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进一步发展为芯片设计实现赋能

eda是设计芯片的雕刻刀。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复杂,没有高可靠、智能化的eda,完成芯片的设计及验证就成了一纸空谈。
9月8日,新思科技开发者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以“芯际探索”为主题,吸引了超过1000位 开发者的参与。
新思开发者大会的前身新思用户大会(snug),诞生于1990年。新思科技总裁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志宽表示,三十年来,新思科技见证了芯片赋能的信息革命爆发,市场需求从物联网走向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从微米走向纳米。在此过程中,新思科技围绕eda技术,持续为集成电路开发者带来创新所需的先进工具和方法论。
会议期间,新思科技介绍了人工智能应用程序dso.ai、3dic compiler设计平台、rtl architect等解决方案,发布了《创芯说开发者调研》以及行业访谈系列电子书《芯路》,与现场开发者共同进行思维碰撞。
产品定义成“创芯” 挑战
ic和电路理论知识要过硬、学历要高、经历要丰富……在《创芯说》的调查中,87%的开发者认为,芯片设计从业难度高。为了确保交付日期、设计品质和流片成功,80%的开发者每日工作时长在8小时以上。
“开发者是集成电路创新基因的 ,而芯片创新的 则在于产品定义。”新思科技中国董事长兼 资深副总裁葛群表示, “38%的开发者认为,处于整个芯片创新流程 前端的产品定义,是他们遇到的 挑战。清晰而精准的产品定义是芯片创新项目的成功起点,能够引领企业和开发者及时把握市场动向、找准客户需求痛点、进而找到解决方案。”
在调研中,有近30%的开发者表示愿意向项目或产品经理转型,站在宏观角度来规划芯片产品创新。这也彰显了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更加成熟和 。
随着芯片设计的流程和环节越来越复杂,要满足芯片研发者的产品定义需求,离不开智能化的eda工具。
葛群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驶上快车道,开发者在提高技术之外,还应打开思维,关注芯片与科技应用的结合。新思科技在中国也始终致力于推动eda工具与产业生态链上不同技术的融合,以软硬件协同的新开发方法学推动 科技在自动驾驶等前沿应用领域的落地。
“我们愿与所有开发者共思同行,探索更多未知边际,带领国内技术研发力量走向更深远未来,以创新改变世界。”葛群说。
新技术开启“芯”征程
“随着芯片设计的日益复杂、工艺技术的逐代演进、以及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化,我们正面临着诸多全新的挑战,而帮助用户和开发者们应对这些挑战,正是我们新思科技所创新的方向。”在大会现场,新思科技首席运营官sassine ghazi通过隔空连线介绍了dso.ai、rtl architect、3dic compiler等新思为支持开发者创新所推出的多款全新技术。
dso.ai能够通过ai技术在芯片设计的巨大求解空间里搜索优化目标,大幅提升芯片设计团队整体生产力。sassine自豪地分享了三星芯片设计团队利用这一技术实现的突破,“仅用3天就实现了原本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芯片设计工作”。rtl architect则是业界 物理感知rtl设计系统,可将芯片设计周期减半,并提供卓越的结果质量。此外,3dic compiler技术则提供了一个集架构探究、设计、实现和signoff于一体的环境,能够帮助开发者实现多裸晶芯片集成、协同设计和更快的收敛。
而当被问及未来 期待的eda技术趋势时,sassine也分享了他的看法:“定制设计与仿真、硅生命周期管理(silicon lifecycle management)是我 为期待的两个技术发展方向。新思科技近年来在定制设计与仿真领域投入巨大,之后也即将在一些创新方向上取得突破。而硅生命周期管理则是新思科技所关注的一个全新领域,这一技术将帮助开发者管理从soc层面、硅片层面到应用层面的整个芯片生命周期。”
以全产业链思维创造价值
作为开发者大会的重要环节,着眼于展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25年发展史的“芯路” 系列访谈电子书也于同期正式发布,旨在通过分享行业 的思考和见解,协助行业和开发者从历史中寻找通往未来的钥匙。
与此同时,“芯路”系列访谈嘉宾紫光展锐ceo楚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及系主任汪玉、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芯擎科技ceo汪凯也莅临现场,通过圆桌对话,作为开发者 与开发者展开精彩的头脑碰撞。他们认为,开发者们虽然面临着创新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与压力,但他们依然渴望通过创新获得价值认可,也需要更多机会创造价值。对于开发者而言,当前是 的时代——更开放的行业生态交流、更广阔的技术创新空间、更全面的产业人才支持。
嘉宾们也表示,除了专注技术的开发者,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还需要大量拥有全产业链思维的产品经理、架构师等人才,能够从应用层面出发,准确把握产品定义和规划,并预见市场和技术未来的变化,从而帮助整个产业实现更有价值的创新,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
谈及如何在产品定义阶段准确把握未来的需求,这些行业 分享了自身的经验,他们认为,企业不仅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未来用户的需求,还需要“向两边看”,分析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对于未来的预期,脚踏实地根据技术发展客观规律规划产品,而这正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物联网接入通信产品和服务企业有方科技发布2022第一季度报告
三星高管称明年停止向苹果供应LCD面板
oracle中rowid的用法
OPPO悄无声息地推出了A73,它恰好是重新命名的OPPO F17
QORVO宣布联合其他领先的无线芯片组提供商和射频前端供应商联合成立OpenRF
EDA进一步发展为芯片设计实现赋能
新型微控制器系列的设计应用
Skype为我们引入了一种新工具,以帮助区分或进一步混淆两者
剖析工厂污水管网流量水位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
半导体国产化进程推进:奥拉半导体加速布局高性能模拟芯片领域
天合光能在开发单结晶矽电池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
BigBear.ai在Digital Horizons 2022期间展示决策支持解决方案
小米整治专利之殇 欲与联芯成立合资公司
USB-IF认证介绍,设备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大数据在卫生部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gilent54835A数字示波器1GHz
8pJ-600nJ激光能量计
NS-FZ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的优点是怎样的
如何远程控制HKC Secure Watch警报面板
从3大维度9个细节聊一聊,边缘计算盒子如何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