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内嵌2D光子晶体结构实现极低占空比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李浩团队与武爱民团队合作,利用内嵌2d光子晶体结构实现了极低占空比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在保证高吸收效率的同时成倍提高了探测速度。相关成果以“ultralow-filling-factor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or utilizing a 2d photonic crystal”为题于11月24日在线发表在中科院一区学术期刊photonics research(vol. 11, issue 12, pp. 2128-2135 (2023)),并入选当期的编辑推荐 (editor’s pick)。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快速发展使其在量子计算、深空通信、遥感和生物荧光成像等多个前沿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激光雷达和成像领域,要求探测器既要实现高探测速度,同时还能保持高系统探测效率,以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和最大计数率。
对于给定的光敏面大小(典型直径为15~23 μm),通常可以通过降低纳米线的占空比减小器件的动态电感和恢复时间,从而提高探测速度,但代价是纳米线吸收效率的严重衰退,因此难以同时实现高速且高效的探测。针对这种制衡关系,联合团队提出了一种光场局域化方法,通过在超窄(~80 nm)超薄(~6 nm)超导nbn线条下方集成2d光子晶体结构,在目标波长(1550 nm)实现了90%的吸收效率。在该设计中,纳米线占空比缩小到至12%,为传统介质反射镜结构器件的1/3,饱和计数率达到了80 mhz,对应恢复时间只有12 ns,实现了接近3倍探测速度的提升。
图1 极低占空比snspd (a-b)结构图,(c-d)电场分布图,(e)吸收、反射及透射谱,(f)探测效率及暗计数率曲线,(g)不同占空比脉冲恢复速度图,(h)计数率曲线。
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微系统所博士后肖游,中北大学曹溪源副教授为共同一作。通讯作者为上海微系统所李浩研究员和武爱民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033007、61827823、61971408),上海市扬帆计划(21yf1455700)以及中科院青促会(2020241)等项目的支持。


Dear Reality推出SPATIAL CONNECT for Wwise——XR音频制作新高度
区块链是什么?不要神化区块链,分解普遍存在的四大误区
零跑S01是零跑汽车推出的首款量产车型 已达到L2.5级别的自动驾驶
市场空间广阔,机器人公司挺进深水区
AMD宣布2018年第一季度营业额_同比增长40%
利用内嵌2D光子晶体结构实现极低占空比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排队叫号机常见的问题总结
供应链转移?美光、英特尔、世界等大厂集体抢进新加坡
基于安森美半导体的超低功耗RSL10系列的资产管理方案
像搭积木一样构建应用,云知声BPM平台加速智慧物联落地
三次元测量仪的运动方式
cect手机解锁指令密码大全
Wireshark如何抓带Vlan ID的报文
小米5C来咯!搭载自家松果处理器澎湃S1会有怎样的表现?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将联合对外发布《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市场调研报告》
OPPO的无线充电技术或将进行全面商用
有了中耳炎,我们该拿“它”怎么办!
国内外超声波流量计相关标准中管道配置要求的变化情况
搭建OmniPixel3-HS的三百万像素传感器,可获得更优质的图像
大米手机M7/M7 Plus昨日发布 蓝宝石手机2599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