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美贸易问题,不得不说到芯片——不管是对于中兴还是华为,最终都被芯片“卡住”脖子。
但中兴与华为又有些许不同:中兴芯片主要来源于采购,一旦断供,中兴无“芯”可用;而华为虽然具备芯片设计的能力,但其主要采用arm架构,同时芯片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美国专利——目前涉及美国专利的相关软件及硬件,均无法为华为生产任何芯片。
而在近期,中国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在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5位2016级本科生主导完成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芯片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学生自己编写的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这一消息不免有点振奋人心——中国能否通过risc-v,从而避免再次被国外企业“卡”脖子?
然而,risc-v并不是一款新技术,但随着risc-v多年来的发展,逐渐被人们认定为其未来将成为arm的替代者!
risc-v为何成为突破口?
risc-v(读作risc five),意思是第五代精简指令处理器,该项目2010年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许多贡献者是该大学以外的志愿者和行业工作者。
risc-v作为全新的指令集架构,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而不必支付给任何公司专利费。
据了解,arm的芯片设计就是基于早期的risc架构,为了遏制risc-v崛起,amr还曾做过一个域名为riscv-basics.com的网站,从成本、生态系统、碎片化风险、安全性和设计保证上对risc-v进行攻击。
由此可见,risc-v已经与arm形成了竞争,而对于x86来说也同样如此。简单点来说,risc-v的应用,已经对英特尔、amd等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就目前而言,在pc和服务器市场,risc-v面对地固根深的x86而言,并不会掀起太多浪花。但在物联网产业中,risc-v已经成为主流。
据了解,相对于传统的x86和arm架构,risc-v具有三个优势, 即精简、模块化和可扩展性。
(1)精简
risc-v的基本指令集rv32i只有47条指令,而x86指令集已经超过1400条,arm指令集也增加到1200条。同时,x86和arm以每月两条的速度在增加,而risc-v不会继续增加任何指令集。
与此同时,risc-v晶粒仅仅只有0.14mm2,其处理器占用面积可以有效缩小。
(2)模块化
由于rv32i是固定不变的,可以为编译器编写者、操作系统开发人员和汇编语言程序员提供了稳定的目标;
(3)可扩展性
由于risc-v采用了标准扩展,根据应用的需要,硬件可以包含或不包含这些扩展。但扩展有严格限制,给客户提供了专属的定制化空间,不会出现碎片化现象。
基于这些特点,risc-v在物联网产业中得到全面的应用——由于物联网产业规模大、碎片化严重等,risc-v可以根据物联网产品的需求进行快速搭建,满足物联网市场的各类需求。
为此,大量企业在risc-v中布局,其中不仅仅是英伟达、谷歌、西数等企业,还有国内的华米、君正等企业。同时,国内为了加快risc-v的布局,中科院计算所牵头成立了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
除此之外,上海市政府还出台了专门针对risc-v的扶持政策,从而让risc-v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及应用。
虽然从表面上看,risc-v似乎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但对于中国而言,risc-v已经遇到了“瓶颈”。
risc-v的“瓶颈”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说risc-v是开源架构的时候,2020年2月18日,risc-v基金会董事长krste asanovic在其官网上出人意料地发布了一篇博客《risc-v不是开源处理器》。
据krste asanovic说道,risc-v开源的仅仅是指令集架构。即risc-v虽然开源了,但如果基于指令集进行处理器的研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risc-v基金会与部分企业展开了合作,让有能力的芯片设计企业在risc-v架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属于自己的ip进行扩展,推出自己基于risc-v设计的商业ip——但这部分处理器并非免费,而是作为付费使用。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企业的处理器规格及标准并不相同。
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大部分企业自身并不具备相关的设计能力——就目前而言,仅有小部分企业能够实现对risc-v进行扩展,大部分企业依然是选择采购成品处理器。
除此之外,risc-v虽然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并未形成完善的生态链——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还未形成良好的使用环境。而arm及x86在多年的发展下,其处理器已经涵盖所有行业及市场,价格更是从数元到千元均有布局。
特别是在市场中,由于risc-v尚未有革命性的变化,导致大量参与企业只能进行处理器设计及生产,并销售到其他国家或企业,再无其他利润来源。
risc-v,中国处理器的出路
为了规范risc-v在国内的发展,国内成立了大量基于risc-v的联盟及协会,对于整个行业来说,risc-v已经呈现出超越arm及x86的趋势,但就技术方面而言,risc-v更多的是弥补arm及x86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不足为主,而非取代。
但值得一提的是,risc-v虽然有着诸多不足,但对于中国而言或许是arm及x86的替代品——对于中国而言,亟需一款能与arm及x86的相对抗的处理器,而risc-v将是最好的“盾牌”。
当然,当中国把risc-v完全研究透彻后,将以risc-v为基础,研发出更适合时代发展的处理芯片。
5G已来,无线连接技术及其相关测试发展至关重要
太阳能电池板一定要换?也许只要改变倾斜角度就够了
如何挑选CPU的散热器
柔性显示时代,我国将走在前列
深度学习高效化与专用处理芯片设计
RISC-V能成为“中国芯”的新希望吗
基站能耗监控产品介绍
智慧路灯的应用场景以及解决方案的介绍
聚焦 | 澎湃新闻让世界流动起来“一带一路”直播特别报道:西井科技助力泰国共享“一带一路”成果
USB TS流板驱动安装流程
无线蓝牙耳机哪款音质好?四款音质好的蓝牙耳机推荐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三种分类方法
共同推进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应用
波士顿动力的Spot并不是可怕的机器人猎人
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第四范式已于完成超10亿元C轮融资
如何选择有线鼠标与无线鼠标,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韩国运营商启用5G网络后平均移动网速提升到了63.81兆居全球第三
TT宣布取得昂际航电项目,致力中国航空市场发展
小豹AI电话手表正式发布 首发价299元
介绍嵌入式C预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