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真的不行了吗 谁会是物联网产业的最终赢家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这一行业,但除了传统的物联网外,还有智能家居、手机、互联网、通信等企业。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一份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到2021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或将从2016年的1570.5亿美元增长到661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3%。
而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之下,则是众多物联网企业之间的刀光剑影,其中手机企业成为物联网产业中最大的受益者。
为了更好的推动自己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发展,华为提出了“1+8+n”、小米则提出“ai+iot+5g”、oppo的“3+n+x”等物联网战略规划,而在这些规划中不难看到手机企业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决心。
而据trendforce最新统计及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产量将会回升至13.6亿台,与此同时变化的还有手机销量排行:华为从全球第三跌落到第七,而小米、oppo、vivo等企业则稳步上升。
华为真的不行了吗?谁又会是物联网产业的最终赢家?
华为:以鸿蒙os为核心的“1+8”
如果没有美国的打压,华为将面临一个问题:缓慢。
在美国的打压之下,华为一改往日的“懒惰”,开始全面、全力的奔跑,而在物联网产业的布局也同样如此:2018年提出“1+8+n”的战略,却在2019-2020年期间才全面发力,并完善了鸿蒙os生态,在2021年,鸿蒙os系统将全面应用在华为手机。
而在“1+8+n”的物联网战略布局中,华为的重心依然放在“1+8”的建设中——对于华为来说,“1+8”是其能掌控的部分,同时也是核心部分。至于“n”如何发展,华为方面给予的更多是“口头约定”。
但在这一块市场,也不乏“神秘”玩家:海雀作为全力以赴支持华为物联网战略的摄像机玩家,其从芯片、系统方面均采用华为系统,而原因之一则是其背后投资人具有华为背景。
此外,华为尚未有多余精力投入到“n”的发展——华为当务之急是把鸿蒙os系统完善,并应用在“8”大领域之中,如果鸿蒙os的护城河没有完善,那么华为未来将面临着更严峻的市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的打压,海思无法继续生产高端芯片,而“1”则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如果没有“1”的支撑,“8”和“n”都会受到致命打击。为了节省芯片,荣耀也脱离华为,其最新v40的芯片也改为天玑1000+,但实际体验效果并不佳。
小米:“1+1《2”的转变
对于小米来说,其在2014年开始针对物联网市场进行布局,为了实现快速布局市场,小米采用了所谓的“强强联合”,在这一模式之下,小米与美的、苏泊尔、九阳等家电巨头达成战略合作。
但“强强联合”并未取得最佳的效果——对于传统家电企业而言,小米只是一个销售平台,与电商平台相似;而所谓“智能化控制”方面,传统家电并不希望把这些数据交给小米。
在此合作模式之下,小米与传统家电企业并未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反而因为各自需求及要求不同,导致合作形同虚设。
为此,小米开始了另一条路——既然无法达成“1+1>2”,那么就自己做!小米开始投资其他小型或初创企业,在此刻,小米踏上了“生态产业链”的环节。
在2014年年中,以智米,华米,紫米等生态链公司成为首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生态链企业,以小米的标准和模式,一切从零开始,打造出极具性价比和优美外形的产品,并接入到小米模块。
对于小米而言,他们是在孵化企业,而对于生态链企业而言,他们深知一点,一旦离开小米,那么他们将面临解散,为此他们必须打造出能影响市场的爆款。为了更好的让这些企业发展,小米生态链企业可以直接使用小米多年来在供应链、工业设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在小米的背书和营销模式下,小米生态链企业不断推出爆款单品,不仅推动了小米品牌的发展,生态链企业也得到高速发展,甚至部分企业顺利上市。
然而,小米对他们的控制并非是全面控制,而是实行双品牌策略:自我品牌和小米品牌。
在这种策略之下,生态链企业自身必须根据市场发展调整自身策略,同时还得符合小米的标准及要求。
在这一要求之下,小米成为当前最为成功的物联网企业之一,据最小米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156亿元,同比增长44.4%。
ov:摸索前进
ov是oppo和vivo两家手机企业的合称,他们作为“同宗”的企业,在iot方面却让人哭笑不得: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在vivo方面,其在2018年7月就召开iot开放联盟成员大会,宣布与美的、oppo、tcl、大华乐橙、科沃斯、阳光照明和极米科技等多家手机、家电企业成立了全新的iot生态开放联盟;2018年9月6日,vivo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首次对外发布了vivo的iot战略,并正式推出了vivo的iot产品——jovi物联。
对于vivo来说,随着iot产业的发展,未来iot会走向两个层面:一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的布局,另一个是以家居物联为核心的布局。简单来说,iot服务是以g端及c端为最终用户的市场,而vivo只能选择c端。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c端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较大的发展,但参与c端的企业并非同心协力——不同的企业针对自身及周边技术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及标准,导致各类iot设备呈现碎片化发展。
正是由于iot市场上的这种碎片化现象,让vivo认识到建立iot开放生态联盟迫在眉睫。iot开放生态联盟的建立能将消费者和开发者的需求化繁为简,消费者可以使用一个app控制多款设备,开发者也只需要开发一次便可适配多个控制端。
对于vivo来说,虽然市面上早已有小米、华为等企业布局,但在他们的布局中,并未做到完全开放——vivo认为,只有做到真正完全开放的iot生态开放联盟,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增长。
而在11月19日,vivo更是在深圳提交了自己在物联网产业中的计划:升级全新jovi inlife和jovi incar品牌,并称之为“iot战略布局与落地的一次重要进化”。
简单点来说,就是围绕智能手机这一核心,延伸到智能手表、耳机穿戴、ar眼镜,并着力打造智能家居+车联网两大生态合作。
与其他物联网企业玩家不同的是,vivo认为其iot终端战略的布局非常“聚焦”,甚至可以说是“极简”——这种“极简”是简化一切过程,让用户通过vivo即可实现对各类智能终端的全面控制。
而在oppo方面,其也发布了其“3+n+x”战略,oppo表示:“3”指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基础技术;“n”是oppo长期构建的能力中心,包括人工智能、安全隐私、多媒体、互联互通等;“x”则指oppo差异化的技术,包含影像、闪充、新形态、ar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oppo的这一布局中,明确的只有“3”,而在“n”和“x”这两者的“等”字,却间接说明了,oppo并未完全确定自己的定位及内容。
物联网:“马太效应”下的发展
如果对众多物联网企业进行查询,不难发现他们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一直良好,如从事视频监控的海康威视,即使是在美国的实体清单上,其股价还达到历史新高。
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多个问题,从而导致其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奔波——某物联网初创企业总经理坦言:“2019年我们销售额近300万,而2020年只达到100万,扣除成本,盈利并不理想。”
而部分中小型企业更是过上了“吃老本”的道路,如何维持生存成为他们当前最为重要的目的。但对于物联网巨头企业来说,如何加快部署,并占据市场,才是首要目的。
“马太效应”下,谁又能成为物联网产业的最后赢家?


车库照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湖南芷江县委书记一行莅临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交流
ZUKZ1评测 一款均衡实用的产品
三星推出一款追踪器 可在千里之外找到失物
基于DDS芯片AD9852和单片机实现短波通信跳频源的设计
华为真的不行了吗 谁会是物联网产业的最终赢家
一文读懂如何选择电力巡检无人机
第四代iPhone细节曝光
5G:700MHz技术与产业应用研讨会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地震检波器设计
全面屏需求带来屏下指纹红利,本土产业链集中度提高
百慕大监管机构向两家新运营商发放牌照,并暂时禁止部署5G服务
芯盾时代持续推动车联网安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雷军公布小米造车计划 小米首款折叠屏小米MIX FOLD发布 售9999元起
哪些因素影响着环氧树脂点胶加工的不良率
区块链需要改变才可能改变世界
一文讲透SPI总线和IIC总线通信3
Quanergy和PARIFEX合作发布基于3D LiDAR的超速抓拍系统
直线电机激光打标帮你解决茶杯花纹掉色问题
LEM国产替代|芯森高精度磁通门电流传感器在BMS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