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频率合成器的多倍频程覆盖范围和相位噪声性能

简介
市场对更高带宽和更高数据速率的需求日益增加,系统频率和调制速率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曾经用于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应用进入消费市场,低功耗变得至关重要。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不会牺牲电气性能或功能。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除了改善进信噪比(snr)、误码率(ber)和用户熟悉的优质服务外,还必须改善本地振荡器(lo)的相位噪声。
新推出的adf5610是一款集成式锁相环(pll)和压控振荡器(vco),充分体现了adi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取得的成果。
频率覆盖范围
adf5610总共覆盖8个倍频,vco基波频率范围为3.65 ghz至7.3 ghz,此频率可反馈给pll,以最小化相位噪声。单端输出(rfout)使基波频率翻倍,可提供7.3 ghz至14.6 ghz频率,而差分输出通过使用1/2/4/8/16/32/64/128分频设置,同时支持57 mhz至14.6 ghz全频率范围。
adf5610 的vco架构可实现出色的宽带频率合成器性能,同时保持行业领先的相位噪声性能,在10 ghz 、100 khz偏置时,标称开环相位噪声为–114 dbc/hz。在仅使用一个无源环路滤波器的情况下,内部状态机就可以使频率建立时间低于40 μs;除非需要更快的建立时间,否则无需使用额外的电路或查找表(lut)。
适合转换器时钟应用的出色pll性能
虽然adf5610内部的锁相环(pll)具有中等品质因数(fom)–229 dbc/hz(高电流模式下为–232 dbc/hz),但考虑到1/f噪声(–129 dbc/hz)和出色的vco相位噪声特性,则可以实现低于38 fs(1 khz至100 mhz集成限值)的rms抖动。因此,adf5610非常适合要求严苛的转换器时钟应用。环路滤波器电阻值应保持最小,以在高频率(100 mhz)范围内实现较低的热噪声。为了达到这个性能水平,必须使用超低噪声基准电压源。
通信和仪器仪表lo
除了很宽的频率覆盖范围、行业领先的相位噪声和极快的锁定时间之外,adf5610还具有其他特性,因此非常适合无线和仪器仪表应用。在这些应用中,adf5610一般作为本地振荡器使用。
24位小数分辨率相当不错,与adf5610的精确频率模式功能配合使用时,有可能实现零(0 hz)误差频率生成。将adf5610用作本地振荡器时,因为标称输出功率为5 dbm,所以可以直接通过rfout端口驱动有源混频器,这样无需额外的放大电路,可以节省宝贵的电路板空间。采用单端方式使用时,差分分频器(pdivout/ndivout)的标称输出功率为2 dbm,但是,在窄带应用中,可以通过低损耗巴伦或混合耦合器将差分进行组合,以实现1~2db输出功率的增加。
如今低功耗非常重要,adf5610在低电流模式、禁用输出分频器时,只消耗低于700 mw的功率,即使在最坏情况(高性能模式,输出分频器设为128分频)下,()其功耗稍高于1 w。即使在低电流模式下,adf5610的相位噪声性能在同类产品中也处于领先水平,仅增加2 dbc/hz。
adf5610还具有出色的杂散性能,pfd杂散低至-105 dbc,带内未滤波的整数边界杂散标称值为-45 dbc。
小尺寸
adf5610 pll/vco采用7 mm × 7 mm、48引脚基板栅格阵列(lga)封装。工作时只需极少的外部去耦,因此可以使用小型解决方案实现出色性能。为实现最佳性能,建议使用优质低压降(ldo)稳压器,例如adm7150、lt3045/lt3042或hmc1060。vco需要5 v电源,其余的电路则使用3.3 v电轨供电。adf5610可以使用adisimpll™进行仿真,以帮助用户设计实现完整的pll频率合成器所需的适当外部元件电路。
结论
adf5610具备行业领先的频率覆盖范围、出色的相位噪声性能、高输出功率、低功耗和小尺寸,因此能够满足新通信和仪器仪表系统的严苛要求。


蜂群无人机将在哪些领域获得应用?
深南电路FC-BGA封装基板项目稳步推进
数字增益可调仪表放大器的检测
群创光电发布11月营收报告,营收金额约合人民币50亿元
市值最高的加密货币比特币正在消亡
微波频率合成器的多倍频程覆盖范围和相位噪声性能
氧化铝铜电池点焊针的性能及特点
热继电器和熔断器的原理说明
除了发展云计算,云计算的开支也值得关注
支持信号传1公里,穿透4堵实体墙, Wi-Fi Halow技术怎么用?
北科天绘成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强劲竞争者
什么是SPDY
苹果开始向华为交专利费,每年要支付数亿美元?
openharmony开源项目七家企业
云从科技助中国电信开启人工智能化战略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四川省IMS网络互联互通试点工作取得成功
国内AR做的好的公司有哪些?
快速发展的零排放卡车市场的未来趋势
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系统介绍
消除静电危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