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索尼z9d发布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贵电视的出头之日》。大致内容是,如今的电视行业开始出现一丝复苏的迹象,在经过数年技术的停滞不前后,“画质”终于重回一些电视厂商的研发重点,包括对hdr技术的不断探索,对液晶背光系统的不断升级,以及oled面板的普及,都在助推着电视画质的向前大跨步发展。
索尼z9d
不过相应的,画质的提升必然带来售价的上涨。即便如今电视的价格已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依然是适用的,要想获得最好的视觉体验,你仍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所以我的疑问是,那些“贵电视”在肩负起画质大旗的同时又能否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在电视这个众所周知的廉价市场中存活下来呢?目前来说,这是个未知数。
市场的问题,自然是交给市场来回答。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媒体工作者而言,所能做的便是还原产品的真实表现并以此为乐。这也是为什么索尼z9d会如此受到关注的原因,这台电视所使用的技术是过去不曾有过的,而追求新鲜事物是人类的本能。至于,新鲜事物能否带来新鲜的体验,这就是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了。
一些必须说在前头的话
之前我拍过一些hdr电视的屏摄图,以单反相机的动态范围而言要想完整记录下hdr画面的动态范围信息实在有限,所以在屏摄图中出现高光溢出实在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还是被一些人认为这些问题是出自于hdr电视,甚至片面地评价hdr电视画面反而不如sdr电视。对此,我已经多次澄清过,这里还是要再次强调下。如果觉得这部分太长,大家可以无视并直接跳到第二页。
之所以sdr电视屏摄图的高光细节更清晰,是因为其亮度不高,所以能为相机所记录下。而hdr电视的特点就是亮度高,很多在屏摄图中溢出的高光细节在电视上其实是非常清晰的,且比sdr电视的画面更加锐利。如果在暗室里观看这些画面的话,还会感到耀眼。正如同看到太阳光会感到耀眼一样,hdr的终极目标就是还原真实的视觉场景。当我们端起相机在太阳底下拍照时,天空过曝实是很正常的事。
理解这一点后,你也能明白为什么hdr电视的屏摄多是高光溢出的,这并不是电视的问题而是相机能力有限。所以屏摄图只能是一种参考,不能完全代表电视的真实画质,对hdr电视是如此,对sdr电视也是如此。
总之,再强调一遍,屏摄图的高光溢出是相机的问题,而不是电视的问题,不要将其归咎于画质上。
当然,这一缺陷也不能无视。为了让屏摄图能更好地反映电视的真实画质,我在拍完所有屏摄照片后将素材与实际电视画面再次进行了一对一的调整,目的就是再现电视原本的画面风格。所以如果你问,接下来的屏摄图有没有经过软件处理,我会回答“全部都处理过”,但同时也是最接近原本电视的表现。虽然这一过程费时费力,但如此屏摄图能够具备最高的参考性,那么也是值得的。
在评测中,索尼z9d已被设置为专业电影模式,默认关闭一切彩色增强、对比度增强、降噪等,自动局部光控调节技术默认为“中”,x-tended dynamic range默认为“关”,平滑渐变默认为“低”,精密显像默认为“等级20”。总之一切设置跟随出厂默认值,不做任何手动更改。
根据索尼工程师的说法是,专业电影模式有着最接近广播级监视器的画面质感,不过分强调锐利的细节与饱满的色彩,更注重原始信号的重现,因此是最能发挥内容自身质量的模式。
有些人会说“我就喜欢鲜艳的色彩”“我就喜欢打开各种画质增强技术”云云,这就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了。毕竟各大厂商的画质增强效果都不同,需要统一的衡量标准,而这里的衡量标准就是专业电影模式。之所以说那么多也是想解释清楚这篇评测的大前提以及测试目的,希望能够更真实地评价索尼z9d的表现。
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吧。
无与伦比的光泽感
对hdr内容来说,高亮度、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永远是其相比sdr的最显著优势。正因如此,每家电视厂商都非常重视hdr技术的开发,但hdr内容的重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主要取决于三点,亮度、对比度与色域。我会先简单解释下为什么,然后介绍下为了加强这三个方面的能力,索尼z9d又做了哪些努力。
过去我已经多次强调过亮度对hdr内容的重要性,正因为电视具备较高的亮度水准,所以才能撑起整个画面的动态范围,由此更多的细节得以展现,反映到视觉观感上也更加真实。对比度与亮度是相辅相成的,拥有高亮度后的电视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控光能力,以求展现更精确的亮度,兼顾高光细节与暗部细节以及富有层次感的画面。色域想必就不用多说了,hdr内容遵循bt.2020色域标准,所能显示的色彩范围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能在亮度、对比度与色域上做到一个高水平,那么就能融合出一种画面的光泽感,这也是hdr内容的最大优势。比如oled,它有非常好的对比度与色域表现,能够很轻易地做出光泽感,但oled自身的亮度局限性限制了光泽感的进一步提升。相比之下液晶电视在亮度上有先天优势,广色域的实现也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对比度上。液晶电视无法做到像素级亮度调整,只能通过背光进行一块或是整片的亮度调节。
为此,索尼开发了动态背光系统大师版来突破液晶电视的对比度瓶颈。它的本质是高密度直下式背光结构,搭配独立led控制与集束型led等优化技术,能做到远超以往的精细局部控光能力,实现高对比度。再加上特有的超高亮度与特丽魅彩广色域显示技术,索尼z9d同时解决了亮度、对比度与色域三大要点。
在年初的ces2016上,索尼宣称他们开发的动态背光系统大师版能达到4000nits的超高亮度,但据传商品化的z9d并没有达到这一水平。索尼对z9d的亮度、色域等参数也是闭口不谈,官方说法是希望用户能关注电视的实际表现,而非无意义的参数。那么z9d的实际表现如何呢,先来看几张其播放hdr内容的屏摄照片。z9d能够自动识别hdr内容并开启hdr模式,此时x-tended dynamic range将默认为“高”。
第一印象,非常扎实的细节以及突出的画面立体感,给人以浓厚的画面质感。即便与索尼今年的次旗舰x9300d相比,也有非常大的提升。首先画面不软,这得益于强化的控光能力,光线及阴影都有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整个视觉的立体感。其次细节明显提升,能够发现很多之前在x9300d上没有看到的细节,比如这对夫妇在观看日出时,妇女的脸上是带着亮晶晶物体的(猜测是化妆品粉末反射的太阳光,笑:-d),在x9300d上未曾发觉。
这一组屏摄图中,z9d展现了极棒的动态范围。特别是在一些低光源场景下,暗部细节依然如此明晰,整个画面从亮到暗的过渡非常平滑与柔和,由此可见z9d的色阶表现极佳。由于相机的动态范围有限,很多暗部细节和高亮细节还是无法完全表现出来,真的是非常可惜。比如那几张明显存在过曝的屏摄图,过曝的细节在电视上是非常清楚的,毫无损失。为了维持整个画面的质感,我并没有进一步压暗高光细节,而是选择保留这部分过曝,从中你也可以发现z9d的亮度真的非常高。
这组屏摄图主要是体现z9d的对比度和黑位了。正因为有hdr技术的支持,所以能够容纳下这样明暗对比极为鲜明的画面信息。z9d的表现也非常好,黑的地方就是黑的,亮的地方非常鲜明,同时细节也非常饱满,颇有oled的风范。至于z9d的黑位表现力能达到何种程度,稍后再一探究竟。
仅以播放hdr内容而言,z9d做出了以往液晶电视所无法达到的迷人光泽感,这既是z9d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hdr的原本形态。基于动态背光系统大师版的超高亮度与高水平控光能力,使得z9d能够对画面中的极小区域进行大范围的亮度调节,充分发挥hdr内容的优势。
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动态背光系统大师版这一技术又会如何呢?首先亮度没有那么高,目前hdr电视的平均亮度水平仅在1000nits左右;其次,传统直下式背光结构做不到如此精细的局部控光能力,它们的亮度调节依然是基于块状的。亮度与对比度尽失,光泽感便大幅下降。因为对电视信号处理而言,所谓的光泽感其实就是平滑且锐利的明暗对比。如果做不到高亮度与亮度的精细调节,也就是明与暗的高度反差,那么便不会有光泽感。
因此,与其说动态背光系统大师版是液晶背光技术的突破,不如说是hdr技术的突破,它诞生的目的就是再现hdr的光泽感。
更多hdr片源屏摄:
可是,现实生活中hdr内容依然非常少,普通的sdr内容无法发挥z9d动态背光系统大师版的诸多优势。在z9d发布会上索尼特意提到有为其增加一个名为“hdr动态逐像重塑技术”,可以将普通的sdr内容提升至hdr画面的水平。
不过我没有在z9d的设置菜单中找到对应的开关,倒是有一个“hdr模式”的设置,这个设置在播放hdr内容时是自动开启的,平常状态下是默认关闭。其实遇到sdr内容时,我们也可以手动开启。开启后电视就会直接应用hdr视频的处理机制,相当于是将sdr内容hdr化了。经过本人询问,索尼的说法是hdr动态逐像重塑技术是全程开启的,没有相应的开关设置。不过无妨,因为我发现手动开启hdr模式的实际效果——还不错的说。
手动打开hdr模式后,z9d便会自动启用“高”等级的x-tended dynamic range,这是一个附加在矩阵式控光技术上的功能。通过加强某一个或多个led背光灯的亮度,进一步提升对比度,进而展现更深邃的黑与明亮的白。对于hdr画面,这一功能是必须的。以下是屏摄图:(同组第一张未打开hdr模式,第二张为手动打开hdr模式,下同)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索尼hdr模式的具体运作原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需要将sdr信号匹配至hdr的水平,包括它的色域、对比度以及动态范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手动开启hdr模式后即便是普通sdr的色彩都能获得大幅提升,同时亮度得到直线加强,对比度变得非常犀利。
而且不同于大家所熟知的彩色增强或是对比度增强等手段,hdr模式在色彩以及对比度上的强化是非常合理且直观有效的。这点相信不用多费口舌,大家都能从屏摄图中得以见识。更难能可贵的是,sdr信号在经过hdr模式强化后也能带有hdr特有的光泽感。
这种光泽感显然并非是靠普通的对比度增强获得的,仅仅只是打开x-tended dynamic range也无济于事。那么这应该就是索尼的秘技了,不得不说画面的质感有了飞跃性的提升,让人感到非常的绚烂与真实。
当然,hdr模式也不是万能的,而且很多时候都会有过处理的现象发生。比如在遇到人物肤色时,往往会变得过分高饱和甚至色彩溢出。比如下面这组屏摄图:
以最后的这几张与樱花有关的风景为例,hdr强化后的画面对比度过高,同时樱花也失去了其唯美的粉嫩感,不及sdr状态下那么唯美。而且对于大部分蓝光电影而言,也不易开启hdr模式,会大量损失暗部细节与高亮细节。
即便如此,我认为手动hdr模式依然具备一定的可用性。用户可以尝试着打开一段视频后手动开启hdr模式,如果此时的画面你能够接受,那么这整段内容就适合hdr强化。尝试着开启hdr强化以获得更惊艳的画面质感,也是我个人的一点乐趣。
极其细微的背光痕迹
对于液晶电视来说要想提升对比度表现,直下式背光结构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多分区侧入式背光,全都然并卵,至于索尼的动态背光系统精英版则另当别论。而要想接近oled级别的精准控光,高密度led背光搭配独立led控制则是唯一的出路,这也是z9d所使用的动态背光系统大师版的精髓所在。
上面已经说过动态背光系统大师版在hdr领域的出色表现,那么这里就着重说说z9d的对比度。由于其背光灯更密集以及每颗背光灯都能实现独立亮度调节,因此控光能力相比传统的直下式led电视有了极大的提升。我们先来看一些hdr内容下的对比度表现,在每组的第二张图中我特意拉亮了整张照片的亮度,让大家看清背光灯的工作状态,每组的第一张图则是大家肉眼所能看到的效果。
在明暗对比极为分明的场景下,z9d几乎看不到多余的背光痕迹,黑色深邃,明亮部分又能保持非常高的亮度,如此通透的对比度让人感到神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组的星空,除了几颗亮度较高的星星能明显看出有背光灯点亮,其余部分都察觉不到背光灯的存在,但依然还能显示图像,果然大法就是大法啊。
由于使用了集束型led结构,大幅降低了光晕现象,因此在遇到不规则的明暗边缘时也能改善对比度。比如下面这组对比,还是一样我会拉亮照片给大家看背光灯。
这样的表现想必不用多解释了,动态背光系统大师版充分发挥了直下式结构在对比度提升上的优势,背光灯错误照射的现象很少,属于非常合理的范围内。
接下来,再进行一项更为严苛的测试。混合了图案与文字,以及多边图形。
z9d的表现依然非常稳定,即便在面对多种多边形图案时也能将背光灯的痕迹藏得很好。其实这种细线条以及多边形图案,对直下式led背光灯的判断是毁灭性的,因为led灯再小也很难小过线条的宽度。由此,因为led灯的体积大过线条宽度就会出现光晕现象。如果你问究竟有没有光晕现象?我会回答“确实是有的”,只是很细微。只有在定眼观看一到两秒后,你才能辨别出图案周围存在的细微光晕。
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够直观的话,那么可以从侧面观看电视屏幕。说实话,z9d的可视角度并不佳,目测并不是ips面板而是va面板。虽然两者都是广视角面板技术,但va在侧面观看时还是会出现明显的对比度下降。因此如果从侧面观察z9d的话,就能很轻易地察觉到背光灯的存在了,它的照射范围和规则一目了然。
若是关闭z9d的局部光控调节又会怎样呢?请看下图,不具备分区控光技术的侧入式电视基本就是这一效果,甚至还不如。
关闭局部光控调节
局部光控调节“中”
x-tended dynamic range“高”
与打开局部控光调节后的画面差距是非常明显的,直下式led结构可以通过关闭对应的背光灯来显示真正的黑色。因此你也就知道,直下式控光对提升电视的对比度而言有多么重要了。
广阔的色彩表现力
对色彩的评价实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因为它毕竟不像对比度那样,有着唯一的评判手段。经常见到有人为电视色彩的好坏而争论不休,但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如果一定要有个衡量标准的话,那么就只有广播级监视器了。如果一台电视所显示的画面与广播级监视器无异,那么则可以认定这台电视拥有准确的色彩,否则就是空口无凭。
可惜,我们并没有这样的设备。我曾经在东京的索尼大崎技术中心见过z9d与索尼bvm-x300监视器的对比,在专业电影模式下z9d确实有着最为接近监视器的色彩质感,由此可见索尼工程师在z9d的色彩调教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所有测试环节都在专业电影模式下进行,它正是z9d在色彩调教上的成果。
因为没有监视器与z9d进行实际对比,所以没有图也没有真相,这里就不谈色彩的准确性了,而是来聊聊另一面,我称之为广阔的色彩表现力。
一幅图像其实是由密集的色彩构成的,所以色彩之于画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注意,我这里指的不是色域。无论在何种亮度下,色彩都不应有所损失。但是在现实当中这是做不到的,对电视而言画面细节的亮度越低,色彩的表现力会呈直线下降。对投影机也是如此,亮度与色彩往往不可兼得。我们经常会说这台电视的暗部细节很差,就是因为暗部细节已经超出了电视所能展现的能力范围,所以只能显示为一片黑,市面上的oled电视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这一点上,索尼的工程师也特意为z9d做过针对性的优化。
上图中的场景有着极为复杂的明暗过渡,上方较亮,而下方较暗。但是在z9d的专业电影模式下,依然有着非常平滑的过渡以及清晰的暗部细节,可以注意车辆底部的细节部分。虽然这一场景取自蓝光碟版的《星际穿越》,但z9d还是展现出犀利的动态范围与平滑的过渡。
再比如这张,非常扎实的画面细节。即便是将1080p的蓝光内容升频至4k,地面上的尘粒也细微分明。场景中此时正处于阴天,但各种阴影处的细节却毫无丢失,动态范围极广。再配合严谨的色准与白平衡,一幅经过灾害天气席卷过后的凄凉景象完整呈现了出来。
再来看看这张,如果你的显示器足够好,应该能发现左侧绚烂的星云以及微微的空间站本体。在这个大逆光的环境下,整个画面的细节也能得到保留。宇宙的广阔与深邃无边,便是如此。你也能理解,为什么我用“广阔”来形容z9d的这种色彩表现力了吧。
最后再看这张,悉尼歌剧院上空云海翻腾。相比下方的灯火璀璨,z9d依然没有放过夜空这中的昏暗场景。云朵的边缘是那么清晰分明,气势逼人,看得让人心旷神怡。
不知这是否就是hdr动态逐像重塑技术的功劳,因为这一功能没有独立的开关,所以我们很难下结论。不过z9d似乎确实有对图像的动态范围与对比度做精细的处理,这种广阔的色彩表现力是之前x9300d所没有的。
更多蓝光内容屏摄图: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4k hdr 14bit平滑渐变,z9d的画面色阶过渡非常平滑。可以对比下这一组屏摄图,分别为关闭、开启“低”、开启“高”平滑渐变的效果。
开启平滑渐变后,色阶过渡明显变得更为顺滑,更接近人眼的感官体验。虽然在实际观看过程中你体会不到这样的变化,但事实上平滑的色阶过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观看体验。上面的几个场景中明暗变化如此复杂,却依然让人感到舒服与真实,便是平滑渐变在起作用。
于此,z9d的画面特性已经心里有数了。它追求的是一种真实、自然、平滑的画面风格,既不存在细节上的刻意渲染,也不追求呼之欲出的对比度,而是将所有精力集中于提升画面动态范围与平滑度上,这是最接近原生画面的状态,而没有过多的人为修饰。
何为正确画质观?
曾几何时,我认为液晶电视已经失去希望。在多年的智能化熏陶下,大部分电视厂商已经丧失了钻研画质的积极性。如今一些厂商还在炒的量子点不过是广色域显示技术的一种廉价方案而已,也就刚刚能够得着早在2004年就诞生的rgb led背光(ps.这也是索尼第一个做出来的)。直到hdr标准诞生后,电视画质终于迎来一次大革命,而z9d正是该背景下的最高杰作。
我认为,尽管直下式led结构诞生已有多年,但直到如今的hdr时代它才真正焕发出技术的光芒。因为在sdr时代内容本身的动态范围就不高,直下式led只能起到改善对比度的作用,对提升画面的动态范围并无太多益处,甚至有时显得画蛇添足。所以事实上直下式led结构的光控优势在hdr内容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简直就是hdr的绝配。
我之前曾说过,hdr显示技术最重要的是亮度。这里我想再进化一下,对hdr显示来说最重要的是光,对光控的把握尤为重要。市面上很多电视都号称自己具备hdr显示能力,但其实它们大多只具备最基础的hdr解码能力,与hdr相匹配的广色域、高亮度乃至精细的光控能力一个都没有,这显然不能称之为合格的hdr电视。
因此,z9d的诞生无疑是为hdr电视树立了一个标杆。它的背光系统以及图像处理芯片,均为hdr显示而深度优化。我不想再多费口舌去强调z9d的画质有多好,只想说它传递的是一种正确的画质观,即对hdr电视而言,hdr是一整套的系统,绝非只是一个解码步骤那么简单。这一道理适用于所有电视,总有厂商吹嘘自己的色域达到了何种程度,或是对比度达到了何种程度,但你的光控能力呢?运动补偿能力呢?图像信号还原能力呢?
我很敬佩索尼工程师的一个观点,就是色域也好、清晰度也好、对比度也好等等,对索尼而言都很重要。只有在这些领域都做到最好,才算是一个高质量的画面。
有人看到这里或许会想,听我吹嘘了那么久,这台电视就没有什么缺点了吗?当然有的,比如我依然不喜欢它的系统。原生相册和视频程序读取usb设备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而且操作切换也不算流畅。但这个问题不是那么不可饶恕,我完全可以外接电视盒子来解决。
至于画质,任何电视都存在画质上的不足,毕竟又不是价值几十万的专业级监视器。总之,还是看你在这个价格下能否接受那些不足。在我看来,z9d那32999元起的售价真的已经很良心了。我经常听到有些人说,现在的人们根本不关心什么画质,只要内容多就行了。这话我不同意,任何行业都必须存在所谓的标杆,z9d就是电视界的标杆。否则,这个行业就跟死了没啥两样。说白了,失去了钻研精神,人跟咸鱼又有什么分别。
高频测量时如何选择压力传感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真正的无线充电!苹果实现1米隔空充电
新能源汽车前景大好 微型电动汽车销量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MAX11329-MAX11332逐次逼近寄存器ADC
索尼Z9D电视评测 就是电视界的标杆
英国陆军定下目标,或将在2030年装备25%的机器人
二倍压电路原理分析
通用汽车与Wolfspeed达成战略供应商协议,在通用汽车未来电动汽车计划中采用SiC
机器视觉赋能产线优化升级,打造“5G﹢工业互联网”
Hoo WinTail的快速游览
凡泰极客入选艾瑞咨询《2021中国FinTechTOP50》
基于arm cortex m0的MM32SPIN05TW之无传感方波驱动水泵方案
【节能学院】浅谈光伏运维平台在机场项目的应用和效益
太阳能逆变器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NXP NXH3670UK芯片的功能特点及应用解决方案
荣耀9怎么样?华为荣耀9评测:荣耀9闪瞎眼,华为荣耀8持续降价只为荣耀9
JDK内置的一种服务SPI机制
这个精准又稳健的组合是如何满足恶劣环境下的输出要求的?
利用LoRaWAN网关内置的Server来组网的两种方式的基本框架