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led处处可见,散发出散发出个各种光芒,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福利,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下面简称“kaist”)在一项有关蓝光负面影响的研究中,通过实验“意外”发现并初步证实了蓝光led照明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克服晨困。在这项研究背后,是蓝光从超级危害到起床神器的“洗白”过程。究竟应该如何客观看待蓝光照明的利弊?先从蓝光的前世今生说起。
高能短波的蓝光
蓝光是波长处于400到480纳米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能导致黄斑区内的毒素量一路高涨,危害眼底安全。在电子设备野蛮生长的时代,蓝光大量存在于数码产品、液晶显示屏、led等光线中,长期相处下来,眼睛也会有七年之痒。再加上科技迭代与信息界的推波助澜,“蓝光危害”的罪名逃不掉了。
蓝光“洗白”之路
尽管蓝光危害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不得不提的一点是:真正有害的是400到450纳米以内的蓝光,而480到500纳米之间的蓝光则可以调整生物节律,对人体反而是有益的。同时,短波蓝光是否对人眼有直接伤害,还真不是它一个人说了算。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也与之相关,当照度持续2小时以上,才有可能损害视网膜。在一定程度上,蓝光对生理调节是合理能控的,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并且首先得治治熬夜刷手机的旧患。
蓝光背后的起床神话
褪黑素,就是蓝光影响生理节律的中介之一。褪黑素是一种能使皮肤色素颜色变浅的激素物质,含量水平随每天时间而变化。它的分泌能够延长深睡阶段,改善睡眠质量。而蓝光的出现却通过视网膜光敏细胞,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使人保持高度兴奋状态,导致入睡困难,因此学术界也对年轻一代一再灌输睡前少刷电子设备的忠言。
不过这次蓝光的“复出”并非要做报复性熬夜,而是要创造晨起神话。据kaist研究,蓝光晨光能极大降低褪黑素水平,同时对警觉性、情绪和视觉舒适度的主观感受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有效提高早上的清醒程度。研究也初步表明,单蓝色完全饱和照明能有效刺激生理反应,但是商用白光源的相对有效性还不太清晰。不可否认的是,蓝光的潜力还有待被挖掘。
以上就是led的蓝光的相关知识,相信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定会有负面的影响。未来,照明在不同场所的应用也能从生理与心理层面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选择更绿色健康的照明,将获得更加舒适的生活。
鲲鹏920芯片杀伤力被夸大,现实远没有想象中美好?
Getting Started with the DS278
三星Galaxy A9s 的拆解,看看三星是怎么把四摄“塞”进手机里面的
区块链项目都有哪些分类
电源用共模电感,感量越大越好?(下)
蓝光LED照明的利与弊分析
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苹果发布人工智能报告 全新图像识别技术亮相
机器人将改变工作世界 我们必须害怕即将发生的变化
功放pcb大面积覆铜的好处有哪些呢?
韩国推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基于展锐平台的移远5G模组已实现商用,让5G惠及更多行业
一汽集团领导班子最新出炉,这关键的一步能否迎来转折
基于TBUF总线宏的FPGA可视化设计
分组交换的特点_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人工智能课进入小学和初中 机器人交警上岗
4G网络越来越慢是为了给5G商用铺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物联网网关的常见应用领域都有哪些
简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组成 三相异步电动机种类
手持式电能质量分析仪给线路做电压/电流/频率基本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