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自动驾驶的发展可以形容为“倒春寒”,之前概念炒得太高。
自动驾驶的江湖依旧暗流涌动,在炽热的夏天,创新者们正探寻更多生机。
一边是创业公司面临洗牌、被收购的结局。最近的案例就是drive.ai被苹果收购,此前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担任drive.ai的董事长一职。
另一厢,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并未停歇,就在7月12日,大众集团宣布,向福特旗下argo ai自动驾驶公司投资26亿美元(约179亿元人民币)。在10亿美元现金之外,大众将价值16亿美元欧洲自动驾驶公司合并到argo ai当中。
可以看到,海外自动驾驶创业公司被巨头收编的案例越来越多,而国内企业目前大多独立发展,这和企业发展阶段有关。但大家赛跑的方向保持一致,即尽快寻找到商用场景。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吴甘沙说:“其实说白了,不独立是因为自身没有造血能力。早期靠vc,但是当估值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的价值可能只有战略投资才能够体现,vc觉得每年都是无底洞在里面投钱,那就要找车厂,它自身也是有这样的选择。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我们具备自身造血能力,就能够足够独立地去发展更多的产业伙伴的合作关系。”
b端商用初探
在商用化的道路上,公司们有着不同的抉择。比如特斯拉就属于造车派,谷歌一开始就定位出行平台,百度想要做自动驾驶的安卓平台。
而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也在往自动驾驶大脑的方向研发,寻找垂直领域进行突破,出行、物流、快递等都成为选项。 比如驭势科技发力小巴、自动泊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都瞄准了打车出行市场,飞步科技瞄准无人货车领域。
在这一行,真的不能轻言量产,量产这个东西背负的责任其实是非常重大的。我不认为(现在)世界上有任何一家公司,在l3及以上的级别的智能驾驶上,能够说是量产。但我们现在称为‘规模的商业化’,成规模、多客户、全交付、全无人、不停服,这5个条件,是我们列出来的最低要求。
在驭势科技探索的十几种场景中,真正达标的主要有三个场景。吴甘沙表示,一类是无人小巴,一类是用于机场,或者物流园区、保税区、海关这一类的拖车,还有一类就是u-pilot™,即avp(自动泊车)加上高速自主l3,是针对乘用车的解决方案。
此外,他尤其看好无人物流拖车的庞大市场,“有数据显示,中国有500万辆重卡,活动半径500公里,有1000万辆轻卡,活动半径50公里,在城市里面,还有3000万辆的电动二轮车、三轮车。物流一定是非常大的市场。”并且,吴甘沙预期未来三年公司在物流领域的营收可能达到5亿元,甚至10亿,目前驭势科技一年的营收在几千万左右。
不难看出,在特定区域中,b端的业务率先成为自动驾驶的商用场景。也只有找到合适的商用场景,自动驾驶才可以规模化应用,然后降低成本,因此更多应用场景的突破成为公司们眼前的课题,这也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c端领域。
“我认为最近几年主要都是2b的场景当中,2b的场景真的是很漫长的,它慢,但是它不容易死。”吴甘沙谈道:“而2c很快就winner take all,其他的人全都out了,但是2b的过程,技术、客户的信任、研发都是要去解决的。明年我们会迎来爆发。”
5g、车联网助力商用
虽然针对b端场景的自动驾驶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商业化过程中仍困难重重。除了技术,还需要配套设施的成熟,其中,车联网(c-v2x)就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
事实上,车联网的最终目的是自动驾驶,打个比喻,车联网可视为自动驾驶之母,人工智能则是自动驾驶之父。只有汽车和汽车之间、汽车和道路设施联网交互之后,自动驾驶的落地才更顺畅。
在高新兴科技集团首席方案架构师、战略兼品牌总经理吴冬升看来:“自动驾驶从仅仅依靠聪明的车本身,向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发展。这是因为单车智能本身存在不可解决的场景,比如前方大车遮挡红绿灯、前方几公里外交通事故预知等。”
这就需要车联网技术的支持,而5g的到来,将加速车联网的发展。吴冬升表示,比如,未来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通过网络实时传输汽车导航信息、位置信息以及汽车各个传感器的数据,到云端或其他车辆终端。每辆车每秒可达1gb数据量,以便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现有4g网络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需要5g网络来支持。
除了高新兴,巨头华为今年也正式宣布入场。“整体来看,华为这样的巨头会促进车联网的发展,市场空间是足够大。在联网渗透率方面,政策要求2020年存量车做到30%,新车达到60%,这一目标很有挑战性,需要巨头进来,带动产业发展。华为从芯片开始做起,面更广,但我们的优势是,我们和车企有广泛的合作、并且对智慧交通行业的理解深。”
试想一下,当车联网更成熟后,车和车的联通、车路协同,就有可能构建城市的汽车大脑,或者汽车云中心。有了这个智能网络,再加上单车智能化,未来自动驾驶可能对城市的规划有根本性改变。
例如,现在业界常常提及人车分流的方案,那么车和车之间有没有分流?车道、地铁、轻轨就是不同车型的分流;从马路到高速公路,就是车道的细分,未来也可能出现单独的自动驾驶车道,这样也更有助于解决自动驾驶的商用以及安全等问题。这可能是另一个思路,也需要对城市规划有决心,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智慧。拿下智能驾驶第一城,那就是人工智能第一城,非常有吸引力。
而这些都需要车联网的底层支持,5g商用虽能加速,但是真正普及到自动驾驶还需要很长时间。这也意味着,自动驾驶商用化还需要等待。
吴甘沙将现在的自动驾驶发展形容为“倒春寒”,之前概念炒得太高,但是他也表示:“其实l2已经爆发了,l2我认为在未来几年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今年已经达到20%多了,l3我认为可能没那么快。我们和严肃的主机厂讨论下来,他们真觉得没那么快,比较完整的l3形态出来,基本上大家认为要2023年。”
吴冬升也告诉记者:“无人驾驶出租车、物流车、矿卡自动驾驶,港口自动驾驶等是第一步,长周期来看是乘用车。预期2-3年,在特定领域的商用会越来越多,面向消费者还需要很长的周期。”
国产GaN控制芯片在快充领域的优势与不足
木林森、三安光电纷纷发布喜讯,宣布子公司获得上亿元政府补贴
新能源汽车狂欢背后是电池的博弈
植物根系分析仪扫描结果准确吗
如何为先进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智能电池接线盒
5G、车联网助力,自动驾驶B端商用初探
非洲猪瘟的症状与治疗方案
当无人机遇上直播 会让大疆无人机都比现在更火吗?
一锂电设备企业获宁德时代8份订单:金额约3.92亿元
ROHM开发出高音质音响设备用32位D/A转换器IC“BD34352EKV”
数字电路知识点总结
2023年将成为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爆发点
ZSP G4架构和ZSP981 DSP核为移动通信SoC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
尚德:至Q2为止太阳能面板将持续呈现销售一空状态
使用DNA在现实世界中存储数据
为什么多数纯电动汽车操控不如燃油车
氨氮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及三大优势解析
聚洵助力示波器便携式
切割机镜片的选择与应用:激光加工领域的关键要素
到底是选择iPhone 11 Pro Max还是华为Mate30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