生产成本使tn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入门级液晶面板,中低端显示设备中还常常看到,不过在电视领域的应用已经很少了。
tn的不足是先天性的,作为6bit面板,它只能显示红/绿/蓝各64色,局限在0到252灰阶的三原色,最大实际色彩仅有262.144种,最后的色彩显示数是16.2m色,还未达到16.7m真彩色;另外tn这种板子想要提高对比度难度较大,直接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色彩单薄,还原能力差,过渡不自然;tn为软屏,用手划会出现水波纹。
tn的优点是由于输出灰阶级数较少,液晶分子偏转速度快,响应时间容易提高;生产成本低廉。改良后的tn+film面板可视角度有所提升,还可以通过“抖动”技术使其获得超过1600万种色彩的表现能力,三星b-tn(best-tn)面板就是个好例子。
va面板
va全称为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对齐)面板,是比tn更先进的8bit广视角面板,可以提供16.7m色彩和大可视角度,当然价格也要贵一些,是目前液晶电视最常使用到的软屏面板。
va面板的正面(正视)对比度最高,但是屏幕的均匀度不够好,往往会发生颜色漂移。锐利的文本是它的杀手锏,黑白对比度表现也很好。va面板可分为由富士通主导的mva面板和由三星开发的pva面板,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改良。
富士通mva技术(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广视角液晶面板技术。这类面板可以提供更大的可视角度,通常可达到170°。***奇美电子、友达光电等面板厂商都采用了这项技术,改良后的p-mva面板可视角度可达接近水平的178°,并且灰阶响应时间可以达到8ms以下。
三星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技术同样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它是mva技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综合素质已经全面超过后者,而改良型的s-pva已经可以和p-mva并驾齐驱,获得极宽的可视角度和越来越快的响应时间。
液晶面板的类型(二)
ips面板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面板技术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术,俗称“super tft”,是tft目前唯一的硬屏面板,发展至今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宽广,采用ips硬屏的产品一般定位都较高。
ips这类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个面上,而非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
那么,ips面板的优劣势就很明显了:可视角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色彩还原准确;存在漏光问题,黑色纯度没有va表现得好,需要依靠光学膜进行补偿。目前ips面板主要由lg-philips生产。
cpa面板(asv面板)
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广视角技术,cpa面板严格来说也属于va阵营,各液晶分子朝着中心电极呈放射的焰火状排列。由于像素电极上的电场是连续变化的,所以这种广视角模式被称为“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
cpa由“液晶之父”夏普主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日本原装面板”“夏普asv”其实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广视角技术,所谓asv是tn+film、va、cpa技术产品的统称。也就是说,夏普aquos电视未必就是自己生产的cpa模式液晶面板,也有可能使用其他厂家的液晶面板。所以所谓“asv液晶面板”很可能不是“日本原装”,大家一定要注意。
夏普cpa面板色彩还原真实、可视角度优秀、图像细腻,显示效果在目前来看实属顶级,价格昂贵,并且夏普很少向其他厂商出售cpa面板,技术比较封闭,这恐怕也是夏普aquos液晶电视价格居高临下的一大因素。
此外,例如nec的extraview技术、松下的ocb技术、现代的ffs技术等,目前应用范畴很窄,只出现在自家的设备上,这些技术都是对旧的tft面板的改进,提供更大的可视角度和更快的响应时间。
关于面板厂商/电视品牌的分布情况
目前成熟的大型面板商仍然集中在亚洲地区,主要分布韩、日、台三区域,又以韩国三星lg开发的高新产品马首是瞻,虽然近几年面板产业略显疲态,需求下滑,不过魁首位置很难撼动,这一点毋庸置疑。
至于电视品牌的分布,自然也是韩、日、中三大阵营,可以简单认为是国产电视/***面板与进口电视/韩日面板的双面对垒。国产电视这边,最常见的va液晶面板多半出自***厂商,韩日进口电视则各自为营。它们的基本定位鲜明,国产主攻中低端,韩日主攻中高端。
液晶面板的等级划分
液晶面板按照品质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其区分依据是坏点数量的多少。不过国际上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所以各个国家地区的等级标准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
级别坏点数量
a++没有
a+1-3个
a《5个(一般少于5个都统称为a级屏)
b6-10个
c11个以上
注:根据不同的面板产地,对a级面板的划定也各不相同:韩国a级板子要求坏点控制在3个以下,日本5个以下,***则要求8个以下。
一线的电视机品牌,极少出现使用b级以下劣质面板的情况,只是存在采用哪类a级面板的分别,所以在罕见山寨品牌的电视机市场,消费者大可放心购买,至于卖场导购所说的a+屏我们也不必深究,因为通常只要是a级板,屏幕都是过关的。
除了在坏点数量的多少以外,b级和c级面板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无法与a级面板相比。与a级面板相比,b级和c级面板的亮度相对不均匀、色彩饱和度相对不足、图像色彩还原能力较差、外观甚至有可能存在损伤。
b级以下的液晶面板被严格限制在大屏幕、商业及专业显示领域,b级面板大多会被杂牌厂商所消化,而c级面板则大多被切割成小面积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其他领域。
关于液晶面板的坏点
坏点是液晶面板上不可修复的像素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液晶像素后面有三个晶体管,对应着红、绿、蓝三个滤光片,其中任何一个晶体管出现问题都会使这个像素成为一个坏点。产生坏点的多少直接与生产厂家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关,就目前来看,每批生产出来的液晶板通常都有20%的产品有坏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品牌的液晶板坏点率已经能够控制到10%以内,不过0坏点率还尚属罕见。
亮点是当设定屏幕显示的画面全黑时,屏幕上所显示的红、绿蓝光点。
暗点是当设定屏幕显示的画面全白或为同一颜色时,屏幕上不显示颜色的点。
面板坏点的鉴别方法
检测坏点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将屏幕的亮度及对比度调到最大(显示反白的画面)或调成最小(显示全黑的画面),如果这块板子有坏点就会显现出来。只要坏点的数量没有超出a级标准,不影响观看(例如出现在边角),存在一个或多个坏点是非常正常的。
另外,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测试软件对屏幕的其他指标进行测试。比如nokia monitor test这款软件,就是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可以随身携带的检测软件。该软件共提供了15个测试项,包含geometry(几何)、brightness and contrast(亮度与对比度)、high voltage(高电压)、colors(色彩)、to control panel/display(控制面板显示属性)、convergence(收敛)、focus(聚焦)、resolution(分辨率)、moire(水波纹)、readability(文本清晰度)、jitter(抖动)、sound(噪音)等项目。
当然,这类检测性质的软件还有不少,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了,实际上拷贝一款足以。
如果你认为开头的亮度/对比度最大/小值方法不够清晰,还有另外一种直接的法子,你可以选黑白纯色壁纸平铺桌面,这样检查也是可以的。
新一代的Surface平板电脑曝光,带有USB Type-C接口
开关Rds(on)如何随温度变化
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着缺货与涨价的恶性循环
工业机器人碰上3D打印,真实案例告诉你行不行
5G时代下 智能安防产品将迎来更大应用空间
液晶电视面板的介绍
Apple watch功能明晰 智能手表的未来畅想
51单片机定时器概述及例程分析
功率放大器在PZT陶瓷薄膜压电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
华为荣耀v9异常跑分背后居然是这么大的秘密,我沉默了!
AT32讲堂021 | 如何使用AT32 MCU的SPIM作为外部存储器的扩展功能
ARM超便携设备市场份额2013年有望超英特尔
隔离型反激式转换器免光耦合器简化设计
口碑最好的国产蓝牙耳机,2021国产最好用的蓝牙耳机
储能微网应用SCR选型设计(4)
全项目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的功能有哪些
爱立信称2027年底全球5G用户数量将会达到44亿
一文告诉你!什么叫零频率IF
台积电3nm初审过关,预计2022年底量产!
如何应对无法根除的锂电热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