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SFF硬件外形尺寸标准演进及趋势

随着近几年edsff形态在服务器容量上的快速增长,edsff凭借在容量、可扩展性、性能、可维护性、可管理性、散热和电源管理方面的优势,edsff将重新定义服务器的下一代固态硬盘外形规格。
edsff概述
目前edsff有以下三种解释:enterprise and data center standard form factor-企业和数据中心标准外形尺寸(标准);enterprise & data center ssd form factor-企业和数据中心固态硬盘外形尺寸(ssd);enterprise and data-center scalable form factor-企业和数据中心可扩展外形尺寸(可扩展),内涵稍有不同。现在由snia作为sff技术附属技术工作组(sff ta twg)的一部分进行维护。
edsff提供了一系列企业和数据中心固态硬盘外形尺寸标准,以最大程度适配1u/2u服务器,概览如下:
图1
对于ssd外形尺寸(form factor)标准演化,从硬件角度,可以从以下4个维度来理解标准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
硬件接口——标准的物理硬件接口定义,除了满足电气性能要求外,相同的金手指保证了接插件、连接器、线缆等的标准化、归一化,其通用性极大的满足兼容性及扩展性设计需求,同时提升了供应链安全;
物理大小——pcb尺寸大小可以最大程度适配1u/2u等服务器,充分提高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更好的匹配大容量高密度的需求;
散热能力——不同的厚度选择及配套的散热设计,充分满足系统级低成本的散热解决方案,以预期的风流量满足散热需求;
可维护性——支持热拔插,提供状态指示灯,进一步简化安装和方便维护及备件更换等。
edsff分为e1和e3两大系列,每个系列又都分为long和short两个版本,即e1(e1.l、e1.s)与e3(e3.l、e3.s),并按照不同的厚度和散热配置划分出不同型号:在20w、25w基础上提供40w和70w等版本;pcie lane数量也在x4的基础上增加了x8和x16(e3宽度可以满足,e1最大x8),满足企业级ssd更高的读写性能。各形态具体尺寸汇总如下:
edsff­——硬件接口标准化
sff-ta-1002连接器标准定义了一种多通道卡边缘连接器,指定了四种高密度连接器尺寸:1c、2c、4c和4c+。1c连接器作为所有其他尺寸的通用基础,1c支持高达80w的12v主电源和3.3 vaux电源,一组边带和管理引脚,以及多达8个高速差分对。2c建立在1c的基础上,并提供多达16个高速差分对。同样,4c建立在2c的基础上,并提供多达16个额外的高速差分对。
图2
sff-ta-1002定义的尺寸适合pcie x4、x8和x16,并且由于卡边缘连接器中的凹口设计,较长的卡可以插在较窄的卡槽中。该连接器通过nrz编码(不归零编码)为至少56 gt /s的数据速率提供足够的信号完整性,因此它比现有的大多数pcie信号连接器标准实现更具有前瞻性。
图3
e1、e3使用了相同的金手指,拥有更高信号质量的同时,兼容性也能得到保障。新的服务器背板连接器尺寸更小,可达到简化服务器内部设计、优化风道、增强服务器散热气流的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互操作性,edsff系列ssd外形尺寸共享一个通用的连接器标准。
edsff——m.2形态到e1外形尺寸的演进
m.2主要是为笔记本电脑使用,3.3v电源供电的情况下,最大功率会受到限制,功耗达到8-12w通常都需要散热器。m.2的外形规格用在1u服务器上会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在散热方面,pcie固态硬盘需要很大的散热器;其次不支持热插拔,因为连接器并不是为热插拔设计的,另外难以对固定安装的硬盘进行维护;再次,针对1u机架(1u=4.445厘米,m2宽2.2厘米)的空间利用率也不太理想。
图4
e1.s形态在数据中心1u服务器的使用上体现出巨大的优势:
空间利用率:e1.s更宽(1u=4.445厘米,e1.s宽3.375厘米),pcb布局上可以满足两行nand闪存,能够在pcb上为nand闪存提供更多的空间,以轻松实现更高容量的ssd;
12v电源供电:相对3.3v供电,相同的通流量,可以满足更高的功率水平;
可维护性方面:引入包含 led 运行状态指示灯在内的热插拔设计,使之能够在不切断系统电源的情况下识别故障和更换;
散热方面:其定义了不同的厚度选项,允许套上不同的散热片,更容易冷却,有助于维持最佳性能。
对不同功率的需求,e1.s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外壳和散热器尺寸:对于20w以下的卡,可以使用9.5mm厚度的对称外壳/散热片;对于更高功率的应用,则设计了一个不对称的散热器,厚度达到25mm,并允许25w。9.5mm的对称外壳对于大多数ssd用例来说是足够的;25mm非对称外壳+散热器更适合于非固态硬盘设备;对于更注重高性能的应用场景,15mm和25mm厚度的e1.s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图5
edsff——u.2形态到e3外形尺寸的演进
u.2 2.5英寸盘是部署在企业和数据中心的企业级nvme ssd主要产品形态,可以与原有机械硬盘混合使用,兼容性强、灵活度高。采用相同的外形设计和sff-8639连接器,可同时兼容sas、sata和pcie。定义于sff-8201,长度为101.85mm (max),宽度为69.85mm,厚度有不同规格(5mm到19.05mm不等)。常用的笔记本硬盘是7mm厚度,企业级硬盘是15mm。
图6:图片来自网络
从上图sff-8639接口看,红色标识的为pcie,能使用4个通道,但限制了更高带宽和性能的提升空间。另外企业级厚度为15mm,相对e3.s薄盘7.5mm限制了密度的提升。
e3的高度允许ssd使用x4、x8甚至x16的pcie接口,可实现的带宽和可配置的运行功率更高。e3.s和e3.l分为“1t”和“2t”厚度版本(t代表thickness,1t:厚度7.5mm,2t:厚度16.8mm),共4款。其中,e3.l 2t甚至可以实现70w的全功率运行,支持ssd达到更高更强的性能。
e3.s是e3中尺寸比较接近u.2 2.5英寸盘的版本,二者可以共享一个机箱,实现不同类型硬盘的混合部署。e3设备的连接器尺寸最小的1c型号是23.88mm宽,与m.2连接器大小相同;支持pcie x16链路的4c型号为57.02mm,比u.2的sff-8639明显小了许多,背板可以做得更小,降低散热的流阻,更好的散热能使e3.s/2t支持到40w,从而适配pcie gen5和未来gen6的性能。另外,一些服务器厂商也在探索基于e3的新型设备,如gpu、fpga、nic等,在存储之外edsff e3也将为企业级应用带来更多可能。
图7
在服务器中的应用场景
edsff是专为企业和数据中心而制定的硬盘外形尺寸设计规范,可以在1u服务器上实现pb级的存储能力,更可以在2u服务器上获得更加极致的存储性能。(1u=4.445厘米,2u=4.445*2=8.89厘米)。
edsff标准是面向企业和数据中心针对nand flash特点来优化的,逐步摆脱机械硬盘hdd的尺寸影响,可提供更灵活、扩展性更强的存储方案,成为数据中心ssd标准的演变趋势。
图8
e1.s规格相较于m.2规范,拥有更高的存储密度,因为容纳两排nand颗粒,满足高容量超大规模服务器的存储方案,另外比e1.l外形更短一些,针对1u服务器可提供更高效散热设计。
e1.s让ssd的体积得到大幅缩减,在1u服务器中,可容纳多达32个9.5mm的e1.s硬盘,这比使用15mm的u.2固态硬盘解决方案的密度提高了3倍多。而15mm的e1.s硬盘,与传统的2.5英寸固态硬盘厚度相同,在1u服务器中可以容纳24个,15mm的e1.s硬盘可将额外的空间用于散热,并允许使用25w的设备。其小巧的尺寸还允许服务器厂商在保留一定数量的前面板e1.s接口同时,还可提供一定数量的pcie/ocp nic插槽,或者与e3、u.2 ssd混合部署,非常灵活。
e1.l虽然可以容纳更多flash,但因为过长不利于高速信号布线,需要服务器同步更改配合;e1.l硬盘的弹性变大,一旦弯折容易造成pcb损伤,硬件可靠性变低;e1.l目的是为1u服务器提供大容量盘的解决方案。
e3.s规格可以在2u服务器中垂直安装或在1u服务器中水平安装,拥有7.5mm和16.8mm两种厚度。在传统2u服务器中,前置u.2 ssd数量最多24个,换成e3.s/2t之后可以放23个(2t厚度为16.8mm,u.2厚度15mm,所以数量上少一个);而e3.s/1t则最多可以做到46个热插拔位,密度优势相当明显。
e3.s在1u机箱中需要横过来放,16.8mm的厚盘可以放10个(与u.2数量相同),7.5mm薄盘则可以放20个,比u.2多一倍。
总结
edsff的外形尺寸都共享相同的协议(nvme)、相同的接口(pcie)、相同的边缘连接器(sff-ta-1002)、相同的引脚排列和功能(sff-ta-1009)。选择部分主流外形尺寸标准及应用情况对比如下图所示:
图9
到pcie5.0后,u.2和m.2可支持的带宽和性能以及电气特性上已经很难达到要求了,切换到e1.s和e3.s是必然趋势。
e1.s是edsff标准演进中的明星选择,它以宽度换长度,共享相同的pcb;为足够满足pcie gen5及以上的固态硬盘散热能力,9.5mm、15mm会成为主流选择。
e3.s形态与u.2形态接近,传统的服务器结构更容易兼容设计,可自然过渡到e3形态。e3的额外高度可使用x8、x16的连接器,能提供更多的通道从而支持更大的带宽。2u可以容纳更多的e3.s/1t薄盘数量,密度可以进一步提升。厚盘可以满足更大功耗的要求。
忆联e3.s 1t形态的ssd验证版本目前已完成所有测试验证,正式产品也即将发布;后续也将规划e1.s(9.5mm/15mm)形态及大容量高散热需求的e3.s/2t形态产品,敬请期待。
忆联uh711a e3.s 形态
忆联e3.s 1t形态的ssd可提供1c连接器接口尺寸,性能及可靠性规格均满足各场景使用要求,随着忆联e3.s 1t 产品的到来,意味着忆联在前沿技术趋势和研发创新上已取得进一步的成果,忆联的ssd产品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也代表着国产厂商在全球ssd行业开始崭露头角。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与在线式气体检测仪有区别吗?
压敏电阻是什么意思
AMD第四代锐龙APU曝光 或在CES2020上发布
发改委价格成本中心发函感谢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
易飞扬将于北京CCBN和新加坡广电展上全球首发48G SDI解决方案
EDSFF硬件外形尺寸标准演进及趋势
是什么引起电能质量问题?
iPhone8什么时候上市?iPhone8最新消息:iPhone8可能要到2018年才能上市,硬件升级导致的制造延期?
极智嘉将在2021年底前为eStore Logistics部署逾200台AMR机器人
无线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光束整形的常见方法
三星因为安全问题而迫使弃用屏下指纹技术
OmniOn Power以可靠高效的电源进入电动汽车充电市场
紫光展锐wi-fi 6产品成功通过Wi-Fi联盟
今日看点丨高通骁龙 8 Gen 3 芯片提前至今年 10 月底发布;富士康拿下特斯拉车用电子控制单元订单
物联网连接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Windows CE.NET 4.2下的串行通信技术讲解
独立式有源EMI滤波器 IC 如何缩小共模滤波器尺寸
UOS 操作系统开发商统信软件成功完成 A 轮 11 亿元人民币融资
Cyntec 高效uPOL模块MUN3C1HR6-FB 600mA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