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5所获悉,该所近日成功研制我国首个全阵列式三维体制的探地雷达“鹰眼-a”,标志着我国无损探地技术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探测领域应用的突破,管线智能检测正确率超过90%,误报率小于5%。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管线和路面面临老化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如同看不见的“暗网”,潜藏着路面塌陷、燃气管线泄露等危险。“鹰眼”探地雷达可无损、快速、全面、精准地“透视”地下6米深度多材质市政管线、油气管线信息,以及城市道路空洞、疏松、富水等土体病害信息,护卫城市地下空间安全。
此外,我国地下空间探测在技术实现上还存在着操作效率低、数据处理慢等问题,探测成本较高。“鹰眼”全系探地雷达加载了人工智能处理系统,能够自主检测、识别并标记多类主要地下异常信息,完成地下管线、道路土体病害信息的解释,并即时生成通用结果“报文”,大大缩减了人工数据分析工作量以及人工判读的主观性,提升了数据解释效率和准确度。
35所科技委主任焦晓亮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地质构造自动分类、识别领域的研究较少。35所作为军工领域较早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研究所,借助专业优势,率先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探测领域的应用,并已经在地下管线智能检测上获得突破。
同时,“鹰眼-a”探地雷达配备了北斗/gps定位系统,可实现大地坐标与地下空间坐标的融合,获取的地下空间信息可实时接入“智慧管网”或“城建大数据”等平台,实现城市空间地上地下“一张图”管理,对提升我国城市空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索尼 XZ Premium价格?中国市场最晚于6月正式开卖,你期待吗?
2020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国际论坛顺利闭幕
亚太地区26%的数字原生企业已投资于生成式人工智能
松下计划在中国冷链业务销售额翻番
你都知道C语言中return的哪些用法?
人工智能技术在地质探测领域的应用
下一代高压SiC MOSFET的可靠性和稳健性测试
空间光调制器LCOS-SLM光强阈值资料及计算方法
我国港口移动机器人首次实现批量海外交付
安防融合发展已成趋势 以支撑多场景的落地
温度传感器的原理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华为自研分布式时序数据库集群:初始GaussDB(for Influx)
简要分析RGB与白光LED技术
5G物联网重磅行动计划联合发布
高端惯性传感器技术的未来运用市场
ST推出汽车智能电子系统运动传感器AIS226DS
Zynq系列器件通过JTAG口访问DDR
年新增封装测试产品50.28亿只的生产能力,蓝箭电子市场消化能力待考验
联网智能门锁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