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在外形加工时因工程设计问题导致板边毛刺严重,需人工修理,导致生产效率低,且修理后出现外观不良、尺寸不良等问题。本文从pcb工程设计出发,汇总了其在外形加工时遇到的难点问题,对板边毛刺、尺寸难以保证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试验和分析,得出最佳的加工方法,为pcb外形加工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思路及解决方案。
v-cut连接方式因其在分板时的简便性被广泛应用于pcb设计中。应客户要求,部分设计中v-cut线易与成型线重合。当成型后,v-cut处100%毛刺,此毛刺直接影响产品外观不良,需采用人工修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人工修理难度大且耗时,导致产品生产周期严重被拉长。如图1所示。
图1 v-cut线与外形线重叠毛刺
原因分析及实验设计
一、原因分析
pcb进行v-cut加工后的的剖面效果如图2所示,当生产文件中的外形线与v-cut线重叠时,即外形线为图示虚线位置,pcb进行v-cut加工时因刀具角度原因而存在斜槽,铣刀在走刀过程中无法完全覆盖斜槽区域,导致该位置未铣净,进而产生区域毛刺。
图2 v-cut剖面图示
二、实验设计
参照我司的制作经验,我们从增加预钻孔、调整铣刀补偿、内缩外形线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与试验,具体实验计划如下:
试验结果
一、 方案一
加工过程中将铣刀补偿改小:试验板在v-cut加工完成后进行外形制作,加工前对铣刀补偿进行更改,原刀径1.6mm铣刀补偿1.52mm,加工数据见下表。
1、加工实测数据
2、试验结果:更改铣刀补偿后加工,整体尺寸偏下限,v-cut线与外形线重合位置在外形后100%毛刺,但毛刺情况较更改前有改善。具体现象如图3所示.
图3 更改补偿对比
二、方案二
在两线重合位置增加预钻孔,外形后因预钻孔位于毛刺始末处。v-cut及外形制作后,产生区域毛刺因两端不受力而得不到支撑,导致其自动脱落,预钻孔设计之实物板效果如图4。外形加工数据见下表。
图4两线重叠处增加预钻孔效果图
1、加工实测数据
2、试验结果
在v-cut线与外形线重合位置增加预钻孔,待试验板完成外形后对pcb进行清洗,随机抽取100set检验,100%毛刺,具体现象见图5。
图5 两线重叠处增加预钻孔后外形图
三、方案三
从锣带进行优化,将外形线分别单边内补偿1、2mil,以将外形线与v-cut线交错,以达到消除毛刺的目的。
1、 加工实测数据:两种试验板共测试25个数据,如下所示。
2、试验结果:当内补偿外形线时,可有效改善毛刺的产生,当外形线单边内补偿2mil后进行加工,毛刺可完全消除,但因内补偿尺寸偏大,导致加工过程中,pcb尺寸超下限,实物图如图6、7、8所示。
图6常规外形
图7外形线内缩1mil
图8外形线内缩2mil
试验总结
综合上述,针对v-cut线与外形线重叠之工程设计pcb,中和增加预钻孔、外形线单边内补偿2mil的方案来改善因工程设计导致的毛刺,能有效的避免毛刺的产生并降低了人工修理成本、杜绝了修理带来的外观不良等。因此法涉及内缩外形线,在尺寸方面如按+0/-0.2mm之公差进行控制,可满足pcb品质需求。以上方法未涉及新物料、新设备,是对现有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适用于此类设计的pcb产品。
一文浅谈PTC热敏电阻器
欧姆龙NX结构体应用方法
联想急发声明背后:始于5G投票的谣言和5G产业竞争发力
为k近邻机器翻译领域自适应构建可解释知识库
罗德与施瓦茨2013年TD-LTE创新峰会成功举办
PCB在外形加工时因工程设计问题导致板边毛刺思路及解决方案
绝对压力变送器CS-PT700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表征两个不同工作范围的双感测系统电感式生物传感器
【一周芯动态】华强芯城自营钽电容、电阻小批量到货,全网底价
基于PROFIBUS的系统诊断技术
苹果iPhone 15维持高定价,利好台积电等供应链
新唐科技ISD14B80回放装置介绍
基于开关转换器和MAX6398功能模块实现高频汽车电源设计
为什么比特币的闪电网络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MLCC贴片电容制作工艺流程
中央广播正式宣告央视首个8K超高清电视频道试验开播
AMD RDNA2图形架构与RDNA相比,每瓦性能提高50%
俄罗斯研发出“空中出租车” 计划于2023年至2025年在莫斯科正式启用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电流互感器与变压器的区别、电流互感器可以开路吗?电流互感器可以短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