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器件(programmable devices)是一种集成电路,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编程改变其功能和性能。它们具有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和读写存储器(rom)。
可编程器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可编程性:可编程器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编程,改变其功能和行为。它们通常具有编程接口,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进行编程。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集成度的提高,可编程器件的计算和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可以实现复杂的算法和操作,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灵活性:可编程器件具有灵活性和可重配置性,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修改和更新。这种灵活性可以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适应性。高集成度:可编程器件通常集成了多个功能和单元,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操作。它们可以替代传统的硬件设计,减少硬件成本和设计时间。低功耗:随着技术的进步,可编程器件的功耗也在不断降低。这使得它们更适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对功耗要求较高的应用。可编程器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当时,早期的可编程器件是通过电晕存储器和磁芯存储器等物理方式进行编程的。然而,这些方式在编程过程中存在一些限制,如速度慢、编程复杂等。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可编程器件。1969年,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可编程器件“3101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sram具有乘性编程特性,可以实现灵活的功能设置。不久之后,intel公司又推出了第一款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新型可编程存储器相继问世。eprom可以通过紫外线擦除以及编程,而eeprom可以通过电子擦除编程。
1984年,xilinx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开创了可编程器件领域的新篇章。fpga具有可重配置性、高集成度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和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编程器件的性能不断提高,集成度不断增强。现代的可编程器件不仅可以实现复杂的计算和处理,还可以支持并行计算和硬件加速等功能。此外,新的编程模型和编程语言也不断出现,使得可编程器件的编程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总的来说,可编程器件的特点包括可编程性、强大的计算能力、灵活性、高集成度和低功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可编程器件经历了sram、rom、eprom、eeprom和fpga等多个阶段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编程器件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将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学会操作udev就可以轻松上路了
模拟电路板调试准备工作
三星计划在明年对Galaxy产品线进行一些相当大的改变
清华大学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联通推出异地同享业务
可编程器件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延时为何重要?浅析大延时的痛
网络电视直播软件哪个好呢?
京东方携智慧一体机产品亮相2021深圳国际全触与显示展
物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是怎么一回事
驱动器和电机驱动器的概念
Uber、Lyft纷纷进入,共享单车战势正烧的如火如荼
2020年PC市场迎出货量高峰期,联想仍继续维持榜首位置
AFPS文件系统简单介绍:关于苹果iOS10.3 你需要了解的
工业无人机的7大应用领域
携号转网正式在全国提供服务,仍面临很多非技术性问题
如何使用Python控制键盘和鼠标
涡街流量计的安装技巧
医疗机器人智能精准化 未来市场不可估量
Juji聊天机器人:能与人进行私人对话,做出感同身受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