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上天的redcap,落地如何?
就在上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文件,圈内针对该技术的讨论越来越多。对于下游客户,政策出台也坚定了更多客户选择redcap的决心。
这段时间内,智次方・物联网智库也接连发文,给出了政策解读,也对当前态势及未来上量进行了宏观层面的预估。
相比讨论,整个行业的跟进更为迅速,甚至变化以周为单位计量。有相关厂商对智次方・物联网智库表示:“几周前深圳西安还没有相关测试场地,但10月下旬就都有了,行业变化很快。”
毋庸置疑,redcap已经是当下aiot圈内顶流明星,但在耀眼的光芒之下——
redcap落地细节如何?哪些细分场景率先发力?上量规模是多少?是否会陷入“卷”价格的循环?通过与不同从业者交流,本文将站在模组芯片厂商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短期面临问题在哪?
5g redcap,全称为5g reduced capability。正如其名,该技术标准将在5g基础上,进行“轻量化裁剪”,以适应万千场景需求,同时,也拥有更低功耗、更小尺寸、更低成本优势。
相比5g手机rf解决方案,redcap应用特征包括:更窄带宽、更少频段、仅支持独立5g网络、无载波聚合、更低发射功率,其天线数也更少,在fdd频段中为半双工通信。在3gpp r17中,该组织给出的典型用例为可穿戴设备、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
关于如何理解redcap,目前不少媒体往往从字面的“瘦身”、“减法”、“简化”来形容该技术标准。
笔者认为,更精准理解可能是“面向需求,加以适配”。
不妨打个比方,原本“5g”是个“藤校毕业的职场精英”,有过多年大厂高管经历。从编程到管团队,再到业务战略规划能力样样精通,人脉还甚广。此等高人固然厉害,但对于很多中小公司,这样的大牛未必适合成为深度参与业务的合伙人,也不适合纯做执行,于是乎,我们可以从时间维度裁剪对方劳动时间,再从岗位维度裁剪对方权责,以顾问或专家角色,提供公司服务。如此一来,其能力就能更高效更广泛地被用起来,发挥真正的价值。redcap正是一种针对5g nr进行适配场景的思路。
对于上述理解,华为无线产品线首席战略官陈传飞在此前接受媒体c114采访时,也提到相似看法——
陈传飞将redcap称为“健康瘦身版”5g,即:基于5g nr,面向目标市场把该保留的都保留了,诸如高可靠、低时延、切片、定位等,但是把功耗、复杂度和成本“减重”下来了。就好比一个人健康瘦身后,他的心脏负荷能力更强、精力更旺盛,能够更好地投入战斗、开拓新的战场。
redcap理念固然很好,目前对于其发展潜力的鼓吹不绝于耳,但目下,redcap落地仍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就是网络覆盖。多位受访人指出,短期来说,运营商网络覆盖是需求端最为关心的问题。
尽管工信部相关文件提及,加快主要城市实现5g redcap连续覆盖,且在2025年前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但具体到落地时,由于网络覆盖与升级需要遵循一定规划和节奏,不同地区的基站覆盖次序各有不同,当然,基站适配、运营商支撑能力也会影响redcap能力的发挥。
目前,很多客户都在询问——24年什么情况,何时到自己所在的区域?这也是模组及解决方案商始终萦绕头顶的疑问。
价格同样是左右redcap发展节奏的核心因素。不止一位从业者提到,当前相关模组价格在200元区间,这对部分场景客户具备吸引力,但相比cat 4/cat 1模组,redcap对客户吸引力仍还不够。
针对该问题,最直接的解决路径便是“上量”。待产业上下游打通,规模效应显现,从芯片到模组,再到下游厂商紧密配合,构建出百万乃至更大规模的成熟生态,redcap芯片模组价格的下降成为可能。
一部分厂商认为,相关模组在2024年价格有可能压到百元上下,还有从业者认为,redcap落地发展足够迅速,模组价格将与cat 4产品形成竞争,行业或进入“内卷大潮”。到那时,头部玩家吃大头,后面都是陪跑者,在不久的将来,redcap江湖或将陷入cat 1的激烈价格战境地。关于这点,本文将在最后进行讨论。
除却网络覆盖与价格,opencpu的环境与能力、软件支持、存储空间大小、移植难易度,同样也是客户比较关心的问题。
工业传感及电力是关键落地方向
目前,圈内同样希望达成共识的是——标杆在哪?如何树立以及如何推动?换而言之,第一第二个落地场景在哪,将成为关键。对于该问题,各家厂商看法大致保持一致。
据海思巴龙在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期间披露的信息,他们认为,redcap落地场景包括四个方面。
电力:配电自动化、新型负控、分布式能源调控、数据采集类应用;
工业互联:dtu/工业网关、ar/vr/mr等、agf;
车联:t-box、车载后装;
toc:云笔电、mifi、智能穿戴;
除了上述4个方面,海思巴龙也看好视联等场景。
起量方面,海思巴龙认为2023年redcap连接数将达50万,2024年为500万,2025年达到千万级,至于亿级里程碑将在2028年达成。
相比芯片厂商,模组厂商身位居于产业链条的中间位,判断更为明确。
移远通信、利尔达等模组厂商均认为——
第一个上量方向,是工业传感器领域。
背后推动力源自于5g在工业覆盖本身就更为成熟,具体应用集中在传感/dtu/工控机/定位方面。据利尔达预估,上量规模在60万上下。
当然,由于工业自带的碎片化问题,后续仍将是redcap芯片模组出货重要方向,有机构预估,到2027年,该领域出货量能到数百万量级。
第二个上量方向更为关键:电力。
从过去5g发展就能看出,电力玩家们在推动5g铺开时,就是先行者,此前驱动embb(增强移动宽带)上量,电力便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redcap,该领域客户也在急切等待中。电力推动redcap上量另一大原因在于——该赛道玩家不算太多,在标准上容易达成共识,起量规模将比制造业大得多。至于起量规模,有业内人预估大约在每年数百万级别。
redcap的引入为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可靠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此前的行业会议中,中国联通也预计在电力控制这个领域,redcap渗透率能达到100%。在用电信息采集、精准负荷控制、遥信遥测、电网差动保护等场景,联通均有实网验证。未来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整个全行业电力场景都可以用到redcap技术实现智能电网应用。
相关政策似乎佐证了上述看法,比如1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确定北京等 15 个城市为此次试点城市,将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等。该政策涉及车辆为60万辆,另将建设70多万台充电桩,7800座换电站,有从业者认为,这将带来130万redcap市场空间。
从公开资料看,电力产业玩家对redcap的兴趣也颇高。
今年中旬,电力和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国电南瑞官宣,公司基于5g轻量化(5g redcap)技术,先后支撑国网浙江电力、国网山东电力,在杭州钱塘、济南莱芜完成电力负荷控制、配电自动化等业务无线承载测试。合作方包括中国移动、华为等机构。
2023年9月,中国电信江苏南京分公司与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 redcap 电力网关并试点部署,升级 5g切片技术,实现电力精准调度、障碍精确判断、信息安全传递等目标,完成南京首个5g专网redcap试点部署。
第三个redcap起量方向,将是视频监控。
据利尔达介绍,目前每年摄像头增加数量在1亿枚以上,其中4g渗透比例仍比较低,换而言之,这当中redcap的机会同样不小。值得补充的是,该领域大部分厂商目前仍倾向于观望,一方面,家庭场景传输目前仍以cat1和wi-fi为主,另一方面,非高清视频传输依靠4g网络上行速率也够用,相比头部视频监控厂商,体量较小的厂商对redcap兴趣更大,或将带来更多可能性。
除却上述3个方向,很多厂商也认为redcap在mifi、笔电、车载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方向上,将有较大增长空间。
等到上述大方向被吃透,芯片价格进一步下降,再往后,便是面向场景,推出更精简的产品及更低价格的时候了。
新一轮价格战???
前文提及,相当一部分受访人认为,redcap将陷入类似cat.1此前出现过的价格战漩涡。而在应用落地展望中,不少圈内人认为,redcap的机会在于对cat 4形成替代。但在交流中,也有从业者提出了不同看法。
业内人士表示,redcap不会很快进入到“卷价格”的阶段,毕竟技术的成熟稳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只关注价格,将不利于redcap的良性发展。对此,利尔达田志禹也认为,redcap肯定不能用于单纯替代4g物联网模组,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挖掘5g特性的价值,这样对于整个产业快速落地,才会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不妨回望cat 1情况,目前,几乎没有一家厂商承认自己的cat 1模组赚钱,其原因在于场景有限叠加出货量有限,玩家们纷纷陷入价格战的内卷境地。倘若用替代思路做redcap,那模组价格必将压缩,直至市场情况与cat 1相差不多。
笔者认为,适度价格下调确实有助于redcap更广泛落地并探索更多价值,然而,一旦陷入纯价格战,企业竞争将陷入更激烈的境地,挤压利润,更多厂商不得不牺牲研发费用,以占领市场或驱逐友商。
换而言之,主打替代可能不利于厂商专注技术研发投入及国产芯片模组的技术优势积累,同时,也不利于新场景的开拓与探索,对蜂窝模组产业造成损害。
对于该问题,解法同样清晰:探寻redcap独有场景的价值与意义。
不妨以传输速率角度看,60-70mb速率就是cat 4的主导场景,200-300mb的更低时延场景适合embb,在这中间的100mb速率场景才应该是redcap的“舒适区”。在此情况下,探索新场景和需求才是整个产业大家更应专注的事情。
利尔达也在探索场景上有所发力,以赋能下游厂商。其所做工作,包括opencpu及openwrt等方面努力。利尔达希望在中间连接位置发挥更大价值,同时也希望芯片原厂、周边器件厂商,能够面向场景提供更小型化、精简化的产品,进一步将尺寸和价格降下来。
综上,我们勾勒出了redcap上量的大致路线,即工业传感——能源电力——视频监控,此后随着起量,redcap芯片模组价格下降,为更多场景探索带来可能,这当中,需要厂商注意的是——保持对新场景新需求的探索,寻找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差异化优势,避免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价格“内卷”。
从10到1为大家介绍2019年医学技术十大创新
语音合成数据的重要性:打造自然流畅的语音合成体验
盘点消失在智能手机上的设计
英特尔酷睿i5-7640K曝光,用超线程应对AMD的挑战?
TCL XESS X3电视评测:机身厚度竟能媲美iPhone6S 量子点再进化
RedCap大规模落地在即!哪个领域先上百万?
极智嘉、顺丰供应链携手共赢,首个智能物流合作项目本月投入运营
可绕过EUV量产5nm!佳能CEO:纳米压印设备无法卖到中国!
AM Mini-LED显示技术及封装胶水工艺
三星Galaxy A8s搭载了高通骁龙710处理器现在已正式发布
详谈华为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调度能力
英特尔软件保护扩展简介
小米汽车测试被质疑?违法!
电路识图,基本单元电路
盘点物联网和区块链所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电蜂优选LVDS连接器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一种新型的LED屏获取显示数据方法
AI是如何来检测贫血的
中国移动2018年实施“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 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8专项行动
工信部:已开始制定移动支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